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用古方探秘 | 玉容散

 永恒超越了时间 2018-11-23

导 · 读 

      从阅读量来看,面子工程真是大家心头一桩大事!所以继七白膏之后,我们在古籍中探寻一番,找到了一款明清时广泛流行的“洗面药”——玉容散

     玉容散这名字听上去就很讨喜,人人都喜欢,古时候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所以叫“玉容散”的方子可真不少,《普济方》、《景岳全书》、《千金要方》、《外科大成》等医书中都有收录记载名为“玉容散”的方,功用也大致相同——治疗面黑、生小疮、粉刺。

     本文介绍的玉容散方来源是乾隆年间官修的《医宗金鉴》,主治黧黑〔黑曾〕:

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

——吴谦《医宗金鉴》

      朋友们,这正是我们恐惧的黄褐斑、黑斑呀!老中医怎么治呢?

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早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渐退而愈。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吴谦《医宗金鉴》

      简单说来就是:整天不开心(忧思抑郁)、不好好吃东西(血弱不华)、不好好休息(劳伤),你不长斑谁长斑?(先天体质不好的除外)

      为了挽救常年累月的忧思、血虚、劳伤、火燥结滞在脸上留下的印记,这个方子可不小,足有20味药:

白牵牛 团粉 白蔹 白细辛 甘松 白鸽粪 白芨 白莲蕊 白芷 白术 白僵蚕 白茯苓(各一两)荆芥 独活 羌活(各五钱)白附子 鹰条白 白扁豆(各一两)防风(五钱)白丁香(一两)

——吴谦《医宗金鉴》

     有一些药味可能大家不知道是啥,我们一一来看:团粉即绿豆粉,早在南朝就有记载富贵人家以此洗手,名为“澡豆”,就和我们现在的洗手液一般。白僵蚕是家蚕患白僵病而死并因病变白的虫体。鹰条白是指鹰粪中化未尽之毛。

再一看白鸽粪,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不免震惊!把粪便往脸上抹,这什么毛病?!

      殊不知各种禽类粪便在历代美容品配方中都是重要的护肤材料,医家们认为有去黑斑、灭瘢痕的作用。甚至在唐朝《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如何养鸡以取鸡屎灭瘢痕的方法:

      无独有偶,日本艺妓也曾用夜莺粪美容,日本科学家在这种鸟粪中分析出了一种活性酶,据称能够去除坏死的皮肤细胞,并以此为卖点开发出大热的护肤产品。

      咳咳,猎奇完让我们回到正经话题,继续来看这个方子组成:

      方中君药为白芷,气味辛温,《本草崇原》认为:“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臣药是四味白色的药物:白僵蚕、白及、白蔹、白附子。白僵蚕味咸、辛,气平,“灭黑〔黑干〕及诸疮瘢痕,面色令好”;白及气味苦平,《本草纲目》记载主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白蔹苦、甘、辛,微寒,《本经逢原》曰:“白蔹性寒解毒,敷肿疡疮,有解散之力,以其味辛也”;白附子味甘、辛,气温,《本草经疏》认为:“辛温善散,故能主面上病而行药势也。……治一切冷风气、面〔黑干〕瘢疵”。四药配伍,共奏润肌、消斑、祛风、散结之效。


     牵牛味苦辛,性寒,除风毒,黄元御认为“逐痰泻水,破聚决壅。……风刺雀斑之症皆医。”细辛“辛温,宜入心肝等经,以疗在里之风邪,其气升阳,故上部多功”;甘松芳香,气平,味甘,温,治黑皮〔黑干〕〔黑曾〕;白术甘而除湿,为脾家要药,合茯苓、白扁豆加强健脾除湿之功;荆芥、独活、羌活、防风、丁香皆为辛温之品,有升阳之功,温运经脉,祛风活络。以上共为佐使药,加强白芷光鲜皮肤的治疗作用。


     再来看看老中医教我们怎么使用:

共研末。每用少许放手心内,用水调浓,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吴谦《医宗金鉴》

     把这些药粉放在手里,加一点点水调浓以后在脸上涂抹均匀,过一段时间再用水洗干净,这完全就是我们使用面膜的方法嘛。

      根据清宫医方记载,此方经过加减还治疗过慈禧太后的面风。慈禧太后患面风多年,左侧面部自眼以下连颧,时作跳动,时有反复。光绪十四年,西太后五十三岁,面风已颇有进展。太医将《医宗金鉴》中的玉容散方去羌活、独活、白茯苓及白扁豆,加山柰(音同“奈”,苹果的一种,亦称“花红”、“沙果”)。


关于玉容散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最后老话常提,要想皮肤好,外用药物的作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饮食得当、劳逸适度、情志调畅也是很重要的噢。

PS:后台有读者朋友咨询如何购买文中介绍的制剂,在此统一回复:谢谢读者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本栏目仅作知识介绍,国医堂暂无相关制剂出售。读者朋友们可以到当地中医院的外科、皮肤科问问看,一些科室会自制方便有效的外用制剂,安全性也有保障;或是求助万能的网购,但要注意辨别产品是否符合规范,安全性就须朋友们自行鉴别啦。


参考书目:

邓丙戌编著,皮肤病中医外治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李永来主编,中华名方大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

孟晖著,唇间的美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05

孟晖著,香皂记与兰泽记,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05

陈可冀主编;陈可冀,江幼李,周文泉,谢元华编,清宫配方集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05


文案:周宇馨

编辑:周宇馨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