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历史-巴伐利亚公爵、选侯和巴伐利亚国王

 虛怀若谷 2018-11-23
一、巴伐利亚公爵
 
利奥波丁王朝
利奥波德(889-907),893年,他被东法兰西国王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任命为卡林西亚藩侯和上潘诺尼亚藩侯。895年,波西米亚国家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的附庸。他实际上并不是巴伐利亚公爵。
阿努尔夫(恶人)(907-937),利奥波德的长子。911年,他成为首位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康拉德王朝结束之后,919年,东法兰克王国选举国王,巴伐利亚公爵阿努尔夫(恶人)与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捕鸟者”争夺国王之位,921年以失败告终。正所谓“偷鸡不着蚀把米”,国王之位没有夺到,公爵之位反倒被对方萨克森王朝于947年夺去。
埃贝哈德(937-938),阿努尔夫的长子
Berthold(938-947,生900-卒947),第一任卡林西亚公爵(927-938),利奥波德的次子
注:Berthold担任巴伐利亚公爵后即取消了卡林西亚公爵之职。
 
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亨利一世(947-955),洛林公爵,“捕鸟者”亨利一世之子,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之弟。妻子为阿努尔夫(恶人)之女巴伐利亚的Judith(925 – 985)。
亨利二世(强辩者/争吵者)(Henry II the Quarrelsome,955-976),卡林西亚公爵(989-995)。亨利一世和Judith之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二世(1002-1024)之父。973年施瓦本公爵布尔夏特三世逝世,施瓦本公爵空缺,奥托皇帝在安排继任时没有让公爵的遗孀,争吵者亨利的姐姐哈德维希摄政,而是把公国授予皇帝的侄子,前公爵柳多尔夫之子奥托,迫使公爵夫人哈德维希退居霍亨特维尔,当争吵者亨利获取巴伐利亚北边区的要求也被皇帝拒绝时,争吵者亨利就和波兰、波希米亚的公爵取得联系企图推翻皇帝,但皇帝先亨利一步,对亨利及其党羽提出控告,并在因格尔海姆逮捕了争吵者亨利。973年5月6日巴伐利亚公爵争吵者亨利二世和勃艮第康拉德一世之女吉泽拉的儿子未来的国王亨利诞生。976年年初被捕的争吵者亨利逃脱,并再次掀起叛乱,但被皇帝镇压。976年7月叛乱失败的争吵者亨利逃往波希米亚,同时争吵者亨利的巴伐利亚公爵职务被撤消,由施瓦本公爵奥托兼任。976年,奥托皇帝借撤消争吵者亨利职务的机会重新划分南德意志的公国,对巴伐利亚东边区进行改组,并授予美茵法兰克的巴奔堡家族的柳特波德(利奥波德一世),巴奔堡家族由此开始了他们在东南德意志的事业(《奥地利历史-奥地利藩侯和公爵》),同时设立新的克恩腾公国(卡林西亚公国),授予了柳特波德家族(利奥波丁王朝)的(小)亨利三世(后来也兼巴伐利亚公爵),同时维罗纳和阿奎莱亚两边区也授予他管辖。随着皇帝对南德意志的整顿殖民工作也在帕绍、累根斯堡、和萨尔茨堡三主教辖区以及巴伐利亚的几个大修道院的支持下重新开始,帕绍主教皮尔格里姆甚至将传教活动推进到匈牙利,并力求使他的主教区得到大主教的等级但没有成功。