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睹N个创业项目失败后,我帮你们划了几个从0到1的重点(敲黑板)

 马云表弟 2018-11-23

一不小心成为一枚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时间已经快赶上5年高考+3年模拟了,从青年主力军快熬成了中年老干部,除了不变的投入一线工作之外,还得培养自我觉悟,做好以后给95后打工的准备。


此外,工作经验赋予我们的一点benefit:经历和目睹的创业项目更多一些,大大小小,从生到死。前几周去见一位业内知名资深前辈,聊项目前的开场白就是“我们从业这么多年了,也都知道,‘是项目,总会死的’。” 


见过更多大风大浪的人可能更有体会,创业还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外部偶然因素,推导失败多米诺骨牌的可能是政策的突然管控,也可能是投资人的一场车祸。


所以上面那位前辈还跟我说了一句“我们只想找幸运的人”。


创业不是人定胜天的念力较量,但也不是完全“躺赢”的游戏。在客观既定条件之外,还有很多主观提升确定性和成功概率的空间。努力达到“幸运及格线”以上,才有资格成为被命运挑选的那一个。


01

首先,让你的想法得到验证:


最小可行化产品,《精益创业》书中的解释是“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的精力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俗话说的“小步快跑”或者“不行就撤”。


当你自以为创造了一项新的解决方案或者发掘了一个新的用户需求时,让真实的市场反馈帮你最快地做出判断。


比如,当你考虑创建一种拼车服务,你需要调研的风险是“人们会接受陌生人的搭车吗”以及“人们愿意搭乘陌生人的私家车吗” ,而不是“我能开发出一款配对司机与乘客的app吗”。 所以,可以尝试用人工牵线的方式来检验产品成立的第一个命题。


当我们在早期做“在行”这个一对一知识交易平台时,可以一个网站都没有,而是先找来20个身边最容易被劝说加入的“行家”,通过一篇微信文章来介绍这种新类型服务,人工客服通过表格收集用户订单。这里要验证的第一步是“人们会为了线下获得一小时经验求助而付费吗” 。 


由于典型双边市场模式,我们同时还发放了一个报名成为行家的表格,来验证“行业资深人士愿意出售自己的时间来陪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吗”


网络二手书店“多抓鱼”的创始人也分享过他们的启动历程:前期通过运营一个微信群+Excel表格,来人工收集卖书需求和展示卖书货架,以此验证“平台收书卖书的价格模式和服务流程是否被接受”。


Dropbox的故事也是经典案例:创始人Drew Houston想做一个软件,解决台式机、笔记本、手机设备之间转移和共享文档的烦恼。他并没有花时间写代码或者做原型,最开始做了一个2分多钟的非常简易的纸片视频(如下图),介绍Dropbox的功能。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甚至强烈付费意愿。

              

所以,一个微信群、一篇文章、一条视频,都可以成为你发布的第一版“产品”。 


02

怎样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


当你不确定你的最小化产品核心包含哪些要素时,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编辑一条140字内的微博,介绍你的产品,预期是让它得到更多的欢迎和关注,你会怎样写。


比如,美国的一家厨艺app用这样的方式尝试描述它的产品价值: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用一张海报来试试。


在第一次向用户介绍你的产品环节,可以按照用户触达——认知——转化的流程拆分,每个环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同的条件下又会指导你的策略做怎样的转变。


03

瞄准细分市场


我们都知道,现在做一个新的BAT级别平台流量生意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更好的做法是:在一个更小的、更容易触及的目标市场中培养更多有粘性的高活跃用户。想要一款产品快速启动需要相当高的用户参与度,病毒式传播需要专注。


今年国庆期间,我通过网络报名了一个“稻草人旅行”提供的精品青年小团旅行线路。这个旅行产品最明显的特点是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虽然这个门槛会让他们“损失”掉一部分用户,但是为青年旅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交友氛围。在市场上同等的线路小团产品中,他们的定价可以有至少30%的溢价能力。


再加上专注旅行体验、省掉购物等环节,极大提升了产品口碑,顾客推荐和复购比例非常高。以我们团16人数为例,绝大部分是复购用户,而我也准备第二次复购。



04

关注可付诸行动的数据指标


很多刚开始做数据分析的人和一些自称靠“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容易跌入的一个陷阱是,收集一大堆数据,但并不知道关注哪个,也梳理不清数据之间的关系。


借用《精益数据分析》中的一段话说:


每当看到一个指标,就应该下意识地问自己:“依据这个指标,我将如何改变当前的商业行为?”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你大抵可以不用纠结于这个指标了。换言之,如果你不明白哪个指标能够改变企业的行为,那你压根就不是在用数据驱动决策,而只是在数据的流沙里挣扎。


“总注册用户数”其实就是一个虚荣指标,这个数字只会随着时间增长。并不能传达关于用户行为的信息:他们在做什么?是否对你有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是注册了一下,就再没有使用过。


05

找到数据的耦合性


不同的数据指标之间可能存在耦合关系,比如转化率通常和购买所需时间相关,社交网络的新用户留存率和好友数相关:


Twitter发现新用户在30天关注了30个好友就很容易在平台上活跃;


LinkedIn发现在7天内加到5个联系人的新用户留存和使用频次会更高。


这样可以把一个更宏观的指标拆解到更清晰的可执行行动上。


06

警惕滥用A/B test


很多人迷恋用A/B test来寻找所有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在缺乏决策能力或者决策者缺位的情况下。但A/B test 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上只有在足够流量的情况下,再加上严谨条件设计,才能对单一因素进行测试并迅速得到答案,且结果显著。 否则A/B test会耗费你的大量时间和流程,最终结果依然是一团浆糊。


07

考察能力


所以,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更核心的能力要求是换位思考,尝试了解他人所想,用一个词概括即“移情”。


移情阶段,可以通过密集地接触潜在用户群体,积极聆听他们的问题或抱怨,寻找背后隐藏的真相或规律,定性地收集反馈。


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样本情况评估潜在市场规模。只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行为叫咨询,为一群人解决问题的叫产品。


08

最后,不要忘了算一笔账


在新产品测试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随时“记账”,但注意这里相比于关注项目的总成本,更应该关注的是“边际成本”, 包含:


伴随产品/服务交付程度的边际成本


伴随用户规模增长的边际成本


例如,在我之前经历过的一个给顾客提供线下室内设计及装修服务的项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人力边际成本陡然增加。


互联网模式形成垄断的一大原因是边际成本极低,甚至最终可以无限趋近于0。


这个账算明白了,才能更好地证明,项目是有优势且可持续发展的, 这门生意是能带领团队走上人生巅峰滴!



作者介绍:


  扒蒜小姐姐,东北籍产品经理,以太创服签约作者,北漂互联网人,热爱吐槽文化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