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学概念·汉魏风骨

 江山携手 2018-11-24
古代诗学概念。指汉魏诗歌爽朗有力的动人风貌。语见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见修竹篇序》:“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汉代乐府诗语言质朴,不事雕采。无名氏古诗和传为苏武、李陵所作的离别诗,虽较乐府诗多文人气息,但仍自然浑成,难以句摘;其情感表现或委婉深沉,或奔放激烈,都富于感染力量。至建安时期诗作,虽已开始从事华藻,注意字句锤炼和景物描写,但因当时文人遭遇乱离,感时忧国,其情感尤为强烈,且自觉接受汉代诗歌影响,故仍呈现慷慨多气、明朗劲健的动人风貌,并不显得雕琢纤巧。至正始时期(曹魏后期),嵇康、阮籍处于曹魏与司马氏集团的争权倾轧之中,满怀忧患之感而无可告诉,乃一发之于诗歌。阮籍《咏怀》尤为深沉。虽其政治方面的忧愤不能明言,后人乃有归趣难求之叹,但其中大部分作品的语言风格仍质朴有力,情感表现仍鲜明动人。总之,汉魏诗具有情感表现明朗、语言比较质朴的共同艺术特点。西晋诗声色渐开,讲究排偶、藻采,雕琢气息渐浓,比较缺少爽朗动人的情感力量。东晋玄言诗多以《老》《庄》理语入诗,表现士人夷泰心情和对于玄理的体会,情感寡少,平淡乏味。刘宋诗声色大开,语言雕琢更甚于西晋,殊少浑朴自然之气。齐梁诗尤为柔靡采丽。当然晋宋以来也有成就卓著的诗人,但诗坛风貌确与汉巍之明朗劲健不同。陈子昂倡言复古,乃标举汉魏,实是改革诗风的又一响亮口号。其后盛唐诗人也自觉学习建安。汉魏风骨在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