977年流亡在波希米亚的争吵者亨利,在皇帝两次向波希米亚进军均无效果之后与新提升的克恩腾(卡林西亚)公爵亨利(以后的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三世)以及奥格斯堡主教亨利联合掀起一次新的叛乱(三亨利叛乱)。978年经过几次艰苦的战斗争吵者亨利掀起的叛乱被平息,叛乱者被皇家法庭判处监禁,克恩腾的亨利被剥夺卡林西亚公国授予红头发康拉德和奥托大帝的女儿柳特嘉德的儿子,萨利安家族的奥托一世。983年5月,奥托皇帝应德意志诸侯的要求召开维罗纳帝国会议,会议上除征集军队外,还决定任命前施瓦本公爵赫尔曼的外甥康拉德家族的康拉德为施瓦本公爵,因参与叛乱而被免职的前克恩腾公爵柳特波德家族的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但是帝国诸侯也同意继续监禁争吵者亨利,并选举三岁的皇子奥托为国王,但新国王在亚琛加冕后必须留在德意志并由科隆大主教负责教育。983年冬,奥托皇帝逝世的消息传到德意志但有权摄政的小国王的母亲泰奥法诺和祖母阿德尔海德还在从意大利赶往德意志途中,男系方面奥托二世皇帝最近的亲戚争吵者亨利还被囚禁着,诸侯们在亚琛没能就监护人一事取得一致,因此决定暂时仍按照奥托二世皇帝的旧指示,将小国王委托科隆大主教瓦林监护。983年12月7日奥托皇帝因患疟疾逝世安葬在罗马圣彼德教堂。983年冬,在国王的母亲泰奥法诺和祖母阿德尔海德从意大利赶到德意志以前争吵者亨利就被负责看押他的乌德勒支主教福尔马克释放。984年年初,被释放的争吵者亨利说服了科隆大主教瓦林把小国王交给自己,并把很多权贵,其中包括很多位主教争取到自己一边。984年复活节,争吵者亨利让他的支持者在奎德林堡公然选举他为国王,为了维护他的权利,他和波兰的斯拉夫人君主米耶什科、波希米亚的波列斯拉夫、以及983年斯拉夫人大暴动的核心人物奥博德里特人米斯图伊结成联盟,同时在西方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也加入进来,为了换取他的支持,争吵者亨利可能已经答应把洛林割让给他。984年春国王的母亲泰奥法诺和祖母阿德尔海德到达德意志,以美茵茨大主教维利吉斯和萨克森公爵比隆家族的伯恩哈德为首的敌视争吵者亨利的诸侯们就立刻聚集到她们周围。984年5月,聚集在两位皇后身边的帝国诸侯们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就促使争吵者亨利,在拉拉(可能是图林根的罗尔)举行的帝国会议上把小国王交给了国王的母亲泰奥法诺。984年春当争吵者亨利没能如他所愿的得到他以前的巴伐利亚公国时,他就再次挑起战争,同时西法兰克的加洛林国王洛泰尔也企图在洛林进一步扩大领土,但是由于皇后党在洛林势力的明显增强使他没有越过已经被他占领的凡尔登。985年6月底为了结束内乱最终达成了协议,再次臣服的争吵者亨利得到了他所力争的巴伐利亚公国,而巴伐利亚迄今的公爵柳特波德家族的亨利得到了克恩腾公国,迄今的克恩腾公爵(卡林西亚公爵)萨利安家族的奥托(红发康拉德之子,978-985)则因为放弃克恩腾公国而得到莱茵河上游以西的一个地区作为补偿,这一变动最终实现了国内的和平和秩序。
奥托一世(976-982,生954-卒982.11.1),士瓦本公爵(973-982),反叛的士瓦本公爵柳道尔夫(950-954)之子,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之孙。983年12月7日奥托皇帝因患疟疾逝世安葬在罗马圣彼德教堂。
 
