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马公司早期提出的宇宙神五演进发展计划就非常完美

 高凉陈君 2018-11-24

对于人类的“一次性火箭”研制发展历程而言,阿里安四、长征三号乙、宇宙神3与宇宙神5这几款火箭绝对是“如何努力扩展运力覆盖区间”的经典设计范例。

    
倒是后来研制的阿里安五与长征五火箭却走入了发展演进的失败歧途,运力覆盖区间的扩展就远远没有前辈阿里安四与长三甲系列火箭那么容易与成功。这其实也是今天的阿里安五火箭之所以被阿里安六火箭所取代,长征五号火箭之所以被“新5米直径煤油主芯级火箭”所取代的最重要核心根源。

    
事实上美国目前研制中的火神火箭就还有一个前辈,就是“宇宙神5火箭的第二阶段演进计划方案”。

    
当年美国洛马公司就有设想未来要研制直径达5 4米的“新宇宙神五主芯级”,这一款火箭就计划要使用2RD180煤油发动机来研制,光杆火箭的起飞推力就达到800吨,捆绑上不同数量的固体燃料助推器后,LEO运力就可以提升到40吨的区间、GTO运力也可以提升到18吨的区间。但如果改为捆绑上4枚目前版本的宇宙神5火箭所使用的38米直径的CBC液体推进模块为助推器,其起飞推力将达2400吨,LEO运力将提升到80吨左右、GTO运力将提升到36吨左右。

     
至于要研制LEO运力达100吨以上的巨型火箭的话,洛马公司当时也提出了“宇宙神5第三期演进计划设想”。即就是要并联使用4RD180煤油发动机研制直径8米左右的全新主芯级,光杆火箭起飞推力就达1600吨,之后再捆绑上航天飞机级固体燃料助推器2枚(或者4枚),就可以得到运力达到阿波罗时代土星五级别的巨型火箭。

    
问题是在推进星座载人重返月球工程时,NASA高层对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演进计划”都不感兴趣,最后却选择研制全新的战神1与战神5火箭。结果奥巴马一上台,战神1与战神5火箭研制方案也接着被抛弃掉,彻底“完蛋”了。

    
坦率而言,高凉陈君认为如果当年星座工程选择的火箭发展路径一旦是“宇宙神5的巨型版本”的话,后果绝对会比基于RS68氢氧发动机研制的战神5火箭构型要好得多。毕竟由于煤油的密度天生就要比液氢要大得多,选择了使用4RD180发动机并联研制主芯级,火箭直径只要8米左右就可以。

 

这可就要比研制战神5火箭的10米直径主芯级要容易太多,也能够节省下大量的研制开发经费,最后也必然更有机会从奥巴马的“预算砍刀”下死里逃生。

 

至于后来由于与俄罗斯关系恶化,RD180煤油发动机停止进口,洛马公司由于有“巨型版宇宙神五火箭”的存在,十有八、九也会让美国洛克达因公司必须推进实施RD180发动机的“美国国产化工程”。再不行,也还会全力支持洛克达因公司研制今天的AR1煤油发动机。从而努力将美国8米直径的煤油主芯级巨型火箭“死撑下来”。毕竟巨型火箭的生产设施与发射设施要彻底更换的难度与经济成本也更大,要抛弃重来就万万不可能了。

    
而且这一款火箭未来要改进升级为“可重复使用火箭”也极为方便,因为8米直径的煤油主芯级,完全可以轻易改为使用7250吨级推力的AR1煤油发动机并联来研制主芯级,如此起飞推力不过1750吨而已。

    
因此,历史其实已经给予了美国洛克达因公司太多的“长久生存机会”了,问题是洛克达因公司就是“死抱”SSMERS68氢氧发动机不放,最后也只能够“一败完败”。

    
其实,当年(公元2000年左右)普惠-洛克达因公司如果能够主动点,不那么扣扣索索,自己“亏点”也积极努力推动RD180煤油发动机的“美国国产化工程”,那么今天洛克达因公司的命运可就要好太多了。

 

事实上美国洛克达因公司一直以来都对发展煤油发动机抱有“极大的敌对抵触心态”,这也许与生产煤油发动机的利润率低下、卖不上“好价钱”有着深层的关系。毕竟当年向美国政府卖一台SSME氢氧发动机就能够挣5000多万美元,而“国产化”RD180煤油发动机后,1RD180发动机也只能够卖2000多万美元,洛克达因公司当然只会选择生产造价昂贵的SSMERS68氢氧动机来割美国国家的“肉”来自肥了。

    
即洛克达因公司已经是典型的“店大欺国”,我“大洛克达因公司”从来都只研制与生产“最昂贵的氢氧火箭发动机”,你美国政府“爱买就买、不买就滚”。

 

否则高凉陈君始终无法理解洛克达因公司为何致死也不愿意主动复产F1巨型煤油发动机与“国产化RD180煤油发动机”的根源何在。

    
因此,今天在太空探索公司与蓝色起源公司的崛起打击下,洛克达因公司“死了就死了”。因为这一家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存在极大的“深层次问题”,未来破产倒闭也不值得世人同情。

 

RS84RL60J2X到今天的AR1发动机,这几十年来洛克达因公司至少“坑”了美国政府近100亿美元的火箭发动机研制开发经费,但最后都“一事无成”,造成了大量的“沉没投资成本”。

    
高凉陈君当年对J2X巨型氢氧发动机的初始研发投资成本就高达12亿美元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厮那里是“公司”,完全就是“洛克达因研究院、洛克达因设计局”;绝对是“纯之又纯的美国国企风格”,完全是“为了研发而研发”的家伙。至于最后研发的东西有没有变成“可用的成熟产品”,我“大洛克达因研究院”就不管了。

 

陈天(高凉陈君)

 

2018-11-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