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默写篇目——六年级(上)观沧海

 昵称32901809 2018-11-23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默写篇目——六年级(上)观沧海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默写篇目——六年级(上)观沧海

原文(关注易错字)

东临石,以观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生,草丰

秋风萧瑟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至哉,歌以志。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默写篇目——六年级(上)观沧海

(一)文学常识

作者: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三曹”之一,“建安七子”之一。

作品:四言古乐府。作者以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的五首诗的第二首。

(二)字词解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三)内容理解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默写篇目——六年级(上)观沧海

(四)主旨理解

诗人借大海的雄浑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在海水、山岛的景物描写和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浪漫想象中,融入了诗人得胜归来的豪情。

(六)名家点评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日月’四句,转就日月星汉,凭空想象其包含度量,写沧海,正自写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有吞吐宇宙气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