分享

舌燥主热亦见于寒证

 和顺本真 2018-11-21
舌燥见热证

舌燥苔薄干 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质干燥、舌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者,有表证者治当解表、清热、生津。风寒者用麻黄汤、桂枝汤配伍清热养阴生津方剂化裁,风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配伍清热生津方剂化裁。例如叶天士《温热论》第19条曰:“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该条文大意是:外感风寒见舌苔薄白而润,用辛温发散法如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若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苔白干薄,则应酌情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清热生津之品。

表证消失或内伤化生火热见舌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者,应用清热生津方剂治疗。清热方剂如泻白散、栀子豉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生津方剂如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百合知母汤、吴又可清燥养荣汤等。

舌燥苔厚干 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质干燥、舌苔白厚或黄厚干燥或厚如积粉者,有表证者治当解表清热生津,并根据病情配伍除湿、泻下、导积等药物治疗。外感风寒者用麻黄汤、桂枝汤化裁,外感风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邪气在半表半里者,用小柴胡汤化裁。

叶天士《温热论》第19条曰:“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伤寒论》第229条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表证消失或内伤化生湿热见舌质干燥、舌苔白厚或黄厚干燥、厚如积粉者,径用清热、生津、除湿、导积、泻下等方法治疗。清热生津方剂可选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等,除湿、导积、泻下方剂可选如黄连解毒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八正散、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达原饮、三承气汤、保和丸等。兼有痰者,合并应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止嗽散、清金化痰丸、千金苇茎汤等方剂化裁;兼有大便干燥者,合并应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方剂化裁。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0条曰:“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湿热病篇》第12条曰:“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湿热病篇》第13条曰:“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上述条文因湿热初起,故舌苔白厚干燥。叶天士《温热论》第22条曰:“再舌上白苔粘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挟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膜原达出矣。”此条文中白苔黏腻、舌上苔如碱,是指舌苔白厚而干燥。叶天士《温热论》第12条曰:“亦要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如小承气汤,用槟榔、青皮、枳实、元明粉、生首乌等。”

舌燥苔干剥 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见舌质干燥、舌苔剥落或少苔无苔者,有表证者治当解表、清热、养阴、生津。风寒者用麻黄汤、桂枝汤配伍清热、养阴、生津方剂化裁,风热者用银翘散、桑菊饮配伍清热、养阴、生津方剂化裁。

表证消失或内伤导致胃阴亏虚或气阴两虚证见舌质干燥、舌苔剥落或少苔无苔者,径直应用清热、养阴、生津方剂治疗。清热、养阴、生津方剂如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小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生脉饮、益胃汤、百合知母汤、养阴清肺汤、青蒿鳖甲汤、吴又可清燥养荣汤等。

舌燥见寒证

实寒证  实寒证包括表实寒证和里实寒证。无论表实寒还是里实寒,因为寒主凝滞和收引导致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和上承于舌,从而导致舌质和舌苔少津不润。如果再夹有水饮和瘀血阻滞气机,舌质舌苔的少津干燥可能就会更加明显。表实寒,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化裁;里实寒者,可用良附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化裁。夹有水饮,可合用小青龙汤、五苓散等方剂化裁;夹有瘀血,可合用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抵当汤、旋覆花汤等方剂化裁。例如《伤寒论》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此条为外感风寒、内有水饮,外寒凝滞收引,内饮阻滞气机,故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上承,因而出现了口渴。

虚寒证  因为阳气亏虚,不能蒸化津液,津液不能上承,所以虚寒证也可见舌质舌苔少津不润。舌淡胖苔白少津者,治当温补阳气、生津润燥,方剂可用干姜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方剂化裁。伴有脾胃虚弱见腹胀、纳呆、便溏者,可合并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化裁。伴有肾精亏虚见腰膝酸软者,可合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五子衍宗丸等方剂化裁。如薛生白《湿热病篇》第25条曰:“湿热证,身冷脉细,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湿中少阴之阳,宜人参、白术、附子、茯苓、益智等味。”《湿热病篇》第46条曰:“腹痛下利,胸痞,烦躁,口渴,脉数大,按之豁然空者,宜冷香饮子。”冷香饮子由草果、炮附子、炙甘草组成。上述条文为阳虚不能蒸化津液致渴。

除了上述明显的阳虚证外,气血亏虚证和肾精亏虚证也可见舌质舌苔少津不润。舌淡瘦苔白少津不润者,可为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所致,治当滋养气血,方剂可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张锡纯升陷汤、四物汤化裁。伴有肾精亏虚见腰膝酸软者,可合并六味地黄汤、左归丸、五子衍宗丸等方剂化裁。张锡纯升陷汤治疗胸中大气下陷,其中即有“咽干作渴”一症。

他说:“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三五不调。”胸中大气下陷导致咽干口渴的原因,即为津液不能随气上潮所致。

他曾有此验案记载:“曾治一壮年得温病,延医服药二十余日,外感之热尽退,精神转益昏沉。及愚视之,周身皆凉,奄奄一息,呼之不应,舌干如磋,毫无舌苔,其脉象微弱而迟,不足四至,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一次。此必因服开降之药太过,伤其胸中大气也。盖胸中大气因受伤下陷,不能达于脑中则神昏;不能上潮于舌本则舌干;其周身皆凉者,大气因受伤不能宣布于营卫也;其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一次者,因大气伤后不能畅舒,故太息以舒其气也。遂用野台参一两,柴胡一钱,煎汤灌之,连服两剂痊愈。”

燥舌多见热证,但也可见寒证。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燥舌,不可拘执于“舌燥主热”之成见,要结合其他征象认真进行辨证,才可能防止误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