利奥波丁王朝
(小)亨利三世(Henry the Younger,983-985,生940-卒989.10.5),新的卡林西亚公爵(第一任)兼维罗纳藩侯(976-978,985-989),Berthold之子。9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撤销堂兄巴伐利亚公国公爵争吵者亨利(955-976)之后,设立新的克恩腾公国(卡林西亚公国),授予了(小)亨利三世,同时维罗纳和阿奎莱亚两边区也授予他管辖。977-978年,他参加了“三亨利”反叛,所以被皇帝奥托二世没收了卡林西亚公爵兼维罗纳藩侯之位。在奥托一世死后皇帝奥托二世将放逐的亨利任命为新的巴伐利亚公爵。985年失掉巴伐利亚公国后,又重新兼任卡林西亚公爵和维罗纳藩侯。
 
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亨利二世(复位)(985-995)
亨利四世(995-1004,生973.5.6-卒1024.7.13),德意志国王(亨利二世1002-1024),亨利二世(强辩者)之子。见《德国历史-法兰克尼亚王朝(康拉德王朝)和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卢森堡王朝
亨利五世(1004-1026,生?-卒1026),巴伐利亚公爵、卢森堡伯爵(亨利一世998-1026),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一世之子。1004年被德意志国王亨利二世(卢森堡伯爵亨利一世的妹妹库妮甘德之夫)任命为巴伐利亚公爵。
 注:西格弗里德一世(963-998,生922-卒998.10.28),阿登家族的建造者洛林的Wigeric(生?-卒923之前)和Cunigunda(生893-卒923,西法兰西公主厄门特鲁德Ermentrude之女,西法兰西国王口吃者路易二世的外孙女,909年她与洛林行宫伯爵兼Bidgau伯爵Wigeric结婚,922年又嫁给了凡登伯爵Ricwin)的六子。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他成为卢森堡家族的建造者,卢森堡家族是阿登家族的分支。见《低地国家历史-凡尔登伯爵》
 
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
亨利六世(1026-1041,生1017.10.28-卒1056.10.5),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1028-1056),见《德国历史-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1042-1047,生?-卒1047.10.16),巴伐利亚公爵、卢森堡伯爵(亨利二世1026-1047),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五世的哥哥Moselgau伯爵腓特烈之子。1026年,卢森堡伯爵亨利一世去世后,亨利继承卢森堡伯爵爵位。1042年,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任命其为巴伐利亚公爵,此前巴伐利亚公爵由亨利三世兼任,亨利三世此举是因为自身精力有限,需要一名常驻公爵能够抵御匈牙利国王奥鲍·萨穆埃尔(Samuel Aba)的频繁进攻。亨利终身未婚,逝世之后卢森堡伯爵由弟弟吉泽尔贝特(Giselbert of Luxembourg,1047-1059,生1007-卒1059.8.14)继承,巴伐利亚公爵爵位被皇帝亨利三世所收回。
 
王朝
康拉德一世(1049-1053,生1020-卒1055.12.5),洛林行宫伯爵Ezzo之孙,Zütphen伯爵柳道尔夫之子,士瓦本公爵(1045-1047,洛林行宫伯爵(奥托一世1034-1045))奥托二世(生?-卒1047)之侄。在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七世死后18个月,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任命其为新的公爵。1053年巴伐利亚公爵爵位被皇帝亨利三世所收回,赐给了他的长子后来的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
 
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
亨利八世(1053-1054,生1050.11.11-卒1106.8.7),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1056-1106),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的长子,见《德国历史-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
康拉德二世(Conrad the Child
1054-1055,生1052.10-卒1055.4.10),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的次子
亨利八世(1055-1061),复位
 
诺特海姆王朝
奥托二世(Otto of Northeim,1061-1070,生1020-卒1083.1.11),诺特海姆伯爵贝尔纳德之子。1061年被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母亲普瓦图的阿格丝(生1025-卒1077.12.14)任命为巴伐利亚公爵,以获得阿格丝的摄政之职。1083年死后他的遗产最后传到孙女婿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洛泰尔二世手中(洛泰尔二世在1100年娶了诺特海姆的Richenza(Frisia藩侯Henry the Fat (生1055–卒1101)之女))
 
