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县地名由来和建置沿革简考

 阿凡路远闻思录 2018-11-23

沧县地名由来和建置沿革简考

 

沧县地名由来:因沧州为名。区划代码:130921000000(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沧县建置沿革

今沧县境,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

秦属巨鹿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今沧州市东部地区属济北郡,西部地区属巨鹿郡。境内设武垣(城址在今肃宁窝北附近)、柳县(城址在今黄骅市羊二庄东南)、南皮(城址在今南皮东南)3县。>

西汉置浮阳县(治所在沧县旧州镇),属幽州渤海郡。

<西汉汉高帝五年(前202)设立渤海郡和浮阳县,郡治和县治均在今沧县旧州镇,浮阳郡名城名得来,是因“浮水在阳”(《沧县志》),即城南有浮水河,而浮水河名是因河床高于地表如悬浮状,故名。>

东汉、三国、两晋,浮阳县属冀州渤海郡。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渤海、章武二郡之地置浮阳郡,郡治浮阳(今沧县旧州镇),属瀛州。北魏熙平二年(517),分冀瀛二州之地置沧州,设沧州于饶安(在今盐山),辖浮阳、乐陵、安德三郡。

<今沧州市境内分属瀛州、冀州、沧州地。沧州辖浮阳、乐陵、安德3郡。浮阳县(县治在今沧县东关镇)、饶安县(治所在今盐山县千童镇)、章武县(县治在今黄骅市故县)、高城县(县治在今盐山县故城赵东北)属浮阳郡。今南皮、东光、吴桥当时属冀州渤海郡。今任丘市、河间市、肃宁县、青县、献县、泊头市一带当时属瀛州郡。后来,今沧州市境又为东魏、北齐、北周之地,所属基本不变。只是北周时,沧州辖浮阳、渤海二郡,郡之辖域不变。>

沧州名之由来?《魏书》卷十五《元洪超传》:“洪超颇有学涉。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持节兼黄门侍郎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 ( 《北史》卷十五《元洪超传》、《册府元龟》卷六百五十五皆同。) --这段话指的是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有一个叫法庆的和尚在冀州谋反,自号大乘。朝廷征讨,不到三个月即平定叛乱。但熙平二年(517年)春,大乘残余势力又反,随后也被很快平定。这时黄门侍郎元洪超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冀州,他认为这里辖境过大,很不利于治安管理,应该“化整为零”,于是建议朝廷将冀州一分为二。朝廷经过研究认为只从冀州拿出一块地方有些小,于是又从瀛州也拿出一块地盘,共同置立一州。(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河北道三》:“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以沧海为名。”(中华书局1983517页);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河北道十四》:“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取沧海为名。”(中华书局20071323页))

隋开皇18(598)改浮阳为清池(治所仍在今沧县旧州镇)

<隋统一中国后,随文帝改州为郡,恢复秦朝时郡县两级制。废浮阳郡,浮阳县属渤海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浮阳县更名清池。浮阳城“因浮水泛滥破仵清村,遂改为清池,此后浮阳即不再见于史册”(《方舆志》)。>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渤海郡为沧州,治所仍在清池。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至德二年(758年)复改沧州。

五代时,清池县属沧州景城郡横海军节度。

<五代十国时期,今沧州市境先后属梁、唐、晋、汉、周各朝,有的县曾被契丹占领。>

北宋,清池县属河北东路沧州景城军节度。

<北宋时期,今沧州市境当时分属河北东路管辖的莫州、青州(今青县内)、河间府、沧州、永静军(今东光县境内)等地。 并撤饶安入清池,撤景城入乐寿,撤束城入河间县。 北宋以瀛州为河间府。金代置河北东路于河间,辖沧、景(今东光)、寿(今献县)、清(今青县)等州。金灭辽和北宋后,行政区沿袭辽、宋。今沧州市区、沧县、黄骅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中捷农场、南大港农场、盐山、南皮、海兴当时属河北东路沧州辖地。今肃宁、河间市时属河间府,今任丘市当时属莫州,今献县、泊头市属河北东路献州,今青县时属河北东路青州,东光、吴桥属河北东路景州。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废长芦县并入清池县。

