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赏 | 带上'腾龙四兄弟'走进夏季的北冰洋

 太行森林 2018-11-22

摄影、文字 / 花落成蚀


7月中旬,某极地旅游机构邀请我作为随团博物学家,搭乘俄罗斯的“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去北极点转一圈。北极点耶,那可是历代探险家的梦想之地,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前往如此神圣的地方,不好好拍照可不行。于是我带了两台单反,四颗腾龙镜头,十几天来,拍了一大堆照片。

 

//
中焦—搭乘破冰船去北极
//


1908年-1909年,美国探险家弗雷德里克·库克和罗伯特·皮里先后宣布通过冰面,借助狗和雪橇抵达地理北极点。然而,直到1977年的8月17日,苏联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Arktika)”才成为第一艘抵达地理北极点的破冰船。无它,破开北极点附近的坚冰实在太难。


“50年胜利号”是“北极号”的升级版。此名是为了纪念1995年二战的50年胜利。1989年,苏联开始兴建这艘最新的破冰船,但在不久之后苏联解体,船也因为缺钱而停工。直到2003年,俄罗斯人才找来经费,重新开始兴建这座巨型破冰船。



TAMRON · 42mm   F8  1/1000s   ISO110

重建后的巨型破冰船“50年胜利号”


2007年,“50年胜利号”竣工。站在船头,你便能看到破冰船工作的场景。它那圆钝、厚重的船头压上冰面,较为薄弱的冰层便迅速破碎成小块,翻滚着露出被海水浸透的蓝色下半截向船身后方翻滚而去。较为厚实的冰层,则会向前裂开一条或是数条裂缝向四方蔓延,爆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TAMRON · 15mm   F8  1/400s   ISO64

长达159.6米,宽30米,有2座核反应堆,是全世界最大的破冰船


想要感受这艘巨型核动力破冰船的力量,需要坐上直升机到空中看一看。“50年胜利号”上搭载着一架M-2直升机,在天气好的时候,便可带着游客上天。从天上看,破冰船的北方是白茫茫的一片,这艘橙、红、黑相间的钢铁巨兽硬是压出了细细一条航道,冲向了北方。


TAMRON · 15mm   F22  1/100s   ISO64


为了拍摄它,我使用了腾龙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和SP 15-30mm F/2.8 Di VC USD这两颗镜头。前者画质锐利,细节丰富,尤其适合在船下和天上拍摄。而后者是市面少有的带防抖大光圈超广变焦镜头,是室内拍摄的利器。


TAMRON · 70mm   F8  1/800s   ISO90


有一次参观引擎室、轮机室的机会。这些大机械看起来粗糙又充满力量,苏联老大哥式的强硬审美。但拍摄这些大机械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室内光线暗,又无法支三脚架长曝光,因为机械带来的抖动非常严重。正好,腾龙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大光圈和防抖立功了。


TAMRON · 15mm   F4  1/15s   ISO500


TAMRON · 15mm   F4  1/15s   ISO1100


抵达北极点之后,我们经历了兴奋、狂欢与静默的感动。下船后站在冰面上,看着这艘暂时沉寂的钢铁巨兽,我感到无比的震撼。


TAMRON · 35mm   F13  1/160s   ISO64


//
长焦北极观鸟之旅
//


作为一个博物旅行者,我在路上拍了很多动物。大家都关注的北极熊我自然是拍到了,但我更喜欢鸟。我们的行程从摩尔曼斯克出发一路向北,沿途的鸟类都在变。


TAMRON · 600mm   F9  1/640s   ISO560


拍鸟时,我使用的是腾龙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达到了600毫米的长焦,画质很过硬,防抖效果也很好,在海上这样开阔的地方追逐活泼的飞鸟非常好用。我尤其喜欢它的变焦锁,除了150端的按钮缩之外,在任何焦距时把变焦环往前拉,都能在该焦段锁定住,这样的设计,在拍摄动物时非常好用。


摩尔曼斯克的海口附近,有大群的海鸥,而且有好几个种。最大号、看着最凶的是银鸥。


TAMRON · 500mm   F6.3  1/2500s   ISO160

红嘴鸥


往巴伦支海航行了一夜之后。船头船尾伴航的主要是三趾鸥。这种海鸥的后脚趾退化,只有朝前的三个趾,所以才叫这个名字。它们的颜色也更纯一些。三趾鸥的飞行能力特别强,在空中非常活泼。我就拍到了一只飞着飞着开始扭头伸爪挠痒痒的个体……


TAMRON · 300mm   F5.6  1/3200s   ISO1000

挠痒痒的三趾鸥??


