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0.噎 膈

 学中医书馆 2018-11-24

  噎膈是吞咽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分而言之,噎指吞咽食物时梗噎不顺,膈乃膈阻不通,饮食不下。噎轻而膈重,噎是膈之始,膈为噎之渐。 <千金衍义)日: “噎之与膈,本同一气,膈证之始,靡不由噎而成。”故可统称噎膈而合并论述。
  本症在<内经)中称“膈”、“咽噎”、“膈塞不通”。(诸病源候论)则有“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五噎之分。(肘后方)又有“忧膈”、“寒膈”、“热膈”、“气膈”、“恚膈”等五膈之别。
  噎膈与反胃,虽均有呕吐,但概念不同。噎膈病位在食道胸膈之间,胃口之上,食物未曾入胃,以食不下或食入即吐为主症。反胃病位在胃,食已入胃,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后即吐。所以赵献可在(医贯.噎膈论>中曰:“噎膈,反胃……各个不同,病源迥异,治宜区别,不可不辨也。”另外,梅核气亦有咽中梗塞不顺感,但无饮食不下之苦,与此症不难辨识。
  常见证候    
  痰气互结噎膈:吞咽梗塞,情志抑郁,失眠多梦,胸膈痞满隐痛,大便艰难,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瘀血内阻噎膈:食入复出,甚则水饮难下,胸膈疼痛,体质消瘦,肌肤甲错,舌青紫,或带瘀斑,脉细涩。
  气虚阳微噎膈:饮食不下,泛吐清涎,面色咣白,虚浮,形寒神疲气短,脘腹胀满,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阴虚津亏噎膈:饮食不下,吞咽梗塞,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心烦胃热,大便干结如羊矢,小溲短赤,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1.痰气互结噎膈与瘀血内阻噎膈:二者均为实证,多由情志所伤而致。
   但前者属忧思伤脾,后者为恚怒伤肝。
   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湿聚,湿聚则痰生,痰气交阻, 胃气不降,食道受阻,故饮食难下,致成噎膈。若因恚怒伤肝,肝气郁结,血随气滞,失于流畅,积瘀不化,阻塞食道,发为噎膈。两证均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
   鉴别要点:
   前者胸膈疼痛较后者为轻,瘀血内阻的舌青紫,脉涩滞与痰气交阻的苔薄腻,脉弦不涩区别较明显。治疗上,痰气互结,宜开郁润燥化痰,方用启膈散加减;

