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意识——生命的第二现象 1、意识的存在

 人也昔兮 2018-11-23

生命的品质

第二章   意识——生命的第二现象

1、意识的存在

人体解剖学从物质的角度解释意识的存在是大脑独有的皮层。人的大脑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中枢,解剖学把它分成不同的部分,认为每个部分各职其是。这种生物性的解释,未必是最终的科学。原因简单,这个中枢的存在,是浑然一体的,至于它的左右内外结构,虽然为解剖学提供了研究的序列性方便,但精神分析学和解剖学始终无法证明的是,被分成若干部分的中枢神经区域,如何接受外在感官传达的信息。比如说,眼睛所看到的,信息到达大脑后,被中枢神经的那一部门接受,或者哪一个部门先接受到这一信息;还有,外在感官分工不同,由它们感觉和传达的信息,在大脑中枢机构是否也存在着管声管色管味的严格分工。解剖学不能肯定大脑的哪一部位管声,哪一部位管象,哪一部位管味。并且,解剖学的一个严重疏漏是,看不到大脑中枢神经有一个生命发展的历史。但它通过解剖把大脑认定为中枢神经,这是有价值的分析。

人的大脑,和人的肠胃心脏一样,首先属于人的生命机体,大脑与作为中枢神经,与人的肠胃心脏肝胆等其他生命机体有一个惟一的不同是,作为生命机体的机能,大脑的机能需要有一个启动的过程。它不像心脏和脾胃那样,随着生命的降生就进入不停的工作状态。大脑的所有机能,或长或短,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过程慢慢启动缓慢进入工作状态。

按照精神分析学的归类,大脑机能可分为感觉、意识、思想、情感和意志。这里的排列,有一个意义,表达着大脑机能启动的先后顺序。至于所有的机能启动后,所产生相互作用,则是将来的话题。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明白一个事实,从意识开始,慢慢启动的所有大脑机能,都最终依据于感觉,只是对感觉的信息加工程序不同,导致了不同机能的不同存在。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一个一个去分析和解释,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建立这样的一个认识思维,感觉是所有大脑机能的发源地。就是说,不论是意识,还是意志,最终都归之于感觉的形成。

所谓的生命品质,即生命机能在启动后形成的倾向性,所以,我前面说过,在生命感觉启动阶段,对于生命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所有生命机能启动和形成的基础。

从上面的描述里,我们知道,意识在生命的精神世界里,属于第二位;它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启动并形成的;它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意识的第二位意义是,它启动并形成于感觉之后,而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之前。或者可以说,意识是从感觉到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一个过渡。它的过渡意义十分重要,没有它,就不可能形成后面的生命机能。

意识与感觉具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它起始于感觉,由感觉而启动,在不断的感觉基础上形成,感觉的偏差影响了意识的倾向性,但同时,意识的倾向性,还带有主观性,就是说,意识并不完全由感觉构成或决定,它具有独立形成的能力。这与感觉是不同的,感觉只具有偏差性,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的真的反应,客观世界启动了感觉机能,并在不断的出现和被反应过程里,形成感觉的偏差。

但意识却是另一种样:它受感觉信息的积淀而启动,就是说,感觉信息积累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时,意识机能就被启动了。意识启动后,它本身所具有的概括性能力对于感觉信息会进行再加工。再加工后的感觉信息,不再具有感觉信息的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概括性的意识形态。概括性的意义是,意识不再是感性存在,而是形而上的存在。生命的意识,具有对感觉信息再加工的本能,这种本能必须由感觉信息启动,而后形成。当它形成后,就具有比感觉较为固定的形态。而它的这种较为固定的形态,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偏差可能性。因为,意识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并且它的相对固定形态,很难对个别的,复杂的客观存在信息作出准确的认识。而这种意识偏差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的长时间积累,会形成一种意识的固执,这种固执,或者可以通过感觉和再感觉的调整,减弱它的存在,或者经过一定的教训和经验促成它的改观和变化。

当我们能够不断地调整意识的固执和主观后,意识就会倾向于确切性的方向,反之,意识的倾向性会走向反面。

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信息的偏差性存在,二是意识主观性的存在。所以,形成怎样的意识品质,与感觉的倾向性具有很大的关系,人的主观意识从最终看是由它决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