韦尔夫王朝(德斯特家族韦尔夫支系)
韦尔夫一世(1070-1077,生?-卒1101.11.6),在老韦尔夫家族中称韦尔夫四世。意大利豪门德斯特家族的始祖米兰藩侯阿尔贝托·阿佐二世(Azzo II of Este)和康尼根达(Kunigunde of Altdorf,生1020-卒1054.8.31,士瓦本的阿尔特多夫伯爵韦尔夫二世(生960/70-卒1030.3.10)之女,卡林西亚公爵兼维罗纳藩侯(1047-1055)韦尔夫三世的妹妹)的长子。第一任妻子为奥托二世之女Ethelinde(1170年离婚),第二任妻子为佛兰德伯爵"大胡子"鲍德温四世(988-1037)之女Judith (生1033-卒1094,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五世的异母妹)。但后来帮着皇帝亨利四世打败内兄奥托二世,在1070年,他被刚刚打败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封为巴伐利亚公爵。
注:韦尔夫家族最早被提到的是韦尔夫,Altorf伯爵。这个Altdorf伯国在今天的符腾堡境内。估计这个家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此人情况不明,但是他的两个女儿确是很出名。他的一个女儿尤迪斯嫁给了虔诚者路易,生下了秃头查理。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日耳曼人路易。他的儿子康拉德一世成为欧塞尔伯爵。欧塞尔是现在法国的勃艮第大区的约纳省首府。这个地区接近当时的上勃艮第。在这里的经营就为自己取得勃艮第打下了基础。康拉德一世有两个儿子。长子鲁道夫接替了欧塞尔伯爵,次子韦尔夫则前往士瓦本发展。于是韦尔夫家族分成了两个分支。长子鲁道夫的那一支的称为勃艮第支,次子韦尔夫那一支称为士瓦本支。胖子查理短暂统一加洛林帝国的时期,加洛林帝国各地贵族纷纷自立。878年,普罗旺斯贵族博索自立为普罗旺斯国王。虽然博索被击败,但是却大大助长了各地的独立进程。888年,就是在巴黎伯爵厄德成为国王之际,上勃艮第贵族选举鲁道夫为国王,称鲁道夫一世。上勃艮第的独立引起了东法兰克国王阿努夫的讨伐。但是鲁道夫一世彻底击败了阿努夫,捍卫了上勃艮第的独立。912年,鲁道夫一世去世,其子鲁道夫二世继位。鲁道夫二世积极向意大利扩张势力。而普罗旺斯(下勃艮第)国王雨果也不断向意大利进攻。但是最终上勃艮第取得了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933年,上下勃艮第达成一个交易:鲁道夫二世用意大利换来下勃艮第。于是上下勃艮第统一成为勃艮第王国,因为首都在阿尔,也被称为阿尔王国。而下勃艮第的雨果则成为意大利国王。作为交易的附加条件,鲁道夫二世把女儿阿德莱德嫁给了雨果的儿子洛泰尔。这个阿德莱德后来嫁给奥托大帝。这是题外话。但是好景不长,迫于德意志国王捕鸟者亨利的压力,鲁道夫被迫承认德意志的宗主权。勃艮第仍然保留很大的自主权。韦尔夫家族的统治在勃艮第又经历两代,康拉德一世和鲁道夫三世。到鲁道夫三世的时候,韦尔夫勃艮第支系绝嗣。迫于外孙神圣罗马国王康拉德的压力,鲁道夫三世承认康拉德作为继承人。于是韦尔夫家族的勃艮第落入了萨利安家族手中。韦尔夫家族统治勃艮第(888-1032)。韦尔夫家族的勃艮第支暂时告以段落,但是士瓦本支还在活跃中。韦尔夫家族的勃艮第支和士瓦本支统称为老韦尔夫家族。两个支系按照地域来划分。一个主要活动在勃艮第王国地区,一个主要活动在士瓦本公国地区。至于这两支为什么叫做老韦尔夫家族是因为还会有小韦尔夫家族出场。说实话,士瓦本支的发展不能说很好。因为这个支系除了守在老家Altdorf伯国之外,最多做到卡林西亚公爵。虽说卡林西亚公国是后期四大公国之一,但是韦尔夫家族仅有一代担任卡林西亚公爵(1047-1055)。那就是士瓦本支系的最后一代韦尔夫三世。韦尔夫三世没有后裔,只有一个妹妹。因此随着他的死亡,韦尔夫家族士瓦本支系画上了一个句号。此支系一直担任Altdorf伯爵(816-1055)。之后就轮到小韦尔夫家族出场了。韦尔夫三世的妹妹库尼贡德(康尼根达)嫁给了意大利埃斯特(Este)家族的阿佐二世。埃斯特家族也是意大利的豪族之一。从阿佐二世的曾祖父开始,他家就是米兰的统治者。其曾祖奥特波特(Oberto I Obizzo)是米兰的帕拉丁伯爵,其祖父奥特波特二世(Otbert II)为米兰伯爵。从他的父亲阿佐一世(Albert Atto I,生?-卒1029)开始,这个家族成为米兰侯爵。阿佐二世和库尼贡德的联姻使韦尔夫家族士瓦本支在士瓦本的财产落入埃斯特家族手中。两人有一个孩子叫韦尔夫。阿佐和第二任妻子Garsende也有一个孩子叫富尔克Fulco I。韦尔夫继承了韦尔夫家族在士瓦本的遗产,Altdorf伯国。而富尔克则继承了家族在意大利的遗产米兰侯爵和数个伯国。于是这个家族分开了,意大利的这一支叫富尔克-埃斯特家族,一般简称埃斯特家族,统治摩德纳、费拉拉等地直到1803年绝嗣。而韦尔夫则前往德国,并且开创了后人皆知的韦尔夫家族。这一支被叫做韦尔夫-埃斯特家族,又称为小韦尔夫家族。其实小韦尔夫家族和老韦尔夫家族并没有父系上的联系。韦尔夫前往德国继承遗产,然后娶了巴伐利亚公爵奥托的妹妹。然后这时韦尔夫又走了红运。内兄,巴伐利亚的奥托犯了混,反对国王亨利四世。然后韦尔夫就帮着国王去讨伐内兄,于是国王就封他做了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平步青云混上了大公爵。他在韦尔夫家族内被称为韦尔夫四世,但在巴伐利亚被称为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一世。韦尔夫一世死在第一次东征返程中。
 
