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一本小孩子也可以看的哲学书?

 诺南 2018-11-24

“大哥哥,小孩子为什么要听话?我为什么要上学?”

“大姐姐,什么是漂亮?人必须要有朋友吗?”

“叔叔,小孩子什么时候能变成大人?我要和别人一样吗?”

“阿姨,人死后会怎么样?”



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小的问题里却包含着大大的问题。碰到他们的提问,有时候我们只能很尴尬地敷衍过去,说“你是小孩,当然要听话!”“上学是政府规定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大家都这样,我们当然都要一样啊!”



尽是些人云亦云敷衍的话,答非所问!我们自己都心虚,这样的答案真的站得住脚吗?

 

其实,孩子是在思考、讨论和表达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我”,以及什么是人生等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也从小思考着,从小迷茫着。现在,我们长大了,轮到我们向小孩子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打着哈哈糊弄过去,是会被小孩看轻的!

 

实际上,生活里的问题跟哲学息息相关,哲学作为一种思考事物的方式,属于任何人。对生活中柴米油盐等一切问题的思考,就是哲学。如果一本哲学书能回答生活中基本问题,那就是好的哲学书。



比如,一个人眼看着要赶上公交车,但时间到了,该不该让一车人等他?



书中就这个问题介绍了哲学家边沁和罗尔斯两个人的学说。边沁说,要“以最大多数者的最大幸福”为目标。也就是说,只要能取得最大的效益,那就去做。所以,如果是边沁的话,他很可能就会选择不等。

 

而罗尔斯则批判边沁的效益主义,提出“自由主义”,认为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最大限度的基本自由,并且要达到社会内最弱势者的最大利益。所以,罗尔斯可能会选择等他。

 

再比如,要单身,还是要结婚?



书中介绍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看法。他曾和一位叫雷吉娜的女性订婚,但是,某一天他突然悔婚了,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之一是他担心自己无法让雷吉娜幸福。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就被认为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所写的,为婚姻而苦恼的哲学。虽然,我们无法论断“彼”就是单身,而“此”是结婚,但若这样想,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不见得非要怎么做,要保持美学的存在(单身),还是进入伦理的存在(结婚),选择权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说,只要快乐,怎么选择都可以。

 

哲学,就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将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有意无意忽略的问题全部活生生、一步步地解析剖开,最终告诉我们,如何去生活。



不过,说起来简单,但哲学门槛高不可攀,明明读了各种入门书,但几乎每一本都会让人内心嘀咕:“根本就不说人话,这哪里算入门啊!”

 

能让人读得懂的哲学书,才是好的哲学书。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购买通道


这本《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从名字和封面就能看出,这不会是一本枯燥的哲学书。

 

用简明易懂的文字,让严肃深奥的哲学活泼起来,是这本哲学书最大的特色之一。

 

比如,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助产术”,书中是这么叙述的:


现在有个人主张:“和受害者相比,加害者其实并没有损失。”然而,苏格拉底却质疑这个论点,他说:“加害者是否比受害者更让人觉得邪恶?”大概谁都会说“那是当然的”,苏格拉底又继续追问:“既然加害者比被害者更邪恶,那加害者内心不是更痛苦吗?”此时,我们恐怕也只能回答“是”了。做坏事的虽是加害者,但因内心会受到谴责,反而变成受害者。这样,便引导出“做坏事是丑陋的,所以加害者更痛苦”的结论,借此就打破了人们最初那种“与受害者相较,做坏事的人毫无损失”的“执念”了,这就是所谓的“助产术”。




此外,在讲解哲学家的学说、著作以及哲学内容时,书中还配上可爱又呆萌的简笔插画。在轻松活泼中,60位哲学家的思想便这么走进我们的脑海。



作者富增章成曾说过:“不要将哲学想成‘生活方式的学问’,只要将它想成‘想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技巧’就好了。”

 

生活中充满了烦恼和波折,

何不学点哲学,坦然面对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