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基础知识系列之十二-咯血的相关内容

 昵称40699196 2018-11-24

咯血的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咯血为介入常见急诊

支气管动脉是最常见责任动脉

在支气管动脉造影时,需要注意其共干的肋间动脉

因为肋间动脉发出脊髓动脉

因此,插管时尽量超过肋间动脉治疗

脊髓动脉的形态呈现发夹样改变,而且常常较细小,犹如发丝

我们医院已经进行了超过200例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BCT检查,发现约10%DSA阴性患者可以在CBCT上发现脊髓动脉

因此,具有CBCT功能DSA的医院应该常规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CBCT检查

以避免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

支气管动脉栓塞的常用栓塞剂为颗粒栓塞剂

甚至在支气管动脉瘘的患者,也应该使用颗粒

但需要使用较大的颗粒,如500-700μm, 甚至700-900μm

因为肺循环为低压系统,支气管动脉的弹簧圈栓塞将无一例外的发生侧枝形成

最近有人使用nBCA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nBCA是液体栓塞剂,应该超选后栓塞

而且建议使用较小内径的微导管,比如2.4F的微导管

缓慢注射,以确保栓塞剂漂流到远端,不至于导致近段栓塞

咯血栓塞治疗后复发是常见临床问题

除了支气管动脉再通以外,复发原因如下

1. 穿胸膜动脉供血

穿胸膜动脉包括肋间动脉,乳内动脉,胸廓外动脉以及膈下动脉

可以通过出血性病变在CT上的位置,大致判定责任动脉

如靠前的病变常常为乳内动脉供血

靠后的病变往往为肋间动脉供血

靠外侧的病变往往为胸廓外动脉供血

靠下的病变往往为膈下动脉供血

由于上述原因

复发性咯血患者术前尽量完成CTA

以明确病变的部位,甚至明确责任血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