长芦县,北周大象二年(580)置,属章武郡。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四里,南运河西。《元和志》卷18长芦县:“《水经》云,长芦,水名也。水傍多芦苇,因以为名。”隋初属瀛州,开皇十六年(596)为景州治,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沧州,开元十六年(728)移治永济渠东一里(即今沧州市区)。北宋乾德二年(964)废。后复置, 仍属沧州, 熙宁四年(1071)废为镇,入清池县。>

元代,清池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景城郡。

<元朝建立后,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今沧州市区、沧县、黄骅市、中捷农场、孟村回族自治县、盐山、南皮、海兴当时属沧州,今河间市、肃宁县时属河间总管府,任丘市属莫州,献县、泊头市属献州,青县属青州,东光、吴桥属景州。并统属中书省河间路。元初清池县为州、郡治所。延祜元年(1314)五月,徒州治于长芦故县。至正18年(1358)年又迁回清池(今沧县旧州镇)>

明时,沧州属北平行中书省,后改为北平布政司。洪武二年(1369)徒州治于长芦镇(今沧州市区),清池县并入沧州。

<所记载的“洪武二年五月徙于长芦”,另有一考。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改元建文。建文4年(1402年),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后改元永乐。清朝所修《明史》主要是参考前朝的《明史录》以及明朝的各种史料,修志者为省事,不加质疑地照抄前志,以讹传讹,故此失真存伪。140010月,燕军破沧州,俘徐凯。天顺六年(1462年)沧州新城竣工,其距州治迁移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吏部尚书李贤对此事应是耳闻目睹,他所言“明洪武末,乃迁长芦镇”,可信程度应该更大。靖难之役的4年间,兵荒马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州衙门亦应不复存在,朱棣14027月登基后,天下初定,此时迁徙州治才合乎情理。因此,李贤所言洪武末应该是洪武35年(1402年)后,另一考为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沧州城迁至长芦城,长芦也就此改名沧州,至今未变。>

清初,沧州属直隶省河间府。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改为散州,由天津府辖。

<清朝时,承袭明代政区。雍正九年1731年建天津府,今沧州市区及各县市分属河间府、天津府。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沧州先后属天津府、渤海道、津海道。>

民国政权

民国2年(公元l913年),沧州降格为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3年(公元l914年),改属津海道。

<民国2年(1913年)2月,根据《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府、州、厅均改为县。>

民国17年(公元l928年),废除道府制,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民国25(公元1936),沧县划属河北省第七督察区;民国30年(1941年)沧县划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1945年),沧县划属第三区行政督察区。    

<中华民国行政区域表(19376月)

(一)全国政区总表

 

    ┌─直辖市(6,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西京)

    │        ┌省辖市(16

中央──┼─省(28)───┼县(1948

      │         └设治局(49

    ├─行政区(2,东省特别行政区、威海卫行政区)

    └─地方(2,蒙古、西藏)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

民国21年(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各省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行政督察专署条例》,令各省划定行政督察区,但河北省并未立即实行。随着日本先后占领热河省全境、河北省东北部及察哈尔省的北部,华北局势日益危急。在这种形势下,河北省政府无法直接管辖各县。>

日伪政权

193777日,北平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729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弃守。924日省会保定沦陷,25日沧县陷落。1010日石门沦陷,15日顺德(今邢台市)失守。1111日大名失陷。至此河北省基本沦于日寇之手。

19371214日在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策划之下,北平建立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傀儡组织。1217日天津治安维持会解散,成立天津市公署和河北省公署,天津治安维持会的工作分别移交给天津市公署及河北省公署。省公署为河北全省行政机关,接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3月改称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指挥与监督,但实际上日军掌握着河北省军政大权。省公署成为反共反人民,卖国求荣替日本侵略者统治河北的工具。河北省公署下辖道、县公署。日伪设立沧县公署,隶属伪渤海道。

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沧县政区几经变动,先后建立沧县,青城县、四边县、建国县、青沧交县、沧县县佐。

