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势恢宏白云寺

 艾特89 2018-11-21

白云寺位于上富镇联盟村西北面的晏嶂山(39.1)。白云寺现仅存遗址(图39.2)是奉新海拔最高的寺,寺高入云端,寺前视野阔(图39.3),青山怀抱中,清静赛仙境。白云寺常年云雾缭绕,如若晴空万里可见南昌梅岭。

白云寺南侧有仙人洞又名刘仙岩,该洞系数天然石洞,洞内有长条巨石,上书“仙人洞”3字(图39.4)。洞深6米,高2米,宽4米,可容十余人蹲坐;再往南一点有一天然高山湖泊“仙人湖” (图39.5)于悠悠高处竹林中更显神奇魅力。

晏嶂山,海拔1108米,面积约7平方公里,西晋时曾是上富刘氏之伯祖刘道成修真之所,他当年曾在这里开辟了仙人岩、风洞穴、黄莺路(图39.6)、石船窝、棋盘石、云关桥、洗钵泉、毗垆峰、望仙石(39.7)、观音崖(39.8)、铁壁石室等景点。

永嘉二年(308)八月十五日,刘道成冲举之后,晏嶂山遂成为了新吴的一座名山。北宋年间,晏嶂山的仙人洞又被和尚相中,在刘氏家族的鼎力资助下,兴建了白云庵,成为上富刘氏家族的香火庵。北宋著名词人、累官至宰相的晏殊曾到此游览,并题《白云庵》诗云:“草庵何似清风楼,更在空中最上头。眼界豁开无畛域,枯藤古木暮烟浮。”

明正德辛未年(1511),白云庵被华林农民起义军焚毁。几年之后,古基寺宝峰法师命徒可达到晏嶂山原白云庵西面的平缓山窝地带借地结茅。

嘉靖九年(1530),可达法师又向上富刘氏化缘,新修了殿宇廊房,重塑了佛像,并改名白云寺,新修了从寺前云关桥一直到仙人岩的石路,还把寺旁凤凰山一带的竹木杂树山场和田地施舍给寺僧栽种,另将黄柏井、艻芜头、茶窝里、牛塘里、坂庵小庵背、东山头、杞树窝、洲子上、大舍里、东茅窝、伫木窝、下高香、上高香、洋湖坪、打石窝、寒山里等处山田全部捐给了白云寺,一时僧俗云集,香火鼎盛。万历初年,僧本宗法师继可达法师任住持,因僧众陡增,才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象。

万历乙卯(1615),觉明法师率众“诛茅为屋,忍饥扶犁,驱瓦砾,夷道路,手足旦旦不休,逾年而荒者渐垦,废者渐修,林木之凋衰者渐郁郁而畅。遂乃缮砖瓦,买木石,构修大殿”,刘履祥为之撰《晏嶂白云寺重修大殿序》。

乾隆五十八年(1793),淡云法师偕叔祖胜林、师祖楫舟勤谨维持,“扶犁乐耕凿之常,经管酌山泽之利,荒者垦,栽者培,斧斤入以时”,白云寺又重新回到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嘉庆十年(1805),刘氏应淡云之请,撰写了《晏嶂山白云寺重镌碑记》。

 

 
 
 
 
 
 
 
 
 

ghdusr@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