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是清初的遗民画家,以擅长山水画著称,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把山水画的创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五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说明他对山水画论有创新,并体现了他对宋人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画稿,是其在长期授徒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山水画的绝佳教材。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一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起手式。画山水先学画树,画树先画树身。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折处有棱角也。一笔是画树身左边。第一笔即讲笔法,笔法要遒劲。遒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弱则草,脆则柴,草则薄,柴则枯矣。向左树为顺手,向右树为逆手。二笔转上即为三笔,三笔之后随手添小枝。小枝不在数内。第四笔是画树身右边,树身内上点为节,下点为树根。添枝无一定法,要对枯树稿子临便得。全树树枝不宜对生。对生是梧桐矣。大约树无直立,不向左即向右。直立者是变体。向左树枝左长右短,向右树右长左短。 龚 贤 龚贤(一六一八—一六八九)又名岂贤,字半千,号半亩,别署野遗、柴丈人、扫叶僧等。南直隶昆山(今属江苏)人,寓居南京清凉山。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工诗文、行草。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及宋元诸家,善用积墨法,山石树木渐次皴擦渲染,气厚而润,长于表现江南山水氤氲景象。一变古法,自开生面,自谓所作山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尝自写小照,作扫叶僧,因名所居曰扫叶楼。所撰《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号“金陵八家”。著有《香草堂集》。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二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向右树式。向左树先身后枝,向右树先枝后身。向右树一笔,起手若此,随手添小枝不算。二笔画树身右边。三笔画树身左边。添小枝不算,即成全树。三树为一林,又谓之一丛。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三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画一树要像一树,树画合看亦是一丛。分而观之,其中有不像树者,由于画理不明也。山无一定之款式。画树如人,有直立,有偏倚,有俯仰,有顾盼,有伏卧。大枝如臂,顶如头,根如足,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也。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人看画先看树,如看诗者先看二律也。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四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一丛之内有主有宾,先画一株为主,二株以后俱为客矣。向左树必要另一树向前,右亦仿此。根在下者为主丛,根在上者为客丛。根在下者头不得高于客丛。一树枝稍直上,旁树枝即宜两分,谓之破式。或止画一丛,谓之单丛,或画二丛,谓之双丛。二丛或二或三或四或五,不可两丛相对一样。二丛不妨或太多,或太少。 向左树以左为前,右为后,向右反是。主树不得太小,亦不可太大,大大小小方妙。根梢俱不要相同,一丛之内有向有背。第一株向左,二株不得又向左。二株两向谓之分向。三株即同一株之向。三株头与一株同向,枝或两向,谓之调停。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五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春林。枝枯脆者为寒林,枝柔弱而润泽者为春林。稍着点者为新绿。新绿一色点分各样。点者为疏林,枝上留白,而用淡墨染其枝外。为雪树必先画枝,□而加点者。一枝有一枝之势,若云枝在内□。点叶在枝,可潦草,谓之不得势。树身不宜太直,直则板,不宜太曲,太曲则俗矣。树直立者,身宜瘦宜高。攲斜者不妨身阔。画柳宜先画成枯树,然后加长条,添下垂枝,方是柳。不宜早勾下垂条。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六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叶种数甚多,可用者止四五种,余俱外道也。然作奇画又不得不变。凡双勾皆谓之秋叶,种数甚多。有一种墨叶,即有一种双勾。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七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画石起手。山外匡(框)为轮廓,内纹为分筋。皴下不皴上,下苔草所积,阴也。上日月所照,阳也。阳白而阴黑。石有直立者,有横卧,方不可太方,圆不可太圆。石要大小相间,亦有聚小石在下,而大石冒其上者,亦有大石在上,而上又加小石者。 小石为石,大石为山。直立而长者为壁,圆而厚者为岭,平坦而光者为冈,中留空者为洞。山多必留云气,间之始有崚嶒之势。有石山,有土山。有石戴土者,有土戴石者。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八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此是加皴从干就湿法。分筋墨与轮廓相似,分筋笔不宜阔,阔而淡而干。渐次淡淡加染,以树之浓淡为浓淡。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九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加皴法,先勾外匡(框),后分纹路;皴在纹路之外,所以分阴阳也。皴法先干后湿,先干始有骨,后湿始润。皴法常用者止三四家,其余不可用矣。惟披麻、豆瓣、小斧劈可用。牛毛、解索亦间用之。大斧劈是北派,万万不可用矣。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画房子要明正仄向左向右之势。虽极写意,也须端正,不然令人见之,心中危殆而不安也。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一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画有三远,曰平远,曰深远,曰高远。平远,水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画,手卷要平远,画中幅深远。三等坡,在下者为沙,在中者为岸,在上者为远山。中坡、下坡不宜太厚,远山不宜太薄。薄者为远岸,江景湖景方可用。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二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云山云宜厚。悟之三十年不可得,后遇老师,曰山厚云即厚矣。山下白要有云。每留云之款式,方才是云。云头自下泛上,此不画之画也。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三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松。松叶在上半,不得拥身到根。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四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柳。柳身短而枝长。荒柳寒柳为上点叶者,是美人图太湖石边物也。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五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六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夹叶成林作色用,然须树树各色。此幅合画而分学,学成不可用在一处。右二树是柏,左四树枫,林下涧水,坡上山门,远岸住船。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七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此谓之倪黄合作,用倪之减,黄之松,要倪中带黄,黄中有倪,笔始老始秀,墨始厚始润。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八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稀叶树用笔须圆,若扁片子是北派矣。北派纵老纵雄,不入赏鉴。所谓圆者,非方圆之圆,乃圆厚之圆也。画师用功数十年,异于初学者,只落得一厚字。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十九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题识:梧桐。梧桐枝对生,不妨皮用横画始肖。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之二十 纸本水墨 每幅纵二五·二厘米 横三六厘米 (摘自《荣宝斋珍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