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思明居士 2018-11-24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中东局势

当德国夺取克里特岛之后,英国人最担心的是,德国和意大利在巴尔干及北非得手后,会利用已夺取的地中海北部具有海空优势的出发阵地,摧毁英国在整个中东的统治地位。英国人认为,与他们结盟的伊拉克在4月3日发生的政变足以证明德国人正在做着这方面的准备。政变使亲德的盖拉尼成为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统治者,虽然新政府一再向英国人保证恪守同盟国义务,但丘吉尔还是立即意识到英国在伊拉克即将面临的严峻形势。如果德国占领了伊拉克,那么不仅意味着英国将失去宝贵的石油资源,德国空军还可以借机将英国与印度的空中联系轻易切断,更为严重的是,英国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威信将因此荡然无存,这对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地国家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为此丘吉尔派出“赫尔姆斯”号航母和两艘皇家海军巡洋舰运载着第10印度师2旅于4月29日在巴士拉登陆伊拉克。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英军

面对源源不断登陆的英军,盖拉尼意识到英国人已决定对伊拉克动手。他决定抢在英国陆军到达巴格达之前,提前占领近在咫尺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以期迫使英军在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北犯。为此盖拉尼调集了拥有大量野战火炮及63架各式战机的9000伊拉克军队,企图将只拥有36架战机及1350名英军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一举夺下。但处于防守弱势的哈巴尼亚英国守军果断地在5月2日凌晨率先发动了攻击,战术水平明显与英军存在代差的伊拉克军队虽然拥有着在当时还算不错的武器装备,但显然对英军的进攻在心理上准备不足,伊军顿时陷入混乱,伊拉克军队的指挥者们不敢贸然发起直接攻击,决定采用炮火及飞机轰炸的方式,意图在解决英国守军的防御力量后再发起地面攻击以避免自身部队的损失。但是经过数日的激战后,哈巴尼亚虽然仅剩4架教练机尚能出动,其余战机都已损失殆尽,但英军的猛烈攻势,给伊军造成了严重的错觉,使他们认为对面的英军是一支强大的军队。最终被英军打怕的伊军在5月6日选择了撤退,这也使得伊拉克军队失去了唯一能够攻占哈巴尼亚的机会。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德国空军

就在伊军错失攻占哈巴尼亚的当天,德国空军上校沃纳·容克被希特勒紧急派往伊拉克。在容克上校调集14架梅塞斯密特-110C型战机、7架亨克尔-111H轰炸机、20架容克-52/3m型运输机及数架容克-90轰炸机匆匆涂上伊拉克空军标志,取道希腊、叙利亚飞抵伊拉克的时候,显然对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伊拉克局势了解不多。当5月11日,这支陌生的机群飞临巴格达机场上空时竟遭到惊慌失措的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拦截。一架亨克尔轰炸机被击落,负责与盖拉尼联络的德军联络官布伦伯格少校当场身亡。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英军攻占巴格达

半个月后,姗姗来迟的意大利空军第155中队11架“菲亚特”C.R.42型战斗机在墨索里尼的催促下,也飞抵伊拉克加入了德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的到来,虽然对英国空军造成极大威胁,压制了英国空军的作战优势,但由于此时英国陆军在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德、意战机显然对此完全无能为力。当英国人切断巴格达通往摩苏尔的大道并从北面准备包抄巴格达后,盖拉尼率其政府的主要成员匆忙逃离了巴格达,于5月29日流亡伊朗。英军自4月29日开始登陆巴士拉至盖拉尼流亡伊朗前后刚好一个月,因此这场战争又被称为“30天战争”,夺取巴格达的英军随即重新组建了亲英政府。

二战德国伊拉克之战——无奈的伊拉克战场-德国空军不败而败

德国军工业

率先获得伊拉克政府倒台消息的意大利人迅速的于次日即从伊拉克完整的撤往叙利亚。而德国航空队则没那么幸运,由于获知消息过晚,撤离工作准备不足,所有来不及撤离的14架梅塞斯密特-110战斗机、5架亨克尔轰炸机和2架运输机都被就地炸毁,德国航空队最终采用徒步的方式在6月10日撤到了叙利亚。伊拉克战役,虽然从表面上看,德国的损失似乎不大,但却使得德国在整个中东阿拉伯地区的地位就此一落千丈,由于希特勒过于专注进攻苏联而忽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他丧失了本可以在中东推翻英国的统治获得中东这个连接东西方极佳的战略位置,也使他获得梦寐以求石油资源的希望变成了泡影,并最终促使他不得不为了苏联的油田继续推行计划已久、代价高昂的巴巴罗萨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