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哲学的新时代在哪里?

 傅佩荣 2020-10-20

很多同学知道我在得到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一路发展到现在,有非常清晰的脉络。可是同学们对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仍有许多困惑,那今天我就要就哲学在西方、在中国两方面对照一下。

谈到中西方哲学的差异,要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出发点不同;

第二,表达方式不同;

第三,它们有共同的地方。

哲学的出发点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出现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点,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有钱也有闲。

有些人就开始去探讨那些跟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譬如宇宙怎么来的,人的生命有什么目的吗?……

第二点,好奇心。

人的理性就是要去探讨真相,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这好奇心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所以生活需求满足了,有好奇心了。

第三点,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传统以来的某种宗教或神话,它会做人生思想的引导,有时候也是一些控制。

在古希腊时代,宗教的影响相对比较弱势,所以思想比较少被钳制。

第四点,有开放的空间。

譬如后面到了雅典之后,哲学大为发展,因为它有一些公共场所,让大家去那边发表意见。

第五点,言语的表达受到重视。

你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说出来之后大家可以讨论。只要你有道理,不问你是谁,不问你有什么其他的动机,你说的有道理,别人就愿意接受。因为这种表达的方式也是跟他们的政治结构有关的。

由于这几点,西方哲学出现了。

出现之后就开始发展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几乎是照这个顺序一层层发展。

所以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为什么重要?

因为他有两句话说明了这样的转变。

第一句,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把焦点从大自然转到人类。

第二句,一个人一生里面没有经过反省的话,这样的人生是不值得的。

就转到一种价值观,你要如何抉择?

而苏格拉底以他自己的生命作为见证,所以在西方成为一个典型的哲学家的形象。

中国方面的出发点不一样。

中国的哲学不管以前怎么样,它基本上重要学派的出现都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那是个乱世,乱世里面最重要的是有危机,就有忧患意识。

你要设法探讨真理,但这个真理一定需要具有实用的价值,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单独做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考。


哲学的表达方式

在西方,第一本哲学的代表作是柏拉图的《对话录》,你从“对话”两个字就知道它里面是一个探讨的过程,先不要说谁对谁错,先进行对话。

对话就有双方——正方、反方,然后设法找到“合方”,就是说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共识。

这就是辩证法的开始。

这也是人类认识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形态。

西方后面连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他学问的发展都是跟这一方面的方式有关。

中国方面的话,你如果没有准备好,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跟别人说。

所以中国古代的学者,他都是先做好家庭作业,我把我想探讨的问题全部搞定了,然后我再来跟别人介绍。

所以你看像儒家,《论语》这本书里面很少有弟子提问,当然这和这本书编辑的过程有关,但是孔子回答学生并没有什么太多讨论的余地。

他年纪比较大,学问比较好,德行比较高,对许多观点都已经凝练成为智慧了。

到孟子的时候也一样,别人问一句,他可以回答半页,代表他们都准备好了。

道家方面更是如此。

你看《老子》一书5000多字而已,没有一个“你”出现,代表老子根本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对象,他只是把自己的心得,或是把一些隐居修炼的朋友的心得整合起来,发表出来。

在庄子的时候就直接讲一句话:“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

认为天下太乱了,太复杂了,没有办法跟他们讲正经的话。

你跟他认真讲正经的话,他听不懂。

所以庄子只好用寓言或是借重古人的话(重言)、随机应变的话(巵言)来表达他的思想。

他们的思想有个特色,都是直接告诉你答案,有点像后面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形态,跟西方那种来回往复的辩论不一样。

西方哲学认识论的性格比较明显。

认识论就是说我能够认识什么?

我是如何认识的?

所以我们看到西方古希腊时代之外,直接到了近代,那种认识论的探讨过程非常的绵密而繁复。

而中国方面认为,你认识了半天,最后还是要实践的,并且大多数人不一定有那个时间和兴趣去探讨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什么是真理。这个真理当然是跟认识有关,但它如果不能够实践,不能改变你生命的品质的话,真理只是说说而已,有什么意义呢?

在西方中世纪1300多年,基本上哲学是为宗教服务的,但是它有一个明显的效果,就是在认识论之外,它的形而上学不是特别发达,而是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能够让西方人都知道有一个形而上学的层次。

宗教里面称它为上帝,那是他们的事情;

在哲学家就把它说成是一个最高层次的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

同时它还有价值论。

宗教当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生的价值观,你可以不接受,但你至少发现不能没有它;

你可以调整内容,你不能完全忽略它。

所以西方来说的话非常巧合,有认识论,有形而上学,也有价值论,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架构。

但问题来了,很少有一个人可以把这三方面全部都掌握住了。

像我们说你要探讨三观,哪一个人可以把三观全部讲透?