    启 膈 散
沙参9克 丹参9克 茯苓3克 川贝母4.5克(去心) 郁金1.5克 砂仁1.2克 荷叶蒂二个 杵头糠1.5克  
1.若嗳气呕逆明显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等,滴入姜汁,或以入乳磨沉香冲服以降逆和胃;
2.若泛吐痰涎,加法半夏、陈皮,或噙化玉枢丹以和胃化痰;
3.若气郁化火者,加大黄、莱菔子等,以通腑降浊,利气化痰,俣不可多服、久服,以免更劫其阴。
    (《医学心悟》卷3)
    [组成]  沙参三钱(9g)  丹参三钱(9g)  茯苓一钱(3g)  川贝母去心一钱五分
(4.5g)  郁金五分(1.5g)  砂仁壳四分(1.2g)  荷叶蒂二个(3g)  杵头糠五分(1。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理气开郁,润燥化痰。
    [主治]  噎膈。吞食时自觉食管梗塞不舒,胸膈痞胀隐痛,嗳气则舒,干呕或泛吐
痰涎,或伴大便艰涩,15干咽燥,形体逐渐消瘦,舌红苔白,脉细弦。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噎膈,是由于抑郁日久,气结而津液不能输布,反聚成
痰,气郁痰阻,通降失司,胃中干燥,以致咽下梗塞,甚则疼痛;肝失疏泄,气郁
不畅,则胸膈痞胀,嗳气则舒;胃气失于和降,故干呕或泛吐痰涎;津亏血燥,故
大便艰涩,口干咽燥,形体逐渐消瘦。舌红苔白,脉象细弦,亦为肝郁气滞,阴亏津少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气滞痰凝,津液不足之证而设,所以治疗本证,不能复以温
燥之品,再损其液,宜用润燥解郁,化痰开结之法治之。方中沙参清胃滋燥而不腻,川
贝解郁化痰而不燥,二药重用,可润燥化痰,解郁开结,共为君药。郁金行气开郁,祛
瘀散结;砂仁壳行气畅中,和胃止呕,同为臣药。茯苓渗湿化痰,健脾助运以资气血生
化;杵头糠开胃下气,善疗卒噎;丹参活血消瘀,以助散结;荷蒂升阳健脾,祛湿和
胃,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开郁,润燥化痰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刚柔相济,理气开郁与润燥生津同用,行气而不燥;二是
气血痰兼治,行气化痰与活血消瘀并施,使诸郁解而关格开;三是升降并用,诸降逆开
结药中伍以一味升阳的荷叶蒂,以助气机升降之复。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适用于噎膈初起的痰气交阻证,使用时以吞咽梗阻,嗳气稍舒,
口干咽燥,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嗳气呕逆明显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等,滴人姜汁,或以人
乳磨沉香冲服以降逆和胃;若泛吐痰涎,加法半夏、陈皮,或噙化玉枢丹以和胃化
痰;若气郁化火者,去砂仁,酌加黄连、山栀、金果兰、山豆根等以清热利咽;若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莱菔子等,以通腑降浊,利气化痰,但不可多服、久服,以
免更劫其阴。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食管癌早期、食管炎、食管憩室等辨证属于气郁痰阻,通
降失司者。
  [使用注意]  若瘀血内结,饮食格拒不下,呕出物如赤豆汁,或阴津枯槁,形体瘦
弱,舌质光红,或气虚阳微,形瘦神败者,不宜使用本方。

瘀血内阻,宜养血活瘀开结,方用通幽汤加减。

  通幽汤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1.腹胀明显者,加瓜蒌、川楝子、枳壳。
2.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番泻叶。
3. 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
4. 疼痛剧烈者,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方剂来源  金。《脾胃论}。
   组成与用法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养阴,升清通便。主治阴虚瘀血所致的幽
门不通、噎膈便秘等症。     
卜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胃炎,食道痉挛,膈肌痉挛,幽门梗阻,胃
癌,食道癌;也用于治疗肠粘连,术后肠麻痹,老年性粪便梗阻,产后便
秘,慢性咽炎等病症。例如。
    (1)胃炎  本方加木香、蒲公英、黄连、白芍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炎60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名实用中医内科
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胃窦炎  本方加减,治疗J22例。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
阴虚,加麦冬、石斛;血虚,加首乌、白芍。结果:显效46例,好转53例,
无效23例(哎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膈肌痉挛  本方加丹参、代赭石治疗。患者因膈肌痉挛而致
呃逆,反复发作5年不愈。结果:服药2剂,呃逆减轻,能进饮食;再进
10剂后呃逆平息,各种症状均消失(<<广西中医药)1990年第4期)。
    (4)食道癌  本方加减治疗。早期,加蒲公英、苦参、瓜蒌、山慈
姑、夏枯草、穿山甲、蜀羊泉等软坚破瘀;中期,加党参、黄芪,白术,黄
精、川贝、郁金、代赭石等益气消肿,晚期,加山药、女贞子、石斛、麦冬、
乳香、没药养阴止痛。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5)肠粘连性肠梗阻  本方加莱菔子、大黄、枳实等,治疗145例。
结果:总有效率80.6%,有效病例一般服药2—3剂能大便通畅、腹
痛缓解(《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术后肠麻痹  本方加大黄、木香、莱菔子等,治疗i24例。结
果:痊愈98例,有效9例,无效17例(《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7)产后便秘  本方加减治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阴
虚甚者,加首乌、桑椹子;气滞甚者,加瓜蒌皮、枳实、厚朴;阳虚甚者,加
肉苁蓉、胡桃肉等。常能取得良好效果(宜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8)慢性咽炎  本方加瓜蒌、竹茹治疗。结果,服药3剂,咽部不适
感大减;再服5剂,各种症状均消失<《广西中医药>1990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阴津不足所致的病症。方用
桃仁、红花破血行瘀,配以生地、当归滋阴润燥,升麻升清降浊,桃仁又
能滑肠通下,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脉细涩、
舌暗苔灿,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腹胀明显,加瓜蒌皮、川裸子、枳壳;大便硬结,加大黄、芒
硝、番泻叶,气虚甚,加党参、黄芪,白术;疼痛剧烈,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导滞通幽汤  (《兰室秘藏}),即本方加槟榔组成;功能养血祛瘀。
理气导滞,主治气滞血瘀、阴血亏虚所致的幽门不通、腹胀便秘等。