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
亨利八世(1077-1096),复位
 
韦尔夫王朝
韦尔夫一世(1096-1101,生?-卒1101.11.6),复位
韦尔夫二世(Welf the
Fat,1101-1120,生1072-卒1120.9.24),在老韦尔夫家族中称韦尔夫五世。韦尔夫一世的长子。在韦尔夫一世死后,长子韦尔夫继承了巴伐利亚,次子亨利继承了士瓦本和意大利的遗产。
(黑)亨利九世(Henry the Black,1120-1126,生1075-卒1126.12.13),韦尔夫一世的次子。妻子为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之女乌菲尔德·比隆。在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死后,分得一部分萨克森公国的领土。将萨克森的部分土地——其中包括日后家族最重要的领地吕讷堡——并入巴伐利亚公国。
(骄傲的)亨利十世(1126-1139),萨克森公爵(亨利二世1138-1139),(黑)亨利九世之子,他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洛泰尔二世和诺特海姆的Richenza之女为妻,并在洛泰尔二世死后继承了萨克森公国。骄傲的亨利以前任皇帝之女婿的身份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但是对他的强大疑虑重重的诸侯们选择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为皇帝(1138年)。此后两家结下深仇。见《德国历史-萨克森公爵、萨克森选侯和萨克森国王
 注:韦尔夫一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韦尔夫五世(在巴伐利亚为韦尔夫二世),一个是黑人亨利。先是哥哥韦尔夫五世继承巴伐利亚,弟弟亨利继承了士瓦本和意大利的遗产。但是后来韦尔夫五世早逝且没有后嗣,所以黑人亨利便继承了韦尔夫家族的所有遗产。黑人亨利娶了比隆家族的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之女伍尔夫希尔德(乌菲尔德)。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死后无嗣,国王亨利五世任命苏普林堡公爵洛泰尔为萨克森公爵而非黑人亨利。这让黑人亨利很气愤,但是比隆家族的遗产-萨克森的大片地产被划到了韦尔夫家族名下让他得到些许安慰。1125年皇帝亨利五世去世,黑人亨利支持自己的女婿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Judith之夫,后来的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是腓特烈二世与Judith之子)角逐皇位而反对萨克森公爵洛泰尔。而当无嗣的洛泰尔答应把独生女儿兼唯一继承人嫁给亨利的儿子小亨利,黑人亨利转而支持洛泰尔。于是洛泰尔当选皇帝为洛泰尔二世。1126年黑人亨利死去,其子骄傲的亨利继承了巴伐利亚公爵以及在萨克森的遗产,另外一个儿子韦尔夫六世则继承了士瓦本的遗产。1137年,洛泰尔皇帝病死。巴伐利亚公爵骄傲的亨利和士瓦本公爵竞争王位。由于韦尔夫家族的强大促使诸侯们选举稍微弱小一点的士瓦本的康拉德作为皇帝。1138年,骄傲的亨利带着遗憾去世。狮子亨利被剥夺了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两个公国,尽管都是合法继承的。
 
巴本堡王朝
利奥波德(1139-1141,生1108-卒1141.10.18),奥地利藩侯(利奥波德四世1136-1141)。奥地利藩侯利奥波德三世和阿格尼的长子,德意志国王康德拉三世的异父同母弟。,见《奥地利历史-奥地利藩侯和公爵
(向上帝起誓的)亨利十一世(1141-1156,生1112-卒1177.1.13),奥地利藩侯(亨利二世1141-1156),奥地利公爵(1156-1177),奥地利藩侯利奥波德三世和阿格尼的次子,德意志国王康德拉三世的异父同母弟。
 
