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络酮的临床应用

 山的伟大 2018-11-23

【关键词】纳络酮;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90-01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可增加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并能对抗镇静作用及使血压上升,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其静脉给药2-3min起效,血浆半衰期为45-90min,吸收迅速而完全。也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主要经肝脏代谢。纳洛酮很少发生副作用,即使超剂量试验也无明显生理改变。有报道可有一过性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一步证实,其作用除上述以外,尚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范围及前景,我就其目前有关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呼吸抑制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确诊后尽快使用纳洛酮,能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死亡率和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纳洛酮能有效地阻断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引起的呼吸抑制、心血管交感功能抑制等,能增加新生儿缺氧后的脑灌注压,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脑水肿,缓解偏瘫、昏迷等症状。
文献报道[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采用吸氧、减轻脑细胞水肿、降低颅内压、止痉、镇静、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给予纳洛酮2-3次(0.01-0.02mg/kg.次),7天为一疗程。重度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儿19例,其中对照组8例均死亡,纳洛酮组11例死亡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肝性脑病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①纳洛酮消除大量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对心血管功能和呼吸的抑制,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维护呼吸功能。②大剂量的纳洛酮直接作用于脑细胞,保护NA+-K+-ATP酶,从而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③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④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减少炎症反应。⑤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内钙、?V离子的紊乱,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供给。纳洛酮使肝性脑病患者提前清醒,可减少长期昏迷所导致的并发症,且副作用少,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文献报道[2]:纳洛酮组在应用谷氨酸钠、六合氨基酸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2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24小时维持静脉输入4mg,直到患者清醒。纳洛酮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纳洛酮组用药后清醒时间提前,对血氨影响无明显差异,对脑电图改善有明显差异。3脑梗死
纳洛酮能拮抗急性脑梗死时B-EP释放增加所致的病理过程,提高了脑灌注并逆转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
文献报道[3]:用纳洛酮0.8mg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同时采取对照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26%,头颅CT影像梗死面积缩小率提高了20%。4急性胰腺炎
纳洛酮能拮抗急性脑梗死时B-EP释放所致的病理过程,提高了脑灌注并逆转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
文献报道[4]:实验证实:B-EP缺有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5眩晕
眩晕的发生与内源性B-EP浓度升高有关,纳洛酮则可拮抗B-EP,故可取效。
文献报道[5]:采用纳洛酮0.4mg,肌肉注射和加入50%的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1次/天,3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用纳洛酮治疗眩晕患者,可使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2%。6抗休克
纳洛酮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能降低乳酸在动、静脉中的浓度,从而改善休克时的组织缺氧。
文献报道[6]:采用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低血压患者12例,取纳洛酮0.8mg,静脉滴注,10-15分钟后,血压恢复正常者10例,另2例分别重复给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30分钟后血压恢复正常。7小儿昏迷
大剂量纳洛酮具有阻止钙内流和抗氧化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逆转由阿片介导的缺血后细胞代谢抑制。
文献报道[7]:对于不同病因的小儿昏迷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纳洛酮,剂量为0.01-0.02mg/kg体重,加入0.9%生理盐水5-10ml,静脉注射,1次4-6小时,2-3次/天,意识清醒后停药。纳洛酮治疗组30例中,治愈者25例,占83.33%;好转者4例,占13.33%;无效者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29例,其中治愈者15例,占52%;好转者6例,占21%;无效者8例,占27%,总有效率为73%。纳洛酮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患者急性期的中枢性高热、抽搐、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与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升高有关,纳洛酮能有效地拮抗或消除过多的阿片肽对机体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文献报道[8]:共治疗患者38例。纳洛酮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每次加用纳洛酮0.01-0.02mg/kg体重,1次/12小时。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4次,有频繁抽搐或深昏迷者,连续用药5-6天。对照组用传统疗法。结果:纳洛酮组33例临床痊愈出院,治愈率达86.84%,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但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均较长。9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
纳洛酮可显著缩短震颤谵妄的持续时间,也可减轻震颤谵妄症状。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治疗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的疗效较常规治疗效果好,且无严重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文献报道[9]: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每日2次,每次0.8mg。观察治疗至震颤谵妄症状消失后2天。纳洛酮组震颤谵妄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6.25±31.7)小时,与对照组持续时间平均为(98±48.2)小时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第48小时的戒酒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明星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第48小时的戒酒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则下降不明显(P>0.05)。在副作用方面,两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10安定急性中毒
安定类催眠药中毒居药物中毒中首位,但目前尚无一种特异性对抗药正式用于临床。纳洛酮可拮抗大剂量安定引起的呼吸循环抑制及催眠作用,且疗效迅速、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是目前值得推广的药物。
文献报道[10]:用大剂量安定(15mg/kg)静脉注射,使呼吸循环明显受抑制,纳洛酮(15mg/kg)静脉注射后可翻转上述作用。参考文献
[1]王玮,王海滨,刘颖,李彤,岳玉玲.纳洛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0,15:9.
[2]盖延红,栾晓东,宋晓华.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临床荟萃,2001,16:16.
[3]关波,戴行锷,主编.中华急诊医学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1998:1179-1190.
[4]沈骥,主编.急诊医学-进展与临床实践.四川科技出版社,703-704.
[5]盛举成,张桂山.纳洛酮治疗眩晕.新药与临床,1995,14(2):118.
[6]邓先容,马福林,李正双.纳洛酮在抢救急症病人中的应用.临床荟萃,1995,10(7):327.
[7]刘超,谭春云.纳洛酮治疗昏迷3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6,11(4):230.
[8]赵红,欧阳武智,谈雪芳,等.纳洛酮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38例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8(4):187.
[9]覃圣民,周芳珍.纳洛酮治疗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的临床疗效.临床荟萃,2003,18:4.
[10]杨新波,马秀英,孟庆林.纳洛酮对安定中毒的拮抗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3,28(6):253-3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