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事件 第一丨11月7日,《上海市产业地图》发布,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形成现状图和未来图。 第二丨1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介绍了上海《关于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规土局局长徐毅松介绍了《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 以上文件内容太丰富,容我以后慢慢道来,今天主要对“3+5+X”的“5”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做解读。 《上海市产业地图》给出的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是这样的: 五大重点转型区域的产业规划是这样的: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指出,“好地段要做好产业,好资源要用于高质量发展”。要实施“3+5+X”区域整体转型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起市级统筹机制,促进资源向重点区域、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加快建设强度高、创新浓度高、经济密度高的“产业新区”。 从发展模式上,在这些区域着力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引进优质高效项目,特别是吴泾、高桥、南大、吴淞、桃浦五大重点转型区域,要重点引进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车联网、健康服务等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成长空间大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创新项目。 可以看出,这五大重点转型区域承载了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如此重要的任务如何实现呢? 下面小编将一一点评,上海五大转型地区的现状、定位、优势、开发主体以及它们在上海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no.1 普陀区桃浦地区 普陀区桃浦地区是上海的老化工区,也是上海7个中心城区内最后一块大面积工业用地。 普陀区桃浦地区的情况是: 现状:拆迁已经完成,开始开发过程中 定位:中心城西北部的科学城 优势:面积大,未来地铁15号线经过 开发主体:临港、华谊、申能、城建等 普陀区桃浦地区的地图如下所示。 no.2 宝山区南大地区 宝山区南大地区就在桃浦地区的北部,这原本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几块城中村之一,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拆除之后,目前已经准备建设生态地区和地区中心。 宝山区南大地区的情况是: 现状:拆迁已经完成;今年5月21日,宝山区政府与临港集团举行南大地区整体转型升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开发建设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标志着双方将谱写“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新篇章。 定位:地区级别的中心,以办公商业为主 优势:完全变成了一张白纸,未来地铁15号线经过 开发主体:临港集团 宝山区南大地区的地图如下所示: no.3 宝山区吴淞地区 宝山区吴淞地区是一个面积超级巨大得工业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地跨外环内外。 宝山区吴淞地区的的情况是: 现状:今年9月28日“上海宝地上实产城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宝地临港产城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中国宝武和上海市共同推进吴淞地区整体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定位:上海的城市副中心 优势:地铁1号线、3号线都经过,周边极其缺乏大体量的城市副中心。 开发主体:临港集团、上实集团 宝山区吴淞地区的地铁如下所示: no.4 闵行区吴泾地区 闵行区吴泾地区也是一个老化工区,是闵行区60年代建设的工业基地,现在闵行区吴泾地区被列入了战略预留地,未来是开发的重点。 闵行区吴泾地区的的情况是: 现状:尚未启动,破房子拆除了一些,变成了绿化 定位:战略预留地,前景待定 优势:黄浦江滨江地区 开发主体:紫江集团、华谊集团 闵行区吴泾地区的地图如下所示: no.5 浦东新区高桥地区 浦东新区高桥地区是一个黄浦江沿线长型的化工区,在长江和黄浦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好,目前周围开发整体缓慢。 浦东新区高桥地区的的情况是: 现状:尚未启动,但是已经拆除了一些设施 定位:战略预留地 优势:黄浦江滨江地区,而且占据的黄浦江岸线非常长 浦东新区高桥地区的地图如下所示: 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徐毅松发布会上给区域转型开了药方。 五个方面的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包括“带产业项目”全要素、标准化出让的供地模式,弹性出让年期和先租后让的用地方式,实行底线管理并与产业绩效挂钩的用地价格,以全生命周期用地绩效评价和土地退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以园区平台、领军企业为重点的差别化政策。 五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包括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进一步创新利益平衡机制,丰富盘活政策路径,调动各方盘活存量产业用地的积极性,建立低效用地倒逼机制,引导土地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大向存量要空间的力度。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执行更严格的2018版产业用地指南、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同时优先保障先进产业用地,在本轮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过程中继续扛大旗。 |
|
来自: 昵称29322182 > 《区域经济首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