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分析

 木香草堂 2018-11-23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分析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摘要:一篇研究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文章,充分了解我国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深刻阐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为研究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社会学;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
  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28-03
  
  一、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本身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家庭的,同时也应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马卡连柯的话来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其意义就在于都认识到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于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也有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
  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家庭教育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在婴幼儿时期起步的。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实践证明,人的成长和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家庭是儿女第一任教师,亦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的始终,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兴旺,必须有大批的“强人”和“能人”,而“强人”与“能人要靠从小培养。这便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必须承担的为子女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指导其行为规范、开拓其人生之路、启迪其奋发进取以造就一代新人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二、社会视角下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我国的家庭正在发生着巨变,在这场巨变面前,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是无法分离的。现代家庭对现代化负有重要的责任,家庭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的青少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后出生的,而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生着一系列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的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中国的家庭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家庭结构包括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模式两个基本方面。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l.家庭结构的变化
  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其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农村,传统的一对夫妇上有老下有小的主干家庭仍有相当比重。但核心家庭正在大量出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三口之家一起生活的家庭形式正在呈上升趋势。
  由于尊重个人选择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家庭的生产职能和赡养职能的日趋社会化,家庭生育职能的进一步弱化,社会流动的扩大和社会交往的拓宽,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感,动摇了家庭原有的地位和作用。在婚恋观念方面,由于性观念的更为开放和对家庭责任的

 

逃避,以婚姻为纽带的家庭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对婚姻的要求提高,一方面追求高质量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另一方面爱情的坚贞程度下降,爱情的更新速度加快,离婚率上升,离婚指数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造成了许多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
  另外,隔代家庭增多。不管是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为了经济的利益外出工作和谋生,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的流动人口逐年递增,不少父母暂时中断了做父母的义务,把孩子托付给祖辈,加以中国的老年人由于传统和心理上的原因,十分愿意和需要与第三代在一起生活,促成了一些家庭把子女送到老人家中抚养和生活。
  2.家庭职能的变化
  中国传统家庭的职能是比较齐全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文化到宗教、从教育到娱乐、从解决人的再生产问题到解决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以及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等,都与中国家庭的职能有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分工,家庭职能逐步社会化。目前的家庭职能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由家庭经济中心向情感、教育中心的转移。这样,家庭的职能就直接指向子女的健康成长,指向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形成与培养,情感和教育职能就成为家庭的根本职能。
  (1)情感职能与家庭教育。在当今生活的快节奏和高科技背景下,人们发现现代人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脆弱。现代家庭虽然支持更多的家庭成员走出家庭、投入社会,但人们情感生活的平衡,有赖于良好家庭的支持,人们都希望家庭能够成为抗击风浪的避风港。
  (2)教育职能与家庭教育。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在历史上从未消失过,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职能更为彰显。
  由于家庭结构类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现象,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再婚家庭等家庭结构形式的出现,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家庭职能的转变为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亲情的不足,对孩子的保护过度使得孩子依赖性过强,重智轻德,忽视孩子人格素养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3.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教育提出新

 

课题
  中国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曾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上表示,中国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多元化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对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提出了新课题。
  顾秀莲认为,近年来,中国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结构模式主流,父母本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日趋增多。
  她还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多元化使一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呵护和管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有的父母甚至放弃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使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在身体发育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缺乏照顾和保护。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由于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过高,对子女过分溺爱、过度保护、过分压力、过高要求,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此,她建议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家庭教育科学规划指导、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家庭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和构建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地区发展、群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顾秀莲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农村儿童、幼儿、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创造条件,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
  三、社会视角下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一)青少年犯罪新态势
  近年来,我国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首次出现递减态势。这是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副部长张朝晖透露的消息。
  在“天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会”上,张朝晖介绍,青少年犯罪率最近3年来连续呈直线下降态势,这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而在此之前曾于2005年达到峰值。
  2009年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最新的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 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

 

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张朝晖对此解释说,全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而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3]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家庭支离破碎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具体表现在,父母离异、外出务工\分居两地或者父母不和谐等,青少年尤其是幼童会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这些不良的情绪可能导致人格障碍。
  其二,管教方式不对带来的不良后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对子女管教的方式不妥甚至是错误,类似这些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其三,劣迹父母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恶劣影响。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不务正业、酗酒、赌博、偷鸡摸狗等行为,对识别能力差、意志薄弱、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或者有些劣迹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问,更有甚者将自己的劣迹行为灌注给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赞成甚至表扬。
  (三)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着力构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1.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青少年接触最早的社会关系。如果青少年失去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青少年成为后进生,继而违法犯罪的重要成因之一是家庭教育不良、家长素质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还将影响全民族的素质,祖国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自觉履行家教职责,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地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在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行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自学和积极参加中小学及其他组织举办的“家长学校”,努力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等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自身的高雅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充满爱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参加“文明安全家庭”等各项有益活动,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家庭这个第一个关口把牢了,何愁青少年犯罪不能预防?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来提高家长的素质,特别要总结推广好家长的先进事迹,让他们“红”起来;对家教不良的家长则要真正地“管”起来,使家庭教育优良率大大提高,使预防工作得到切实的保证。
  2.注重德育教育,促进学校法制创新
  人的道德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知识、环境、教育陶冶的结果。人有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而道德丑恶者只会用科学手段伤害别人、个人若没有道德的约束,则会如脱缰野马,随时有伤害别人,毁掉自己的可能。学校教育者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这一原则性的认识,而且把它真正落实到全校工作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每一个老师的心坎里和实际行动中。学校里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是责无旁贷的“热心人”。有爱心的教师是值得尊敬的,对平时缺少爱的学生或有问题的后进生倾注更多爱心的教师是最值得尊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单位应切实为这样的老师、德育干部,创造更好的、更有利于他们工作积极性发挥的条件,不要让“热心人”的心冷下来。学校要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现有的团校、广播站、电视台、互联网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内外教育阵地,依托各种载体,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社区预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特别是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要建立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订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和法制教育讲师团建设。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遍环境,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在各基层法院开

 

设青少年法庭,对青少年被告人进行教育与审判,挽救失足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许多单位家庭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家庭教育融汇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社区教育活动中去,才能取得教育的一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扫除障碍。“学校放学,社区开学”是一个好办法。社区办起家长学校,把本来一家一户的家庭教育纳入到社区教育这个大课堂中来,有效地指导、促进家庭教育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家庭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网络化的新格局一旦形成,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社区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就本质特征而言,社区教育是大教育,而大教育的横向结构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的。分析当今青少年教育中,德育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青少年犯罪频频发生,其原因之一,在于广大青少年生活的社区内尚未真正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社会教育的不确定性,造成种种反作用力。人们常叹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回家成‘小皇帝’,到了社区变成‘野小子’”。所以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与家庭、社区联手,齐抓共管,改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苍白无力,和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力不从心、被动应付的局面。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从事参加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进步”。社区教育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青少年教育协调一致的有效载体,它需要生活在社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校内外协调一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网络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重视“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网络,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功能将日益显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