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立志如种树 才足以对抗庸俗

 罗宋汤的味道 2018-11-23

日知录

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

——《寄张世文》

关于人生,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绝妙的说法:

人投生在这个世界,如入珠宝市,有任意采取的自由。

然而,货色虽无穷,人能担负的力量却不过百斤。

有人挑去瓦砾,有人挑去钢铁,也有人挑去珠玉,这就看他们的价值意识如何。

的确,面对人生世相,立于不同的高度,有人看到了丰富华严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却只是饮食男女的营求。

正因如此,古圣先贤们对“立志”的重视近乎苦口婆心,甚至将其作为人生的首要大事。

不立志,如植木无根

阳明先生曾在赠别门人张世文的书信中写道:“今时友朋美质不无,而有志者绝少;谓圣贤不复可冀,所视以为准的者,不过建功名炫耀一时,以骇愚夫俗子之观听。”

如今天资聪颖者不在少数,而真正称得上有志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们多嫌圣贤理想太过渺远,纷纷将炫耀功名、哗众取宠作为人生志向。

在阳明先生看来,“人皆可以为尧舜”,生而为人,此心光明,与圣贤无异;若自甘降格为混沌度日的愚夫俗子,实在是十分悲哀的事。

阳明先生用种树来比方:“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

人不立志,就好比种了一株无根的树,无论如何卖力浇灌,也只是没有生机的枯木。

信末,阳明先生语重心长地寄语道:“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

诚然,出于种种因缘,有志者未必总能如愿以偿,无志者一无所成却是在所难免。

立志,贵在专一

其实,阳明先生曾在多处借种树谈立志。

有位门人平日苦于思虑纷扰,总是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阳明先生就讲:“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种树是一个缓慢而有序的过程。先有了根芽,才会有树干;有了树干,才会有树枝;有了树枝,才会有树叶;有了树叶,才会开花结果。

当培育根芽的阶段,与其耗心费神去思虑枝叶花果如何,不如用心做好栽培灌溉的工夫,到时自不必愁枝繁叶茂、果实甘美。

立志也是如此。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心态固不可少,立足当下、循序渐进的专注更不可无。

阳明先生还曾说:“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故立志贵专一。”

在种树过程中,需要时时修剪繁枝,这样才能保证养分不流失,根干不断生长壮大。

立志也须有这样的专一。分得清“主干”和“繁枝”,才能始终保有独立和明智,免于跟风盲从,或妥协于贪婪和懒惰。

朱光潜先生曾说:“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

还有句话说:“盲从,是庸俗的开始。”

亦步亦趋、随波逐流地过日子,虽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却难免乏味寂寞;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着实再苦闷不过。

立志,某种意义上就是拒绝盲从和庸俗,保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唯有如此,才能看得见世界的博大,也看得见世界的精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