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描写夔州景物风俗诗的层次

 江山携手 2018-11-22
杜甫描写夔州景物风俗诗的层次

杜甫描写夔州景物风俗诗的层次

杨君昌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演关诗兴多。

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

形胜有余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这是杜甫在夔府写的一首描写夔州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诗,题为《峡中览物》。这首诗反映的地域相当广阔,包含的时间也比较长。因为他当时客居夔府,从前又任过华州司功参军,“曾为掾吏趋三辅”一句就把“巫峡”和“华岳”、“长江”和“黄河”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夔州的山峰和华山一样雄奇壮丽,蜀地的长江恰似黄河一样气势非凡。“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薛萝”,说明他在夔州住的时间比较长,对夔州的情况是熟悉的。后来他在《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诗中说:“俗薄江山好”也是“形胜有余风土恶”的意思。“俗薄”就是“风土恶”,“江山好”就是“形胜有余”。看来“形胜有余风土恶”不是杜甫一个时候或因某一件事对夔州偶尔提出的看法,而是经过它长期观察后形成的观点。这样,“形胜有余风土恶”,就是杜甫对夔州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总的评价,《峡中览物》这首诗也就成了杜甫写夔州景物及风土人情诗的总纲,是这类诗的第一个层次。


  总纲像“点”,是杜甫总体印象的高度概括。在点的总引下 有 “线”。线之后再有面上的广泛细致的描写。《夔州歌十绝句》、《最能行》、《负薪行》是杜甫对夔州景物和风土人情的线条勾勒,是第二个层次。


  《夔州歌十绝句》是简明扼要地描写出整个夔州的地理特点及用粗线条勾出夔州几个景点轮廓的组诗。第一首空中略影式地描绘出整个夔州的地形,“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在原中巴之东的巴东郡地区山峰耸立,一条江水从群山中开辟的通道中奔流不息。从上向下数,白帝城座落在三峡第一峡瞿塘峡的入口处,瞿塘峡的险要超过了汉中的百牢关。第二首写白帝城与夔州城各是一个城,蜀江楚峡的名称也曾相混,“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前两句辨明古迹,后两句论述往事。第三首说前代割据者竞起,并吞则无外,安禄山乱后惟蜀中无恙、“群雄竞起闻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萧韶。”第四首写夔府两座名山赤甲和白盐,“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第五首写瀼东瀼西人户稠密,气温高,花鸟繁多,“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芽。”第六首写东屯稻田面积宽广,雨水充足,灌溉方便,“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鸡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第七首写夔州水运方便,商贾贩货争利,舟子技高忘险。“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第八首回忆长安时曾看到市上有卖巫峡、楚宫之类山水图的,“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第九首写夔府武侯祠松柏茂盛,在那儿既能纳凉又能散愁,“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第十首写高唐观,夔州城,“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夔州歌十绝句》除写夔州全貌外,还简要地描写了白帝城、瞿塘峡、赤甲山、白盐山、瀼东瀼西、东屯、长江水运、武侯祠、高唐观共九个景点。


  《最能行》写当地少数男子表现出来的较为普遍的恶劣风俗:“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鲽子。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7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杜甫描写夔州景物风俗诗的层次无险阻。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瞿塘满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此乡之人器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男子轻生逐利,气量狭窄,亲南方人疏北方客。产生原因是因受教育不多,“小儿学问止《论语》”。若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情况就绝不会是这样、堪称英俊之才的屈原就是这里出生的。

 

  《负薪行》主要从女子极端痛苦的生活写当地风俗恶劣的另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面妆首饰杂啼痕。地偏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由于男子轻生谋利,外出作生意。在外娶妻或死了。使当地一些四五十岁的女子还没有婆家。再加上战乱不停,男子大多出征或阵亡,就更难嫁出去了。就是嫁出去了的,也同没有嫁出去的一样,生活十分悲惨。当地的风俗是男子在家操持家务,女子外出干活。她们十有八九要到危岸险峰上砍柴并背到市上去贩卖来养活家口,甚至不顾死活上盐井贩私盐营利。她们衣裳单薄,面带泪痕,常常蜷缩在石岩壳下面。这一切都是当地恶劣的风俗和封建统治造成的。并不是巫山一带的女子长得丑陋,当地还有生长过古代美女的王昭君的村子呢。杜甫不仅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夔州的男子,而且还正确的评价了夔州的女子。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分别描写夔州景物及风土人情的诗是第三个层次。


