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曰篇第事十 20 . 2

 如是国学 2018-11-21

尧曰篇第事十

20 . 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不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

1、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问于夫子,从政当行何善法以成善政?夫子说,只秉持五善(),摒除四恶(),即可得善政矣。


2、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惠而不费:以治国之策施惠于民,而非用挥洒钱财、小恩小惠的方法收买百姓。(“散财童子”只能解一时之困。雇萱军解决不了忠诚问题。

劳而不怨:征调民力,能回避农时,是以百姓不怨。

欲而不贪:所求皆合正道,非因贪吝而妄为。

泰而不骄:内心宽和泰然,却无骄纵凌人之态。

威而不猛:举止端正庄严,却无强梁暴戾之气。

子张问,何谓五善?夫子说,君子为政,但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而已矣。


3、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子张问,何谓“惠而不费?”夫子说,因势(民之所欲)利导(制定政策),岂不谓施惠于民而不费国财?


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于农闲之时征调民力,民复何怨?


5、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求仁而得其仁,岂是为足一己之欲?


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戒慎恐惧,凡事无众寡小大之别,岂非泰而不骄?

——《道德经· 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盖高德之人行事,一如执左契以待人取物,以契为信,而不考量来人对错,遂不致徒生怨恨。——《老子厥中》

——《论语· 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夫子说,君子内心泰和,立身处事皆得安然自在,故从不骄慢自矜;小人则不然,内心常常患得患失,举止偏又骄慢自矜,故终日少能安然自处。——《论语正则》


7、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君子正衣冠肃容貌,使人望之不敢生轻慢之心,如此岂非威而不猛?


8、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子张又问,然则“何谓四恶?”夫子说,不教民是非而民有过即行杀戮刑罚,是谓虐民;(无道之人所为也。


9、不戒视成谓之暴;

不先行教化而强求其结果,是谓暴民;(无道之人所为也。

——《论语· 子路》:“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子说,以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上阵对敌,那与要他们去送死无异。——《论语正则》


10、慢令致期谓之贼;

初时懈怠却突然刻期以求,是谓贼民;(若非有司无能,便有害人之嫌。无道之人所为也。


11、犹之不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有:有人。

司:做手脚。

应与人之财物却百般拖欠,是谓所托非人。(基层官吏作梗,乃欲足其私欲。

——《道德经· 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盖高德之人行事,一如执左契以待人取物,以契为信,而不考量来人对错,遂不致徒生怨恨。故曰,有德之人行事,但以契信为重,契信之外再无计较;无德之人行事,不重契信,专司人过,又或夹杂私欲,遂至冲突频发。——《老子厥中》

——本段,讲为政治民之道。儒家以“治世”为最高理想,古圣先贤为之凝聚智慧、倾注心血也多矣!本段夫子所言,其璀璨昭彰如日月,足为后世仁人志士治国安民留下不朽的标尺。然编者将此篇付诸于此,岂非因之意义深远,堪为经典之结语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