韦尔夫王朝
亨利十二世(狮子,1156-1180),萨克森公爵(亨利三世1142-1180),1180年被没收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公国。
德国历史-巴伐利亚公爵、选侯和巴伐利亚国王
注:1142年,皇帝康拉德终于归还了萨克森,但是拒绝归还巴伐利亚。1150年,皇帝康拉德的侄子,狮子亨利的表兄红胡子腓特烈继承皇位。红胡子继位后忙于意大利事业,于是和韦尔夫家族和解。1156年狮子亨利被归还了巴伐利亚(但是已经不包括奥地利)。亨利的叔叔韦尔夫六世也被给予斯波莱托和托斯坎那两个侯国。韦尔夫家族又成为帝国境内最大的诸侯。1167年,韦尔夫六世的儿子韦尔夫七世在皇帝的意大利冒险中死去。无嗣的韦尔夫六世想把托斯坎那和斯波莱托两个侯国卖给侄子狮子亨利,但是亨利拿不出这笔钱。于是韦尔夫家族的意大利遗产被给了皇帝巴巴罗萨。1176年,由于狮子亨利不支持皇帝的意大利冒险使得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又一次战争。狮子亨利战败,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被没收。萨克森给了阿斯坎家族,巴伐利亚给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最后韦尔夫家族仅剩下吕内堡公国。1195年,狮子亨利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1197年,巴巴罗萨的儿子,皇帝亨利六世去世。狮子亨利的儿子奥托和亨利六世的弟弟菲利普两人分别被一部分诸侯选举为帝。1209年,士瓦本公爵菲利普遇刺身亡后奥托才确立了地位。但是奥托四世失去了教皇的支持,然后又被法王腓力奥古斯都在布汶会战中击败。旋即奥托失去了地位,不久奥托郁郁而终。这也是韦尔夫家族的唯一一个皇帝。奥托的侄子孩子奥托仅保有不伦瑞克-吕内堡公国,为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奥托一世。这也是韦尔夫家族最后一块封地。这以后这个家族更多的称呼为不伦瑞克家族。在不伦瑞克也延续了德国在中世纪后期的分封狂潮。该家族先后分出不伦瑞克-吕内堡、不伦瑞克-格鲁本哈根、不伦瑞克-沃尔芬布特尔等支系。但只有吕内堡和沃尔芬布特尔支系坚持到了最后,其他纷纷绝嗣。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在1692年被封为汉诺威选侯。于是这个公国更多被叫做汉诺威公国。这个家族也被汉诺威家族名称取代。奥古斯特娶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由于他的新教信仰使自己的儿子乔治在斯图亚特王朝绝嗣后继承英国王位。从此汉诺威和英国君合。乔治一世和其子乔治二世以及曾孙乔治三世都兼任英国国王。1814年,维也纳会议后汉诺威和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被升为王国。英王乔治四世和威廉四世兼汉诺威国王。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由于女性不得成为汉诺威统治者,所以维多利亚的叔叔恩斯特-奥古斯特成为汉诺威国王。1867年,由于在普奥战争中帮助奥地利,普鲁士合并了汉诺威。韦尔夫家族离开了历史舞台。最新一任韦尔夫家族家督为恩斯特-奥古斯特,生于1983年,似乎和你我年龄差不多。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奥托一世(1180-1183,生1117-卒1183.7.11),巴伐利亚行宫伯爵(奥托六世1156-1180)、巴伐利亚公爵。维特尔斯巴赫伯爵兼巴伐利亚行宫伯爵奥托五世(1116-1156,生1083-卒1156.8.4)之子。118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剥夺了他的敌人狮子亨利的领地巴伐利亚公国,把它赐给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伯爵奥托一世,从此该家族一直统治巴伐利亚直到1918年。1180年奥托一世将巴伐利亚行宫伯爵之位给了弟弟奥托七世。
路易一世(Ludwig I  the Kelheimer,1183-1231,生1173.12.23-卒1231.9.15),奥托一世之子、莱茵行宫伯爵(1214-1231)。1214年,对莱茵-普法尔茨(莱茵行宫伯国)开始了统治。1805年因拿破仑的打击而中断;1815年莱茵-普法尔茨的一部分回到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手中,并与已升格为王国的巴伐利亚合并。
奥托二世(1231-1253,生1206.4.7-卒1253.11.29),巴伐利亚公爵和莱茵行宫伯爵。路易一世之子。1222年,他娶了莱茵行宫伯爵亨利五世和霍亨斯陶芬的阿格内斯之女阿格内斯为妻,他们有二男三女。在奥托二世去世后,巴伐利亚被他的儿子们瓜分。从这时起到16世纪,尽管统治者来自一个家族,但由于各自独立,故在巴伐利亚并不存在一个最高公爵。
注:韦尔夫家族的亨利五世(1195-1213,生1173-卒1227.4.28),莱茵行宫伯爵,他是狮子亨利和英格兰公主玛蒂尔达的长子,神圣罗马皇帝奥托四世(1198-1215,生1175–卒1218)的哥哥。1193年他娶了霍亨斯陶芬的阿格内斯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的异母弟康拉德莱茵行宫伯爵(1156-1195,生1135-卒1195.11.8)之女)妻,有一男二女。在1213年他得到了弟弟威廉(William of Winchester,生1184–卒1213)的遗产,将莱茵行宫伯爵给了儿子亨利六世(1213-1214,生1197-卒1214)。在次年儿子死后,他将韦尔夫家族的遗产,给了侄子孩子奥托(威廉之子),孩子奥托(1235-1252,生1204-卒1252.6.9)在1235年成了第一位不伦瑞克-吕内堡伯爵。
 