  2.气虚阳微噎膈与阴虚津亏噎膈:二者均为虚证,多出现于疾病的后期。
   前者因痰阻与血瘀日久,脾肾两亏,脾气虚则难以运化,肾阳衰则难以温化,气虚阳微不能化津,故泛吐清涎,饮食难下形成噎膈。
   后者由气郁化火,及久服辛辣燥热之品,消烁胃阴,或酒色过度,耗伤精血。阳明燥土不获濡润,上则食道干枯,饮食难下;下则大肠燥结,便如羊矢。
  
   鉴别要点:
   气虚阳微者有阳虚寒象足征,如形寒面白,泛吐清涎等。治宜温补脾肾,降逆和胃,方用补气健运汤。

健运汤
歌诀
健运汤中参麦知,气虚腿臂连腰痛;棱莪乳深与归芪,补气扶元瘸自治。
组成;生黄芪六钱,野台参、当归、寸麦冬、知母、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三钱,莪术、三棱各一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用;健脾助运,祛湿止泻。
主治气虚腿疼、臂疼;腰疼。
附注此方减麦冬、知母三分之一,合数剂为一剂,轧细炼蜜为丸,名健运丸,治同前证。
方论选录《金匮要略》:“健运汤治脾失健运之久泻。党参、茯苓各20g,白术、甘草、淡附片、广木香各10g,干姜6g,白芍15g,黄连3g。健脾助运,祛湿止泻。”
各家论述
从来治腿疼臂疼者,多责之风寒湿痹,或血癍、气滞、痰涎疑滞。不知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俗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为功也。愚临证体验以来,知元气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极少。故凡遇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眷,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奏效也。
   阴虚津亏者则有阴虚热象可稽,如皮肤干枯,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或五汁安中饮加味。