更有意思的是暴雪鹱(hù)。这种远洋鸟类的翅膀远比海鸥狭长,喜欢在海面上方几十厘米处“滑翔”。动作和名字一样霸气。


TAMRON · 600mm   F6.3  1/4000s   ISO720

暴雪鹱(hù)


在驶向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越靠近群岛,一种黑色的鸟就越常见。这种黑鸟叫厚嘴海鸦,看起来像会飞的企鹅。相对于海鸥和鹱,厚嘴海鸦的翅膀更短,扑扇翅膀的动作更急促。


TAMRON · 420mm   F7.1  1/400s   ISO100

厚嘴海鸦


在群岛之中,有一片厚嘴海鸦和海鸥的天堂。这个天堂叫努比尼岩。这座巨大石山位于安静湾当中,有一个缓坡和背后的胡克岛相连。石山由无数玄武岩六角石柱组成,形成了许多凹凸不平的横断面或是凹槽。许多鸟类把这片凹槽悬崖当作筑巢地,海兽无法从水面入侵,陆上的天敌也没法从上方爬下,只有会飞的鸟类才能利用这样的绝壁。


TAMRON · 70mm   F8  1/160s   ISO64

努比尼岩


TAMRON · 600mm   F8  1/800s   ISO200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中的北极贼鸥


TAMRON · 260mm   F8  1/1000s   ISO220


北极贼鸥是很聪明的,还会合作驱敌。有敌人靠近是他们会一起升空,共同阻击。有一次,我们的直升机又从它们头上飞过,三只鸟就一起冲上来怼飞机。


TAMRON · 600mm   F8  1/1000s   ISO560

这堆“乱石头”其实是它的巢,北美人还管贼鸥这种英勇的鸟叫“猎人(jaegers)”

 


//
定焦—在北极拍花
//


我随身还带了一颗腾龙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看到我这个选择,有很多朋友不理解:去北极这么荒凉的地方,带什么微距啊?

 

其实,北极夏天非常灿烂!正是因为其他季节太冷,北极的植物在温暖的夏天必须抓住机会开花繁殖,所以,北极圈内很多地方在夏天都有好看的花。


TAMRON · 90mm   F29  1/100s   ISO900

淡黄绿色,点缀在岛上的黑石之间的北极罂粟


在风大的海岛上,小虫子们必须找到避风处,才不会被冻死被吹走,丛生虎耳草就给了它们避风港。其实一开始拍摄这种花的时候,我都没有发现这些小虫子,直到用微距镜头拍下花来之后我才发现。


TAMRON · 90mm   F45  1/100s   ISO1250


TAMRON · 90mm   F20  1/160s   ISO1100

丛生虎耳草更可爱的是红色叶片。叶子簇成莲花座的形状,看起来和多肉植物一样可爱


毛茛属的高岭金凤花是另一种灿烂的植物,它的黄色非常艳丽,远远就能看见。同样,这种小花也匍匐在地上,躲避北极的寒风。


TAMRON · 90mm   F32  1/100s   ISO1600


北极不是一个荒芜的地方。时间合适的时候,这里也有灿烂的生机。



  — 摄影师介绍 —

花落成蚀

微博:花落成蚀

花蚀,生态摄影师,前果壳网新媒体主编、中国动物学会会员,曾经的专业是研究鸟叫,长期报道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关注动物园行业。业余爱好拍摄古神庙。



— 使用器材 —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

Model A032


摄心画质,极致表现。

重新发现世界之美。


SP 15-3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12

画质零妥协 视界更广阔

高性能 高画质,追求极致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

Model A022


极近至远,镜随意动。

次世代超长焦变焦镜头强势归来。



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

Model F017

大光圈标准定焦镜头。

出色的画质和优异分辨率;

恰到好处的虚化效果;同时整合VC光学防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