巴伐利亚分裂
下巴伐利亚公爵
亨利十三世(1253-1290),下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和阿格内斯的次子,妻子为匈牙利公主伊丽莎白
|奥托三世(1290-1312),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三世的长子。
|路易三世(1290-1296,生1269.10.9-卒1296.10.9),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三世的三子,无子嗣
|斯蒂芬一世(1290-1310,生1271.3.14-卒1310.12.10),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三世的四子。
奥托四世(1310-1334,生1307.1.3-卒1334.12.14),下巴伐利亚公爵。斯蒂芬一世之子。
亨利十四世(大亨利)(1310-1339,生1305.9.29-卒1339.9.1),下巴伐利亚公爵。斯蒂芬一世之子。
亨利十五世(1312-1333,生1312.8.28-卒1333.7.18),下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三世之子,无子嗣
约翰一世(孩童)(1339-1340,生1329.11.29-卒1340.12.20),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四世之子。他娶了巴伐利亚公主安娜(神圣罗马帝国路易四世之女,生1326-卒1361.6.3),死后公国归于上巴伐利亚公国。
上巴伐利亚公爵
路易二世(1253-1294),上巴伐利亚公爵和莱茵行宫伯爵。奥托二世和阿格内斯的长子。
鲁道夫一世(1294-1317),上巴伐利亚公爵和莱茵行宫伯爵。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和玛蒂尔德(生1251/53-卒1304,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之女)的长子。娶了德意志国王拿骚家族的阿道夫之女玛蒂尔德。
 注:阿道夫(生1300.9.27-卒1327.1.29),莱茵行宫伯爵(1317-1327)。鲁道夫一世之子
鲁道夫二世(生1306.8.8-卒1353.10.4),莱茵行宫伯爵(1329-1353)。鲁道夫一世之子
鲁佩特一世(生1309.7.9-卒1390.2.16),最后一位莱茵行宫伯爵(1353-1356),首位帕拉丁选侯(1356-1398)。鲁道夫一世之子
 鲁佩特二世(生1325-卒1393),帕拉丁选侯(1390-1356)。阿道夫之子
维特斯巴赫家族的鲁佩特(鲁佩特三世,生1352-卒1410),帕拉丁选侯(1398-1410)、德意志国王(1400-1410)。鲁佩特二世之子。见《德国历史-混和家族世系时期
巴伐利亚公爵
路易四世(Louis IV,生1282-卒1347.10.11),上巴伐利亚公爵(1301-1347)、莱茵行宫伯爵(1317-1329)、下巴伐利亚公爵(1340-1347)、勃兰登堡藩侯(1320-132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和玛蒂尔德(生1251/53-卒1304,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之女)的次子。1308年,与Beatrix of Silesia(生1290-卒1320.8.25)结婚。1324年与以后的埃诺和荷兰女伯爵玛格丽特二世(1345-1356,生1311-卒1356)结婚。1329年,将莱茵行宫伯爵之位让给了侄子鲁道夫二世。1340年,上巴伐利亚公爵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重新统一巴伐利亚。1349年,路易三世的儿子们再度将巴伐利亚分裂为上巴伐利亚和下巴伐利亚。见《德国历史-混和家族世系时期》,见《德国历史-勃兰登堡藩侯(阿斯卡尼王朝和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见《低地国家历史-埃诺伯爵
 