如果全部讲透的话,很可能变成一个综合的大杂烩,没有什么特别见解的。

所以简单来说,西方的哲学的发展,你可以分为两方面,有的说是理性论与经验论,但是理性论和经验论都要使用理性的思维的能力

所以这一来的话,你可以把它放在同一组,而另外一组出现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生命的意义问题并不专属于前面两组的任何一组,所以后面才有存在主义,专门针对生命意义的问题去加以探讨,而这个问题最早是交给宗教来解决的。

所以西方存在主义以及后来的发展,只要探讨生命意义的问题,很难摆脱宗教的背景。

当然像尼采来说,他根本就把宗教放在一边了,甚至宣称“上帝死了”。

但这无损于他继续在追求一个形而上学层次的最高的一个境界。

他可以提出“求权力的意志”,再连上超人哲学。

西方到了现在发展到最后还是要强调,伦理学是第一哲学。

这也是我在得到的课程到最后的时候,那个阶段会介绍一位法语系的哲学家叫做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他就说这样的话。

为什么伦理学是第一哲学呢?

甚至取代了形而上学的地位呢?

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要为其他人负责,这是一个地球上的人类必须有的一种理解。

他甚至说:我只有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确定上帝是什么。

另外还有宗教学者,像耶律亚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他就强调:人在本质上都是宗教人,因为你寻求根本的意义。

所以他也提出一些话,像“对存在本身的乡愁”,好像我离家很久了,想念家乡,那个家乡是存在本身。

从古到今,不管有没有宗教,或者有什么样的宗教,或者根本你不信宗教,基本的心态是类似的。

在中国方面,我们常常强调,有资格排上世界哲学的水平的,就只有儒家和道家。

其他的你要谈一谈,谈过就算了,顶多像西方的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这些,中国也能找到几个,但事实上它成不了大的格局,因为它没有2+1的格局。

因为中国最早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你,面对虚无主义的挑战,儒家所面对的是在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因为儒家所面对的时代礼坏乐崩,天下大乱,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行善避恶,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危机。儒家跟你说你要真诚,由内而发产生力量,讲人性向善这些。

所以就解决了,至少暂时有效地遏阻了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

那么道家呢?

道家的野心更大,他要面对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

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就这样的一句话。

在古代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仍的阶段,人的生命毫无保障,一打仗就是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丧命,请问:存在有何意义呢?

老子和庄子对我们说,道让我们存在,我们已经存在了,那就好好珍惜存在的阶段,只要做一件事就够了,就是设法悟道。

所以这是道家的一种“悲愿”,希望能够化解存在上的虚无主义。

这双重虚无主义的挑战,有儒家、道家来分别面对,所以形成了中国整个文化的传统。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从秦始皇之后,就有帝王专制的一个政治体制,一直到清朝末年。

换句话说,这2000多年之中,没有真正的儒家与真正的道家。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今天中国的哲学要发展,一定要设法再一次文艺复兴,回到原始的儒家、道家,这样才有机会。

就像西方曾经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进行文艺复兴运动,回到了古希腊与罗马初期的人文主义,所以后面才有澎湃发展的人文主义的精神。

中西哲学的共同点

我们前面说到,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出发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有共同的地方。

所以我常常把“什么是哲学”归纳为三点:

第一,培养智慧;

第二,发现真理;

第三,印证价值。

这三方面,三个词都可以用来描写什么叫做哲学,什么叫做爱智慧。

第一个,培养智慧一定是共同的,你不可能再局限于那种片片段段、每天变化的信息,也不可能再困守于分门别类的知识而已,因为你是一个人,你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你当然需要有三观。

所以培养智慧对西方、中国都是一样。

但是西方比较偏向于第二个——发现真理。

从古希腊时代起,“真理”跟“发现”这两个词其实是一个字根,甚至是一个字。

真理就是发现,发现就是真理。

那怎么办呢?你为什么不能发现呢?

因为你自己本身作为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成见作为遮蔽,所以你要把成见拨开。

但是后面到尼采之后,真理观开始改变了,到后面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就把这个真理当作“开显”,他要回到原来的希腊文的意思,不要局限于近代以来的科学真理。

回到那个意思之后还不够,还要能够去接触到实践的世界。

所以发现真理西方比较侧重,但它也有它慢慢的转变过程。

中国方面比较偏向第三个——印证价值,就是你实际上如何去做呢?你学了儒家之后,生命没有改变的话,等于没有学过。你学了道家之后,思想没有提升的话,等于浪费时间。

我们在学西方哲学的过程,对西方哲学已经慢慢了解到一个程度了。那么相对的要有信心,因为中国这么伟大的传统,当然有自己的哲学。

双方对照的时候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最后还是要归结到实际的、现在的、21世纪的人生。

所以我们可以来重新完整地思考一下中国的哲学怎么回事。

以西方哲学作为对照点,我们看看双方各自的特色,看能不能够互相为用,取双方的优点,然后再创造新时代的哲学。

欢迎留言提出你的问题或分享你的观点


世界六大文明原典选读(台版繁体中文版)1套6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