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解读】重视痴呆的诊断和生活质量提高——2018 NICE《痴呆的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

 sjw0923cn 2018-11-21

本文来源:王伟,高凤乔,张瀚文,等.重视痴呆的诊断和生活质量提高——2018 NICE《痴呆的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8.[Epub ahead of print].


导 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痴呆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何对痴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世界各国政府、医务工作者及公众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对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2018年发布的《痴呆的评估和管理指南》进行分析解读,总结指南中痴呆诊断、治疗及护理的要点,旨在为痴呆的早期分层诊断提供科学根据,为针对痴呆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痴呆的照料者及护理机构提供指导方针。

2018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发布了《痴呆的评估和管理指南》(本文以下简称《指南》),主要内容涵盖了对各种类型痴呆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目的是提高对痴呆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同时对痴呆的照料者和护理人员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该指南对提高非记忆专科医生对痴呆的认识、专科医师对痴呆的分型诊断及其综合治疗均给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痴呆的照料者和护理人员也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指南》中痴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3个方面对进行解读,结合我国目前痴呆的诊治现状,为提高我国广大医护工作者对痴呆患者诊治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01

痴呆的诊断要点



痴呆的主要类型包括:AD、路易体痴呆(DLB)、额颞叶变性(FTL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AD占所有类型痴呆的50%~70%,非AD型痴呆中,VaD占痴呆患者的15%~20%,DLB占痴呆的5%~10%,FTLD占痴呆的5%~10%。


《指南》确立针对疑有痴呆症状的患者,首先由基层医疗机构的非记忆专科医生进行初步评估,逐级明确诊断,诊断标准仍以临床诊断为主,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以及运用认知功能评定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认知情况,并且辅以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痴呆的类型。《指南》对于痴呆的诊断进行了分层,即首先由基层的非记忆专科大夫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对于高度怀疑为痴呆的患者再由神经科记忆专科医生对痴呆患者进行评估、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这种分层诊断有利于对痴呆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1 非记忆专科医生的初步评估 基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我国广大公民的卫生保健工作,其中包括了对于认知障碍患者的初步的识别和诊断。目前我国社区全科医生对痴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明显不够。

《指南》明确了非记忆专科医生在初步评估痴呆中的职责:

(1)记录疑似痴呆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

(2)对怀疑痴呆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可逆性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或衰退,并使用认知量表〔在我国主要用于认知筛查的工具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画钟试验(CTD)等〕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认知评估;

(3)采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或社会活动功能量表(FAQ)向疑似痴呆患者的照料者询问患者病史以对病史进行补充;

(4)当患者已被确认为由可逆性原因引起的认知衰退(包括谵妄、抑郁、感官损害或者药源性认知功能损害)或检查后仍然怀疑痴呆,无法确定时,建议患者进行专业的痴呆诊断(如记忆门诊等);

(5)当患者疑有进展迅速的痴呆时,建议患者前往神经科门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包括脑脊液检查)。


1.2 专业诊断及进一步检查 专业的诊疗机构是指具有神经科记忆门诊的综合性医院,神经科大夫对痴呆的诊断需要根据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主要分3个步骤进行:

(1)首先明确是否为痴呆,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力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功能下降(记忆、执行、语言、行为或视空间能力损害)或精神行为异常,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且无法用谵妄或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来解释,可以拟诊为痴呆。

(2)明确痴呆的病因和分型。痴呆按病因分类主要包括神经变性性痴呆和非神经变性性痴呆两大类。神经变性性痴呆多隐匿起病,呈慢性进展性病程;非神经变性性痴呆多急性起病,呈快速进展性病程。

神经变性性痴呆包括AD、FTLD、DLB等;非神经变性性痴呆中,VaD占较大比例,其他如感染性痴呆等较常见。其中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AD的诊断标准应该参照2011NIA-AA制定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如果有条件的医院要给患者做脑脊液的Aβ1-40、Aβ1-42和tau含量检查,和FDGPET和SPECT等神经影像检查,其中专门提到了不能依据单纯CT和MRI检查排除AD疾病的存在,不能以携带APOE4基因作为诊断AD的依据。考虑血管性痴呆诊断时需要有CT或者MRI发现明确的责任病灶。对于怀疑DLB时有条件侧医院要给患者做123I-FP-CIT SPECT明确诊断。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明确痴呆的严重程度。根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或认知评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临床一般常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G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根据以上将痴呆分为轻、中、重3种程度。


1.3 痴呆确诊后处理 《指南》对痴呆患者诊断后的后期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

(1)当患者被确诊为痴呆后,应该定期到记忆门诊或者具备相关知识的医疗机构随诊,对患者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2)记忆门诊或者具备相关知识的医疗机构应对痴呆患者提供灵活的随访或监测;

