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与药物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分析

 山的伟大 2018-11-23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患者实施艾灸联合药物治疗, 能够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 同时还可抑制胃酸分泌, 促进胃动力, 增加胃血流量, 还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关键词】 艾灸;药物;幽门螺杆菌阳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108
胃炎、胃?⒀竦鹊姆⑸?、发展变化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密切相关性。西医的传统三联抗Hp疗法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弊端, 如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较高等。艾灸治疗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而本文中针对艾灸与药物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进行了相关综述, 具体报告如下。
1 幽门螺杆菌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相当于中医疾病的“胃脘痛”范畴。从中医理论总结其病因如下。
1. 1 脾胃虚弱, 外感表邪入里 关于外邪(包括Hp感染), 传统经典理论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论阐述。说明脾胃虚为本, 邪气实为标, 正虚为基础, 邪实为因素, 所以必须养正以驱邪。
1. 2 饮食调节不当伤及脾胃 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及饮食不洁等皆可败脾胃之阳或耗伤脾胃阴液, 导致正虚, 出现胃脘嘈杂、反酸等不适。马锡金等[2] 认为饮食不节是“外邪(Hp)”入侵的途径。所以必须切断外邪入侵途径。
1. 3 劳逸失常, 脾胃受损 劳倦失调等是发病的外邪攻击因素。
1. 4 七情失和, 肝气郁结, 胃脘失和 马锡金等[2]亦认为情志内伤、禀赋不足等因素致病后能使 “外邪(Hp)”乘虚而入。上述内因、外因(包括Hp侵袭)共同作用, 皆可致中焦不利, 脾胃功能失调 [3], 使脾胃疾病缠绵难愈。李东垣有“内伤脾胃, 百病内生”的论述, 脾胃不能化津液, 不能上乘于肺, 致使肺热叶焦, 不能下输于肾, 导致肾水不足, 故中医认为脾胃内伤、脾失健运是各自疾病的的根本内因。
2 艾灸作用机制
艾叶, 药性:辛、苦, 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艾叶为灸材, 《名医别录》记载“ 艾味苦微温无毒, 主灸百病”, 其描述艾叶灸之以疗百病, 去顽疴。《本草正》载:“艾叶, 能通十二经脉……善于温中、逐冷、除湿, 行血中之气, 气中之滞……可通经络”。艾叶, 易燃烧, 残渣少, 味芳香, 力温和透皮肤, 故易被广大人民欢迎及采纳。《伤寒论》指出: “少阴病吐利, 手足逆冷……脉不至者, 灸少阴七壮”[4, 5]。艾叶能通十二经脉, 艾之则透诸经而疗百邪, 善于温中、逐冷除湿, 行血中之气, 气中之滞。艾灸不仅善用于日常养生保健, 而且可以治疗急症,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 再加上火本属阳, 两阳相得, 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垂救疾的目的[6]。古代用艾灸之法治疗急性呕吐、下利、手足厥冷、中风脱症等急症。阳气虚脱等危重患者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取得较好的效果[7]。中医如上, 西医认为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等疾病, 可取得较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艾灸能够调动人体内外积极性, 增加机体防卫抗病能力, 温阳细胞, 促进循环, 增强抗体能力, 改变血液成分, 调整组织器官能力有积极作用[8, 9]。而通过艾灸足三里可增加胃肠蠕动, 使之有力而规律, 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对足三里施灸时, 艾条距穴位约3 cm, 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 就固定不动, 灸10~15 min/次, 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 隔日施灸1次, 每个月灸10次即可。
3 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 药物能够治疗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等消化系统疾病[10]。通过药物治疗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增加胃血流量、保护胃黏膜等功能上有疗效。相关学者[11]认为艾灸能治疗胃溃疡, 促进溃疡愈合, 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功用。而艾灸与甲氰咪胍具有同样的效果。其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 在增加动物体重、 缩小胃溃疡面积、促进胃溃疡愈合、增加胃黏膜中前列腺素(PG)含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4 小结
“Hp 感染”这一致病因素常归属于中医“邪气”的范畴, 且大多具有“毒” 的性质。当脾胃虚弱, Hp易缠绵不去, 病日久易导致脾胃湿热或气滞血瘀等兼症, 即 Hp 感染是在脾胃虚弱的病理基础上所致, 感染Hp后又易加重脾胃虚弱, 两者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后, 日久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滞等病理变化, 这些病理变化又为Hp 附着、繁殖提供客观条件。而艾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于症状的改善与治疗效果较显著, 与西药结合具有协同的效果, 其耐药症状少, 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低, 并且不容易复发, 价格也比较低, 推广应用的潜力大。
参考文献
[1] 李安振, 汤小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60 例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20(32):335-336.
[2] 马锡金, 于世良, 陈萍, 等. 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00 例临床研究 . 中医杂志, 2006, 47(3):187-189.
[3] 周宁, 吴琼, 孙健, 等.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3):229-233.
[4] 王小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60例. 江苏中医药, 2011, 43(10):39.
[5] 王小辉, 黄慧芝, 葛来安.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12):41-42.
[6] 张闽光, 朱国曙.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1):7-8 .
[7] 徐宓宓.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72例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22(11):674-674.
[8] 罗婷, 颜幸杰, 梁秀萍, 等. 穴位注射联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四川中医, 2013(9):143-145.
[9] 刘小燕. 艾灸疗法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护理与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 2013(19):303-304.
[10] 安贺军, 朱宏, 张波, 等.172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电阻测试分析. 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11):41-43.
[11] 郑丽维, 周宁, 林瑜, 等. 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1):1020-1022.
[收稿日期:2017-02-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