下巴伐利亚公爵
斯蒂芬二世,威廉一世与阿尔布雷希特共治(1349-1353)
注:斯蒂芬二世(生1319-卒1375.5.19),路易四世和Beatrix之子。荷兰的威廉一世(埃诺威廉三世,荷兰威廉五世,生1330。5.12-卒1389.4.15)与荷兰的阿尔布雷希特(生1336.7.25-卒1404.12.13),路易四世和玛格丽特二世之子
1353年,下巴伐利亚被巴伐利亚-施特劳宾和巴伐利亚-兰茨胡特两公国瓜分。
 
上巴伐利亚公爵
路易五世,路易六世和奥托五世共治(1349-1351)
路易五世(勃兰登堡藩侯路德维希一世),路易四世和Beatrix之子。路易六世(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路德维希二世,生1328.5.7-卒1365.5.17)和奥托五世(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路德维希三世,生1340-卒1379.11.15),路易四世和玛格丽特二世之子
路易五世(1351-1361,生1316.7-卒1361.9.17)
美因哈德(Meinhard III,1361-1363,生1344.2.9-卒1363.1.13),路易五世之子,1363年,上巴伐利亚分裂为巴伐利亚-施特劳宾和巴伐利亚-兰茨胡特两公国。
 
巴伐利亚-施特劳宾公爵
威廉一世与阿尔布雷希特共治(1363-1388)
阿尔布雷希特 1388-1404
威廉二世 1404-1417
约翰 1418-1425
雅克琳 1417-1432
 
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
斯蒂芬二世(1363-1375)
奥托五世,斯蒂芬三世,腓特烈和约翰二世共治(1375-1379)
斯蒂芬三世,腓特烈和约翰二世共治(1379-1392),1392年,巴伐利亚-英戈尔施塔特和巴伐利亚-慕尼黑从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分离出去。
腓特烈 1392-1393
亨利十六世(富人) 1393-1450
路易九世(富人) 1450-1479
乔治(富人) 1479-1503
 
巴伐利亚-英戈尔施塔特公爵
斯蒂芬三世 1375-1413
路易七世(八字胡) 1413-1443
路易八世(小路易) 1443-1445
 
巴伐利亚-慕尼黑公爵
约翰二世(1375-1397)
恩斯特(1397-1438)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1438-1460)
约翰四世和西吉斯蒙德共治(1460-1463)
(英明的)阿尔布雷希特四世和西吉斯蒙德共治(1460-1467)
(英明的)阿尔布雷希特四世(1467-1508),1503年,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统一了整个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公爵
阿尔布雷希特四世(1503-1508)
威廉四世(1508-1550)
路易十世(1516-1545)
阿尔布雷希特五世(1550-1579,生1528-卒1579),威廉四世与玛丽亚·巴登之子
威廉五世(1579-1597)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597-1623),威廉五世之子。1623年,由于在三十年战争中忠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取代了他们的表亲普法尔茨公爵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内强大的选帝侯名衔。
 
巴伐利亚选帝侯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1623-1651
斐迪南·玛丽亚 1651-1679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1679-1726
卡尔·阿尔布雷希特 1726-1745
马克西米利安三世 1745-1777
卡尔·西奥多 1777-1799
马克西米利安四世 1799-1805
1805年,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四世把巴伐利亚变成了一个王国。他成为第一位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1805-1825
路德维希一世 1825-1848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1848-1864
路德维希二世 1864-1886
奥托 1886-1913
利奥波德亲王(摄政) 1886-1912
路德维希亲王(摄政) 1912-1913
路德维希三世 1913-1918
 
巴伐利亚统治者逊位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继承人,1918年起
路德维希三世 1918-1921
鲁普雷希特大公 1921-1955
阿尔布雷希特公爵 1955-1996
弗兰茨公爵 1996年至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