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鸣虫鸣声

 中轴线上 2018-11-23

鸣虫鸣叫,是其性成熟的标志。因其体质、性成熟程度及品种差异,反应在鸣声音质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玩家根据鸣虫出声的不同时期,将其分为“开膀”、“初叫”、“旺叫”、“老叫”;根据其双翅振动的频率、节奏、音质,将其分为“快膀”、“慢膀”、“连膀”、“横调”、“竖调”、“鼾儿”;根据鸣虫饲养环境温度、鸣叫习性不同的出音,分为“热叫”、“寒叫”、“昼叫”、“夜叫”;根据饲养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揣叫”、“墩叫”;根据鸣虫鸣叫的习性,分为“自叫”、“诱叫”;根据鸣虫的自身发音或后期点药,又可分为“本叫”、“药叫”。各地玩家有自己的玩赏习惯,对鸣虫的鸣叫也会有不同的称谓,如“揣叫”又可称为“上怀”等等。本文根据自己浅薄的认知,抛砖引玉,大家交流,共同提高。


鸣虫成熟脱变后的第一次鸣叫称为“开膀”,也有称谓“开叫”。“开膀”的目的是为了呼雌,标志其性已成熟,具备交配能力。鸣虫“开膀”的时间因品种、环境温度高低会有先后。蟋蟀类鸣虫要在一周后才会出声,而蝈蝈却会在最后一次脱变后的1~2天内就会鸣叫。根据经验,脱变后饲养环境温度的高低,对鸣虫以后的音质影响很大,故应注意控制好初期的温度,这很重要!


鸣虫脱变后,体质较弱,膀型未定,此时我们称其叫翅为“潮膀”,鸣声一般低且短促,音质较差。如想使其较早鸣叫,可放置于温度较高的地方,可促其早叫,让其发音变得更清脆。若脱变后所处温度过低,会造成鸣声发寒,节奏变慢、变缓,鸣叫次数及音质将受到影响,玩家习惯称此为“寒膀”。


对待鸣虫脱变后温度的控制,要辨证来看。对蟋蟀类小型鸣虫,其脱变后宜置于温度较高的地方,可促其音质转好。而对待蝈蝈类大型鸣虫,因“开膀”时间较早,脱变后膀潮翅未定型,放置温度不宜过高,这也是玩家常告诫早期蝈蝈要“冷墩”,不要过早“上怀”的原因。“开膀”后及“初叫”期一定需“冷墩”,不过早“上怀”,这样可使蝈蝈后期鸣叫声变缓,音质适当改观,这点望大家注意!否则蝈蝈的鸣叫频率会变快,音质将受到影响。切记!


 “开膀”后的鸣叫称“初叫”,“初叫”期一般在30天左右,此时期鸣虫翅膀渐渐定型,鸣声也由低渐高,鸣叫次数也逐渐增加。“初叫”鸣声一般短促,频率也快,其音质优劣已初显,此时是挑选鸣虫的最佳时期,根据不同的鸣虫会有不同的要求,如蝈蝈就应挑选鸣叫节奏慢,有拖音,有“蛤蟆音”的……这里不再展开。“初叫”期的蝈蝈特征明显,只要看两眼中的黑点,黑点小而清晰。蝈蝈“初叫”期应注意以上所述,要“冷墩”,不要过早“上怀”。另外注意不要开荤,喂不要太饱,太饱会上膘拖肚影响鸣叫,切记了!

“旺叫”是指昆虫学上的“盛鸣期”,此时鸣虫精力最旺盛,呼雌频繁,音量响亮,音质最佳,是玩听的最好时期。根据鸣虫种类的不同,“旺叫”期也有所不同,一般时间在1~2月间。


 “寒叫”期鸣虫已显老态,此时英雄已入暮年,鸣叫次数渐少,出声由原来的高亢变成低缓,音质发颤,甚至卡壳,给人以凄惨之感。


“连膀”则是指鸣虫鸣叫音节的连续构成的称谓。每个音组中有多少的音节则称为“连膀次数”,以“连膀次数”多的虫为佳,反之则次。


  “快膀”、“慢膀”一般玩家多是指蝈蝈,当然其它鸣虫也有“快膀”、“慢膀”有之分。像蟋蟀的黄色虫的鸣音就是“快膀”,而紫色虫的叫声就多“慢膀”。小型蟋蟀类鸣虫一般人们更喜欢养“快膀”。而螽斯类鸣虫人们更钟爱养“慢膀”,因螽斯类鸣虫音大,“慢膀”发出的声音较低沉,节奏适宜,而“快膀”则过于急促,鸣声尖高、清脆、吵闹,韵味不浓。

蝈蝈出音的“快膀”、“慢膀”,主要指鸣叫时双翅震动的频率而言,“快膀”、“慢膀”同温度、嫩老有一定的关系。同一蝈蝈,温度高出“快膀”,温度低易出慢膀。另外旺叫期出“快膀”,老叫期易出“慢膀”。“快膀”虫的双翅较轻薄,“慢膀”虫的双翅则较宽厚长大,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声音较低沉,节奏适宜,有拖音,上好的蝈蝈会发出“蛤蟆音”,很有韵味,价也更高。


玩家将快膀发出的声音称“竖调”,慢膀发出的声音称为“横调”或“鼾儿”,“竖调”、“横调”的说法来之于笛子和箫两种乐器发音之区别。“鼾儿”为京津方言,意指发音宽厚雄浑,如有回声,用来比喻虫的“慢膀”之音。


 “热叫”、“寒叫”、“昼叫”、“夜叫”主要是根据鸣虫饲养环境温度、鸣叫习性不同来定性的。“热叫”、“寒叫”、“昼叫”、“夜叫”只是相对而言。一般鸣虫爱在温高环境下鸣叫,反之则不鸣的称为“热叫”。像蝈蝈类鸣虫爱在白天温度较高时鸣叫,所以属于“热叫”虫,因在白天鸣叫,人们也称其“昼叫”虫。像蟋蟀类鸣虫更多喜在晚上鸣叫,此时温度相对白天为低,所以也称“寒叫”或“夜叫”。有经验的玩家会根据控制温度、光线等方法来改变鸣虫的鸣叫习性……这方面已有很成熟的经验,此文不再展开。


  “热叫”、“寒叫”另一层意思是指不同温度下的出音特点来定性的。前文已述鸣虫在高温下会加快鸣叫节奏,声音高亢尖脆,在低温下会出音相对缓慢厚重,故人们爱用调控温度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喜好。


蝈蝈属“热叫”之虫,新蝈蝈饲养,虫嫩膀形未定,切记不宜过早“上怀”,应“冷墩”,叫声定后再“上怀”揣叫。“上怀”意指将虫揣入怀中“揣叫”,“墩”为俗语固定不动之意。


一般雄性鸣虫养以时日都会鸣叫,但叫得好坏,叫得勤否却有区别。养以时日自己发音称其为“自叫”。蝈蝈养足时日就会“自叫”得很好。“诱叫”是指用引诱的方法来实现更好地鸣叫,方法手段很多,如蟋蟀类鸣虫用放雌来实现其更多的鸣叫,像金钟成对饲养就叫得更欢。养蝈蝈可用摩擦虫具、搓其它物体来实现“诱叫”。


鸣虫的自身发音称“本叫”,用点药方法来改变鸣虫双翅的缝隙、音锉、刮器等使音质更好,称为“药叫”。“药叫”主要用于蝈蝈等大型鸣虫,小型鸣虫除蟋蟀外用得不多。点药虽可将鸣音由尖脆变粗缓,也就是由“竖调”变“横调”,但终究非上品“本叫”虫,为玩家所不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