<19389月,建立沧县抗日民主政府,南运河以东地区属山东省冀鲁边区。1944年沧县南运河西部地区与青县,交河县连壤地区组成青沧交县,属冀中地区八专区。19455月,由沧县、青县、新海县(今黄骅市)、静海县四县边缘地区建四边县,10月撤销。19461月,青沧交县撤销,南运河西部地区设沧县县佐。同年6月,重建青沧交县,仍属冀中区八专区。1947615日,城区设沧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打破敌人的分割、封锁和“蚕食”,在沧州地区建立了一些临时县,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县:19394月,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决定建立建国县,由献县东三区(崔尔庄、杜生、韩村)和河间县的景和、黎民居两个区与交河县的少数村庄组成。1954年撤销,所辖区域分别划归沧县、献县、河间县。

青城县:1935年,析沧县东北部和盐山北部置新海设治局,驻地韩村。1938年成立新海县。民国31年(公元l942年)1月,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决定,以沧县六区、盐山县四区、新海县一区,建立青城县。,次年11月,青城县与新海县合并,称新青县。19459月,为纪念黄骅烈士,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属山东省渤海区一专区,驻地韩村(今黄骅城)

青沧交县:19447月,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决定,以建国特区(指青县南部地区)为基础,东至津浦铁路的沧县部分村庄,南至交河县东北部的七区,建立青沧交县。19462月撤销,其西部、南部、北部分别划归建国县、交河县、青县,靠近沧县县城部分地区建立沧县县佐。194610月恢复。194910月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建国县、沧县、青县、交河县。

四边县:19455月,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区行署决定,以减河以北(指捷地减河以北、青县以南、津浦铁路以东、新青县以西)为基础的沧县、青县、新青、静海4县边缘地带,建立四边县。抗战胜利后撤销。

解放后红色政权

1947年,沧县城解放,城区设沧市。

19498月,沧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是年,沧市改为沧镇,为县级镇。1953年,沧镇归沧县辖,改为县辖镇。19586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沧县属天津专区辖。是年11 月,沧县和沧镇合并称沧州市。12月,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沧州市属天津市辖。19591月撤销沧州市,改称沧县。19616月,沧县属沧州地区辖。是年7月,沧县城关人民公社划出,设沧州市。1968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仍辖沧县。198311月,沧州市升为省辖市,沧县属沧州市辖。19937月,沧州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沧州市,沧县仍属沧州市辖。

 

以今沧县旧州镇、沧州市城区为标志点,回望一下沧县地名的演变。

西汉汉高帝五年(前202)设立渤海郡和浮阳县,郡治和县治均在今沧县旧州镇。

北魏熙平二年(517),分冀瀛二州之地置沧州,设沧州于饶安(在今盐山),辖浮阳、乐陵、安德三郡。浮阳郡,浮阳郡治在今沧县旧州镇

隋初,废浮阳郡为浮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浮阳县为清池县,治所仍在今沧县旧州镇

元延祜元年(1314)五月,徒沧州州治于长芦故县。至正18年(1358)年又迁回清池(今沧县旧州镇)>

明朝于1369年撤清池县,划入沧州,州治由清池移至长芦镇(今沧州市区),今沧县旧州镇从此废县治所。

民国2年(公元l913年),沧州降格为县,始称沧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沧县政区几经变动,民国政府设有沧县县公署,日伪设置伪县公署,中国共产党为打破敌人的分割、封锁和“蚕食”,先后建立沧县,青城县、四边县、建国县、青沧交县等临时县。

1947年,沧县城解放,城区设沧市。

19498月,沧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是年,沧市改为沧镇,为县级镇。

1953年,沧镇归沧县辖,改为县辖镇。19586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沧县属天津专区辖。

195311 月,沧县和沧镇合并称沧州市。12月,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沧州市属天津市辖。19591月撤销沧州市,改称沧县。

19616月,沧县属沧州地区辖。是年7月,沧县城关人民公社划出,设沧州市。1968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仍辖沧县。

198311月,沧州市升为省辖市,沧县属沧州市辖。19937月,沧州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沧州市,沧县仍属沧州市辖。

 

沧县由沧州改名而来,沧县和沧州历史同脉相承。名称、治所的更迭是历史天空中的彩云,绚丽多姿,无论天空风云如何变幻,那不变的是这片厚土! 无论是“沧州人”或是“沧县人”,古往今来,都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播文育武,铺翠点金,铸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