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江山携手 2018-11-21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蒙曼解读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首最美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为什么要讲这首诗呢?如果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好在雄壮,那么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好在风流。怎么个风 流啊?这是一个风 流的人因为另一个风 流的人要到一个风 流的地方去而写的一首风流的诗。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李白是个愿意交大朋友的人。他最喜欢的两个,一个是贺知章,比他大42岁;一个人是孟浩然,比他大12岁。当然李白和杜甫也是朋友,但是呢,杜甫向李白抒情多,李白回应少。后来的人,特别是钟爱杜甫的人,还愤愤不平,为此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其实,少年的心总是向上仰望的吧。倾慕一位高明的前辈,就像仰望星空一样自然。那么能让诗仙李白倾慕的人到底会有什么特质呢?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风流”。你看他写给贺知章的诗怎么说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他写给孟浩然的诗又怎么说啊,“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你看本来贺知章是三品的秘书监,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还特别赐给他鉴湖一曲,真是“富贵寿考”啊。那孟浩然呢,虽然也曾得见天颜,但又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恼了唐玄宗,落得终身布衣。那这两个人的差距不可谓不大啊,但这些世俗的差距,对李白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李白倾慕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性“风流”。


     孟浩然是这样的风流人物,当然李白也是风流人物。要知道李白本是富商之子,从小落拓不羁,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出四川就散金三十万,这样的人真败家,也真是风流潇洒啊,那这样的李白怎能不喜欢这样的孟浩然呢。所以李白漫游到湖北,听说孟浩然在襄阳隐居,马上就去拜访,两个人就结为好友了。到开元十八年的时候,风流人物孟浩然静极思动,也要离开家乡出去走走,那要到什么地方呢?广陵,广陵是扬州城的古称啊,隋朝修大运河,扬州就成了陪都了。“八方辐辏,十里弦歌”啊,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城的富贵风流早已名声在外,孟浩然这么个风 流人物要到扬州这个风流的地方去,李白听说后真是心驰神往啊。马上就提出要给孟浩然送行,那怎么送呢?李白和一般人可不一样啊,他既不是到孟浩然家去温言话别,也不是到离亭去依依折柳。他怎么办呢?他把孟浩然约到了黄鹤楼,为什么是黄鹤楼呢?首先咱们得知道,孟浩然住襄阳,走水路到扬州,黄鹤楼是必经之地。而李白住安陆,离黄鹤楼也不远,顺路,这是第一。第二点呢,黄鹤楼可是天下闻名的名楼啊,把酒临风,揽胜话别,这才够风雅啊!所以这么多的因素凑到了一起,才有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个大背景。

那这样的诗怎么写呢?看李白的吧。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老朋友向西挥挥手,告别了黄鹤楼。那有人会说,这是在讲告别的地方和两个人的关系啊,哪有这么简单啊。咱们之前讲崔颢的黄鹤楼时就讲过,黄鹤楼这个名字本身就来源于仙人驾鹤凌空的传说啊,所以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一种飘飘欲 仙的感觉就出来了,风流的孟夫子东下,那就好像是神仙东游啊。然后呢,在黄鹤楼回了一下头,招了一招手,这是一种多美好的联想啊。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那肯定有人会说,这是在讲告别的时间和旅行的目的地,哪有那么平庸啊。这句诗真是流光溢彩,满口生香啊!什么是烟花三月啊?当年南朝的邱迟写的《与陈伯之书》不是讲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三月是花团锦簇的季节,那不是一朵一朵的花,也不是一支一支的花,是从武汉到扬州一路看不尽的柳如烟花似锦啊,这才叫烟花三月啊。那下扬州呢?春光是烟花千里,扬州就是软红十丈啊,把烟花三月和下扬州连在一起,那么好比阳春烟景配着珠帘绣户,楼前白马配着楼上红妆,是种种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都叠加在一起,所以让人产生一种特别的梦幻感,这句话一出来啊,连我们都能感觉到李白对孟浩然的这次旅行真是充满了羡慕,他的眼,他的心,都好像跟着孟浩然在飞翔。所以说这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也不是“天涯一望断人肠”,这是什么啊?这是风流才子少年别啊,不知道惨惨戚戚,只知道烟花三月。而后人也是爱煞了这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啊,所以《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就讲,“这一句是千古丽句”啊,古往今来,就再也没有比这句更漂亮的城市宣传语了。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本来啊,这次离别,因为是在阳春三月,又是下扬州,所以其实并不伤感。但是,离别毕竟是离别啊,就算少年也有不舍啊,那孟浩然的小船越走越远,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在水天相连的地方,仿佛融进了茫茫碧空之中,这看起来纯是写景吧,但是这景是透过谁的眼睛看到的啊?是李白啊,可以想象,李白就是那么一直伫立在江边,船走了多久,他的眼睛就跟了多久,这才会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啊。船走远了,故人走远了,然后呢?

 

     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小船融入碧空,诗人眼前只剩下一江春水,正在浩浩荡荡地向着无尽的远方奔流。诸位,这是单纯的景色吗?当然不是啊,就像是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在一起的诗人的眼睛一样,和江水一起起起伏伏的正是诗人的情思啊,这是什么啊?这正是之前我们说的啊,“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里,是没有单纯的景色的,所有景色的背后都是人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再回味一下,浩浩长天,滔滔江水,诗人的眼界有多大,诗人的情又有多长啊。这就是李白啊,气盛而情深,这才配得上风流的孟夫子、风流的扬州城、风流的开元盛世啊!那么有没有人会觉得,“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点像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呢?像是有点像,但是区别也非常明显啊。第一个区别当然是情绪不同,李煜是亡国之痛,无尽哀愁,而李白是心驰神往,情思万里啊。另外,诗和词的写法也不同。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写到景色为止,人是在背后的,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是直接走到了前台啊,景色仅仅成了比赋的对象而已。我们不是一直在讲么,诗是蕴藉的、含蓄的,而词是直白的,道理就在这儿。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一

  

    那一句句讲完了,再通篇想想吧!这首诗多亮啊!从颜色上讲,黄鹤、烟花、白帆、碧空,何等明媚啊;从场面上讲,烟花三月、登楼远望、天际孤舟、大江东去,何等阔达啊;从声音上讲,楼、舟、流,这三个韵脚是何等悠扬啊。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情感,却又自自然然,仿佛随口说出,这就是李白的天才啊!李白的告别是深情的,也是浪漫的,有诗意的,不悲不苦,风流倜傥,一往情深,这就是我们说的俊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