  沙参麦冬汤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温病条辨》卷1)
    [组成]  沙参三钱(9g)  玉竹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冬桑叶一钱五分(4.5g)
麦冬三钱(9g)  生扁豆一钱五分(4。5g)  天花粉一钱五分(4.5g)
    [用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功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  燥伤肺胃阴分证.咽干口渴,或身热,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来细数。
    [病机分析]  《温病条辨》指出本方主治证是燥伤肺胃阴分,可理解为其人素体阴
津不足,更因秋令感受燥邪,致燥伤肺胃津液。盖肺为燥金之脏,外合皮毛,燥邪侵
袭,首当其冲,复因素体阴虚,内外相合,故致燥伤肺津。肺为胃行其津液,肺津损伤
过甚,必进一步燥伤胃津,故秋燥伤人,初则邪犯肺卫,继而燥伤中土,终致肺胃津液
损伤。肺津被耗故咽干,胃液损伤故口渴,而舌红少苔及脉细数,则系阴津受伤之征;
或见身热者,阴虚则内热也;或见干咳少痰者,肺阴损伤,肺失清肃也。
    [配伍意义]  本方证的病机为燥热伤津,肺胃受损,故治当清养肺胃,甘寒生津。
方用沙参、麦冬与桑叶共为君药,其中,沙参味甘微苦而性寒,有养阴清肺之功,《神
农本草经百种录》谓:“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
滋肺者,又腻滞而不能清虚热。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
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非此不能清也。”麦冬亦系甘寒之品,入肺胃经,可滋养
肺胃津液,合沙参则生津液而清燥热之功益彰。然燥热为病,终属外邪,,故又用桑叶专
清燥热,并辛凉宣散以祛之。如此,沙参、麦冬与桑叶相伍,则扶正与祛邪兼顾,用药
十分周到。玉竹、花粉为臣,玉竹甘平,养阴润燥,滋而不腻5花粉清热生津,此两药
相配可加强君药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之功。胃液既耗,运化必受影响,’而且养阴清热药
物亦有滋腻损伤脾胃之弊,故又用生扁豆健脾胃而助运化,同时又寓培土生金之义,是
为佐药。生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用作使药。诸药相配,共成清养肺胃,育阴生津之效。   
    本方在配伍特点上,是以甘寒养阴药为主,配伍辛凉清润和甘平培土药品,全方药
性平和,清不过寒,润不呆滞,而清养肺胃之功甚宏,真乃王道之制。    .
    [类方比较]  沙参麦冬汤与清燥救肺汤功用、主治相近,但清燥救肺汤证燥热较
重,以燥热伤肺,失其清肃,气阴两伤为主,故治疗着重清燥救肺,止咳平喘;本方证
燥热较轻,以燥伤肺胃阴津为主,且无气逆见症,故治疗重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临
床应区分轻重,辨别病位,根据邪正双方的消长情况,择宜选用。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清养肺胃之代表方,原为秋燥损伤肺胃阴液而设,现代广泛
用于温病乃至杂病中肺胃阴伤的病证。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曰:“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久热久咳,说明病久不愈,阴
虚而生内热,且虚热灼肺,失其清肃,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现临床尚可作如下加减:
咳嗽较重者,加贝母、杏仁等;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大便燥结,加全
瓜蒌、火麻仁;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人梨汁而服。
  3.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胃炎、糖尿病等,辨证属于肺
胃阴虚者。

五汁安中饮
处方牛乳60毫升 韭汁 生姜汁 藕汁 梨汁各10毫升
功能主治养血润燥,消瘀化痰。治火盛血枯,痰瘀互阻,致患噎膈,吞咽梗涩而痛,饮水不下,食物难进,食则吐出,夹有粘液,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胸背灼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欲饮凉水,舌红而干,脉细而数。
用法用量上药和匀,少量频服。
摘录《新增汤头歌诀》引张任侯方

   噎膈一症,历来被视为危重病候。患病初期多属实证,渐至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实者气郁、痰凝、血瘀互为因果,结于食道;虚者不外乎气虚、阴枯。尚有虚实交错者,病情自更复杂,因此临床治疗,徒举一法往往难以奏功。当权衡虚实程度,辨证论治。另外,畅怀无忧亦是促进噎膈转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还需忌房事,调饮食,才能更好的提高疗效。

  [文献别录]
  <杂病广要。膈噎):“治疗之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
  <玉机微义>:“夫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膈胸痞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大便燥结如羊矢,似属血热;然服通利药过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结者,当补血润血而自行。有因火逆冲上,食不得入,其脉洪大有力而数者,或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当清痰泄热,其火自降。有因脾胃阳火亦衰,其脉沉细而微者,当以辛香之药温其气,仍以益阴养胃为之主,非若<局方)之惟务燥烈也。若夫不守戒忌厚味房劳之人,及年高无血者,皆不能疗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