  写白帝城的有《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白帝城楼》等诗。这些诗写了白帝城的高峻和险要,写了公孙述的割据失败,还写了自然界的变与不变。白帝城建在扼守瞿塘峡口要冲壁高插天的白帝山上,城楼也高,“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上白帝城》)。白帝城最高楼更是高耸险要,在那上面如身在云霄,看到峡中一片云气苍茫,江上的波光和日光两相涌闪,仿佛峡中睡着龙虎,仿佛江中有绿团鱼和扬子鳄游动,还可向东望见传说日出其下的扶桑木西边的枝条对着峡门,向西望见极远处的弱水由东向西而来,“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白帝城最高楼》)。在白帝城上,想起了古代的名人,想起了公孙述据险割据而失败的史实,“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上白帝城》)?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杜甫写白帝城的诗,有些诗句还很富于哲理。冯至先生在《草堂》创刊号发表的《祝<草堂>创刊并致一点希望》的文章中说:“我很欣赏《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开端的四句:‘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这四句诗我常反复吟诵,觉得意味无穷。杜甫以他饱经优患的衰老之年还能这样锐敏地观察自然界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一上一回新’显示了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变化;‘山归万古春’又说明了春天必定归来的规律,不因任何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我们细读杜甫这首诗的前四句,感到事实确实如此。西阁就在白帝城西面的江边。杜甫描写西阁的诗也应当是他写白帝城诗的一部分。杜甫写西阁的诗,有《宿江边阁》、《西阁雨望》、《西阁二首》、《西阁夜》、《阁夜》、《西阁曝日》、《不离西阁二首》等。这些诗不仅描写了西阁的近景和远景,而且还反映了民间疾苦,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如《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界寒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是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写瞿塘峡口的诗有《峡口二首》、《瞿塘两崖》、《瞿塘怀古》等。这些诗描写了瞿塘峡入口处的奇和险。如《瞿塘两崖》云:“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开头点两岩。瞿塘峡入口处,南面是白盐山,北面是赤甲山。两山都很高很陡,尤其是下半截简直如墙壁似的陡峭,而且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像门一样。后面的几句王嗣奭解释得很好:“双崖插天,仰而望之,入天犹为石色。公有诗‘双岩洗更青’,知岩色本清。入天与之同色,其高极矣;乃其穿水亦无底,而近水处溅沫浮气,望如云屯,谓之‘云根’不虚也;若素疑‘云根’之名而偶征龄此,故用‘忽’字。此联描写双岩入神。‘猱玃’,往来岩上者;‘蛟龙’,潜伏岩底者。……‘羲和’旧驭也,至冬日行南陆,隔断日车,若翻地轴,而屏日於天之外也”(《杜臆》卷九)。有的诗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如《峡口二首》之一的末两句就是“乱离闻鼓角,秋气动衰颜”。


  写东屯的有《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自滚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东屯月夜》、《茅堂检校收稻二首》等诗。这些诗从各个方面和不同季节描绘了东屯的面貌。有的写了东屯的方位地形,“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一)。有的写了东屯的僻静,“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二)。有的写了东屯的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插下的秧苗长势良好,“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畔,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雪边看”(《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有的写了初秋水稻长得十分茂盛和水源充足的情景,“丰苗亦已概,云水照方塘”(《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有的写了东屯水稻成熟时令人十分惊喜的场面,“香稻三秋末,平畴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南山”(《茅堂检校收稻二首》之一)。


  写夔府武侯祠的有《武侯庙》、《诸葛庙》、《古柏行》、《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等。这些诗写了诸葛亮的遗像和武侯祠极其高大挺拔的柏树,并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其他,写赤甲山的,写白盐山的,写长江水运的,写瀼西的,都分别有一些诗篇或诗句,特别是写瀼西的诗还比较多。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只是没有描绘高唐观的诗。虽然在《晚晴》诗中也提到了高唐,“高唐岁暮雪壮哉”,但没有描绘高唐观的具体情况,大概是夔州没有高唐观遗址的缘故吧。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杜甫夔州诗中所描写的夔州景物差不多都与《夔州歌十绝句》粗线条勾出的八个景点有关。有的看来好象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又是有联系的。如《八阵图》写的夔州水八阵。似乎与武侯祠无关,实际上却关系密切,因为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修建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原因。


  杜甫还有一些诗从其他方面写了夔州的恶劣风俗。有的写某些人人面兽心。居心叵测,“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课小坚锄斫所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有的写某些人无德无信,“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间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鸡》)。有的写某些人家用鲜鱼喂狗,“日见巴东峡,黄鱼击浪新。脂膏兼饰犬,长大不容身” (《黄鱼》)。有的写某些人家滥捕小鱼当蔬菜吃,“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白小》)。有的写某些人虚意周旋,某些人则刚一结交就暗暗疏远,“旧时能为态,新知己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一)。


  这样,杜甫描写夔州景物与风土人情诗的第一个特点也就表现得十分明显,那就是浑然一体,层次分明。从《峡中览物》到《夔州歌十绝句》、《最能行》、《负薪行》,再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夔府各个景点及风土人情的诗是杜甫这类诗的三个层次。《峡中览物》是杜甫描写夔州景物与风土人情诗的纲。在纲总领下,分层深化发展,且井然有序象是有计划地写出来的一样。当然这是自然形成的。就写作时间来说。《峡中览物》、《夔州歌十绝句》还写在《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等诗之后。


  杜甫描写夔州景物与风土人情诗的第二个特点是反映的时间比较全面,反映的空间相当广阔。这在他写的景物诗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时间上说,反映了一年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从空间上说,不仅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夔府的各个景点,而且描绘了整个夔州的地形和长江水运,甚至用回忆对比的方式把夔州与华州联系起来,用同在一派茫茫秋色之下的联想把夔府与长安联系起来,反映了一个大范围内的各种景物。


  杜甫描写夔州景物与风土人情的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形象新奇,感人至深。如用“瀼东瀼西一万家”形容当地人户稠密,如用“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来表现孔明庙前古柏的高大,如用“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来形容白帝城最高楼的高,都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因此,杜甫描写夔州景物及风土人情的诗,同他以往的这类诗相比,是有发展,有提高的。



注释:


①“小儿学问止《论语》”,还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才能办到。解放前,当地贫农家庭的儿童很多都没有上过学。

②秭归、巴东两县唐武德二年前属夔州。

③杜甫在大历二年末写的诗中认为夔州的某些恶劣风裕举世皆然:“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写怀二首》之一)。这个看法就比校公允了。杜甫在夔州写的诗中也有不少反映了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