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眼识别肺心病

 最美的期待aa 2018-11-23

本文是于小林主任《看图说心》系列专栏的第4篇,一起来了解心电图的伟大吧!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病例】


男性,56岁,慢性支气管炎16年,肺心病6年。


 

【解析心电图】:


1、 P波规律出现,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为窦性P波主导的窦性心律;


频率91bpm,虽然在60~100bpm的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该例的临床背景下,属于偏快的状况。


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中,把“伴有窦性心动过速”列为次要条件之一,说明心率快是肺心病症的特点。慢性心衰、贫血、甲亢等许多疾病环境下,窦性心率的快慢,对于疾病的诊断、病变程度以及疗效的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


 

2、 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振幅增大:PⅡ振幅0.26mV,机测P波电轴72度。提示肺型P波(右心房增大或异常);


肺型P波在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有慢支的临床背景下,仅肺型P波一项即可诊断肺心病。


肺型P波属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之一,特点是:窦性P波“高、尖、右”:


高:指P波的振幅增高(>0.25mV);

尖:指P波形态,顶角变小、波峰尖锐,基底变窄;

右:指P波电轴右偏。高尖P波在下壁Ⅱ、Ⅲ、aVF导联上充分表现。


相对先心病等其它右房大,肺型P波表现IPIV1(V1导联P波起始指数)的机会较少,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左心衰时,反而容易表现PTFV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指标的异常。


肺心病的肺型P波表现相对恒定,或仅限于程度上的细微变化。如果肺型P波间歇性表现,特别与正常窦性P或“二尖瓣P”交替出现时,可以排除肺心病的右室大、有间歇性房内阻滞的可能。


 

3、 电轴假性左偏。


机测额面QRS平均心电轴-88度,似左偏。但仔细分析,以下几条支持电轴假左偏:


 

I导联呈rs型。结合Ⅱ、Ⅲ导联的rS,形成的是SISIISIII型改变(也叫SISIISIII综合征);


尽管优势不太明显,但Ⅱ导联S波振幅>SIII;


 

aVR导联呈qR型,R主波向上特征明显,并且振幅>RaVL;


QRS波群的中、末段朝向右上所形成的aVR导联上较大R波,也是额面QRS最大向量的指向所在。


 

图看到这里,说两点题外话:


假性轴左偏和SISIISIII征容易形成所谓的“aVR征(aVR sign)”。


aVR征的定义是:在没有室内阻滞的情况下,aVR导联QRS波群呈qR型,R波振幅>0.3mV,R/q比值>0.7。这些条件本例都具备。


aVR征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预测的新指标。


这例aVR导联高R波还给我们一个警示:有假性轴左偏或SISIISIII基础、发生心动过速时P波匿藏,如果加伴3相(也就是快频率依赖)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会表现为宽QRS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V5~6导联无法用单纯束支阻滞解释的图形,如果不进行发作前心电图比对,岂不极易误诊为室速了吗。


胸前导联明显的顺钟向转位。


伴明显I导联深S波和心脏顺转的“电轴左偏”,绝大多数都是假性。



前面的讨论已经说过,无论是心电轴假左偏,还是SISIISIII型,其真实的属性就是电轴右偏,临床意义就是右室大。


4、 顺钟向转位(如前所述)。


此例表现非常明显。V-2导联没有r波,呈QS型,R/S的过度导联移到了V6之后(V6导联呈rS型)。


V1~3导联r波微小,r波振幅之和<>


【心电图报告结论】:


1、窦性心律;

2、符合肺心病心电图改变。


临床背景明确的前提下,心电图报告越简洁越好。


小结一下本例的心电图分析要点:


肺心病的心电图主要表现就是右心系统大,而且右房、右室大的都有各自特点:


右房大为特征性“肺型P波”,也就是“高、尖、右”;


右室大的特征是呈“右后型”:即QRS波群终末部分朝向右、后、上方伸展。


肢体导联多表现轴右偏或假性轴左偏。


胸前导联表现为心脏顺钟向转位,R/S比值=1的过度导联移至V6导联之后;


此外,肺心病患者多还表现为窦性心率加快和不完全右束支阻滞阻滞。


部分不完右是由于长期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室的室上嵴肥大,形成了“嵴性r波”。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看图说心》,我们下次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