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生化指标与围生结局的关系及预测

 山的伟大 2018-11-24

【摘要】 目的 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与围生结局的关系, 并分析各项生化指标对ICP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的89例I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ICP发病的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ICP组(妊娠<28周, 42例)及晚发型ICP组(妊娠≥28周, 47例), 分析两组ICP患者围生结局, 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6项生化指标对ICP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型ICP组相比, 早发型ICP组患者分娩孕周较小、孕晚期的TBA最高值水平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A均数已达重度ICP。而围生结局中早发型ICP组仅早产发生率高于晚发型IC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羊水胎粪污染等围生结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当TBA为59.80 μmol/L时, 预测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66.7%, 特异性为88.7%。②低出生体重儿:当TBA为52.50 μmol/L时, 预测低出生体重儿的敏感性为88.9%, 特异性为81.2%。③早产:当TBA为41.35 μmol/L?r, 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65.0%。④其他新生儿合并症:当TBIL(治疗后)为8.05 μmol/L时, 预测其他新生儿合并症的敏感性为78.9%, 特异性为55.7%;当TBA为38.95 μmol/L时, 预测其他新生儿合并症的敏感性为78.9%, 特异性为50.0%。结论 早发型ICP患者较容易在孕晚期发展为重型ICP患者, 但如果治疗及时, 并不比晚发型ICP患者明显增加不良围生结局。TBIL及TBA的指标对于ICP患者不良围生结局有预测意义。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生化指标;围生结局;早发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3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以妊娠中晚期常见, 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 甚至胎死宫内。目前国外也有文献报道ICP起病于28周前, 并提出“early onset ICP(早发型ICP)”这一概念[1]。作者希望通过本项报道探索ICP发病的早晚与围生结局的关系, 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化指标是否能对围生结局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以期早治疗而减少围生儿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57385例, 确诊为ICP患者938例(发病率1.63%)。选择单胎妊娠、无病毒性肝炎、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无肾病及贫血等合并症, 且资料完整的住院ICP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CP发病孕周不同, 分为早发型ICP组(妊娠<28周, 42例)及晚发型ICP组(妊娠≥28周, 47例)。
1. 2 方法 统计分析两组早产、羊水胎粪污染、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及其他新生儿合并症(包括肺炎、代谢性酸中毒、湿肺等)等不良围生结局情况, 并分析TBA、CG、TBIL、ALT、AST、ALP 6项生化指标对ICP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
1. 3 诊断标准 ICP的诊断:参照第八版妇产科学教材的诊断标准, 除外皮肤病引起的瘙痒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TBA>10 μmol/L诊断ICP。TBA>10 μmol/l且<40 μmol/L
为轻度ICP, TBA≥40 μmol/L为重度ICP[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生化指标预测不良围生结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AUC>0.5为有意义, 测定值的截断点以约登指数最大为最佳诊断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围生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型ICP组相比, 早发型ICP组患者分娩孕周较小、孕晚期的TBA最高值水平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A均数已达重度ICP。而围生结局中早发型ICP组仅早产发生率高于晚发型IC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羊水胎粪污染等围生结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 2 ROC曲线分析6项生化指标对于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
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当TBA为59.80 μmol/L时, 预测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66.7%, 特异性为88.7%。②低出生体重儿:当TBA为52.50 μmol/L时, 预测低出生体重儿的敏感性为88.9%, 特异性为81.2%。③早产:当TBA为41.35 μmol/L时, 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65.0%。④其他新生儿合并症:当TBIL(治疗后)为8.05 μmol/L
时, 预测其他新生儿合并症的敏感性为78.9%, 特异性为55.7%;当TBA为38.95 μmol/L时, 预测其他新生儿合并症的敏感性为78.9%, 特异性为50.0%。见表3。其他指标及在羊水污染、新生儿黄疸等围生结局均无预测价值。 3 讨论
3. 1 早发型ICP的围生结局 本研究显示, 早发型ICP患者在孕晚期的TB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型, 即发展为重型ICP的几率要高于晚发型ICP。而本文早发型ICP患者仅有2例为自发性早产, 其余均为医源性早产, 因为早发型ICP的病程较长, 为避免TBA对胎儿积累毒性, 通常?x择适时剖宫产术终止妊娠[3], 所以本文显示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晚发型ICP考虑是与人为干预相关。而本文在其他各项围生结局中, 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此点与许多学者报道不同, 考虑原因为:本文选取的患者均为依从性较好、孕期积极治疗的患者, 因为干预较早, 故与晚发型ICP组患者围生结局差别不大, 由此看出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3. 2 各生化指标对于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 血清TBA浓度可同时反映肝分泌、肝合成与代谢及肝细胞损伤3方面的血清学指标。TBA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对各种肝病和ICP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4]。胆红素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可协同TBA的细胞毒性作用, 故国际上普遍认同将TBA和胆红素水平作为最常用的ICP诊断及治疗后的病情监测的指标[5]。本文研究显示在ICP患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以TBIL及TBA对围生结局有预测价值, 而TBA预测价值最高。国外学者Sarg n研究也认为TBA水平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相关, 尤其重度ICP患者明显与不良围生结局相关[6]。
从本文的研究分析ICP患者TBA的高低与围生结局密切相关, 当TBA> 40.0 μmol/L时, 一些新生儿合并症及早产的几率就会明显升高, 而当TBA >52.5 μmol/L时,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升高, 考虑原因可能为TBA升高的ICP患者有可能发生胎盘灌注不足[7]。而当TBA >59.8 μmol/L时,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 考虑原因可能为ICP患者由于TBA升高, 脐静脉上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表达异常, 导致胎儿血供减少, 更易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7]。本文的研究显示TBIL (治疗后)>8.05 μmol/L时既有预测意义, 数值不高, 考虑可能因为治疗后的TBIL已渐下降。而CG、ALT、AST、ALP等生化指标对于围生结局并无明显的预测价值。在本文的分析中, 仅有2项生化指标在围生结局中有意义, 无意义的生化指标因篇幅有限未一一列出。
综上所述, 早发型ICP患者较容易在孕晚期发展为重型ICP患者, 但如果干预及治疗及时规范, 并不比晚发型ICP患者明显增加不良围生结局。而TBIL及TBA的指标对于ICP患者不良围生结局有预测意义, 尤其TBA的水平越高, 低出生体重儿和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越高, 在临床上要高度注意该类患者, 早期干预及治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Chao TT, Sheffield JS. Primary dermatologic findings with early-onse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1, 117(2):456-458.
[2]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3-75.
[3] 周兰, 漆洪波, 罗欣. 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围产结局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1):20-24.
[4] 朱名超, 朱娅, 韩利蓉, 等. 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2(6):651-654.
[5] Barth A, Rost M, Kindt A, et al. Serum bile acid profile in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bed. Experimental &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Diabetes, 2005, 113(7):372-375.
[6] Sarg n Oru? A, Se?kin B, zcan N, et al. Role of postprandial bile acids in prediction of perinatal outcome i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Research, 2014, 40(7):1883-1889.
[7] 周颖, 郁君. 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与围产结局的关系.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6):365-368.
[收稿日期:2017-04-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