(3)对患者及其家属或照料者进行定期的痴呆护理常识教育和支持。该指南从对患者个性化管理出发,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为患者的诊断后综合管理提供了保障。


02

痴呆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2.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痴呆治疗的主要方法,以改善症状、阻止痴呆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脑功能为目标,以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为治疗原则。

《指南》对与痴呆的个性化管理和治疗也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在痴呆的药物治疗中提到了AD源性痴呆的药物治疗原则和非AD源性痴呆的药物治疗原则。

目前抗痴呆的药物主要包括:

(1)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增加突触间隙乙酰胆碱含量,是治疗轻中度AD的一线药物,代表药为多奈哌齐(donepezil)、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和加兰他敏(galantamine)。

(2)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用于中重度痴呆的治疗,同时也是AD治疗的一线药物,代表药为美金刚(memantine)。


同时《指南》中规定针对不同亚型的痴呆以及痴呆发展的不同阶段用药方案通常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对痴呆的并发症用药做了相应的规定。


2.2 非药物干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行为、物理和环境改善策略等非药物疗法,如患者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神经连接网络、提供神经保护作用和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功能减退;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活动可提高其认知水平和生活能力;对于出现精神症状和抑郁症的患者,在进行药物干预之前或药物治疗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环境干预;对于痴呆患者的睡眠问题,可通过锻炼、睡眠教育等生活方式上的干预加以改善。


总的来说,《指南》强调以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减少痛苦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治疗。做到以人为中心,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和信仰,对患者进行全面连续的评估,根据不同结果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兼顾成本及疗效,最大程度减少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和既往的专病治疗指南相比,该指南对痴呆药物具体用法、剂量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未做过多明细的说明,强调了痴呆非药物治疗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的重要性,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和治疗方案,注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更适用于我国广大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


03

对痴呆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和照顾




《指南》提出让痴呆患者参与到自身的护理决策中来,为痴呆患者提供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痴呆患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指南》表明应重视对痴呆照料者和护理者的关注及支持,包括自身心理教育和照顾技能培训。


3.1 针对痴呆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指南》中提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是制定护理计划并给予护理措施的第一步,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确保其在痴呆早期对自我认知能力和预后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专项教育和风险事件干预来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获得尊重及理解;将患者决策自主权最大化,确保在大脑功能完好的情况下对未来进行规划并做出正确决策;及时获得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获取支持及建议;降低风险、确保安全,预测和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规划未来,如提早退休、财政计划及安全问题等;避免或减少未来成本,推迟或避免进护理院。


3.2 为护理者(包括护理人员和照料者)提供支持 针对护理者的日常职责及照料技能进行培训,使护理者做好照料痴呆患者的充分准备。


《指南》中特别提到了护理者还应在护理行为中寻求社会组织或者医疗组织的支持,来激发和保证对痴呆患者的护理投入力度,这是《指南》特有的关注点(在以往国内指南多以对疾病患者的护理为主要关注点的情况下),也是当前我国欠缺关注的部分。


《指南》中充分说明了医疗组织和地方支持组织应对护理者提供的支持项目:(1)为痴呆症患者的护理者提供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干预;

(2)发展护理人员小组会议,对干预形式和方法进行交流和学习;

(3)需主动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和护理者的需求,并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办法;

(4)对护理者希望实现的目标进行协助并提供充分的信息;

(5)对护理者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其身心健康;

(6)保证护理者对于休息的需求;

(7)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痴呆症护理者的抑郁症风险。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和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在2011年制定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痴呆患者护理中就提到了护理是痴呆患者诊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为痴呆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护理工作对痴呆患者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距离对痴呆患者全面个性化护理的全面实施还有还长的路要走。


04

小结


《指南》对于痴呆的诊断、治疗、护理和照料者的支持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建议将痴呆的护理者和照料者作为初级卫生保健中的重要角色,还让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参与,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指南》建议对痴呆患者进行早期宣教,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了解,消除心理落差,由记忆专科医生对患者病情充分评判后和护理人员一起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案。同时,《指南》还强调了对痴呆护理者和照料者的心理监控和技能技巧培训,呼吁社会加大对痴呆患者的护理投入,以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现状,使得中国的痴呆患病人数尤为突出,这也是社会和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指南》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做了明确规定,对于痴呆患者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Tips:警惕5类人是老年痴呆“后备军”

1、家族史:老年痴呆具有家族聚集性,家族里有患这类疾病者,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

2、高热量饮食爱好者:高热量饮食不仅会让人发胖,还易患上代谢病,引发“三高症”。这些慢性病,都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3、头部受过创伤:65岁前头部受到伤的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明显增加。

4、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等,这些病跟老年痴呆有一定相关性。

5、悲观情绪:长期抑郁、悲观,也会更易患上老年痴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