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南山友 2018-11-24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晨钟暮鼓悠荡千年,青灯古佛恍如隔世

佛教传入湖南,是在西晋初年。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僧人竺法崇从会稽郡剡县(今浙江嵊州)来到长沙,在岳麓山兴建了“湖湘第一道场”麓山寺,开始了佛教在湖南的传播。东晋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湖湘地区的影响逐步扩大,寺庙也越建越多。如衡山法轮寺、会善寺、无碍寺,巴陵(今岳阳)君山寺、圆通寺,龙阳(今汉寿)净照寺,为东晋时所建;衡阳国清寺(有上、中、下三所寺庙)、雁峰寺,衡山衡岳寺(又名善果寺、大明寺)、方广寺,攸县证果寺,武冈天宁寺等,为南朝时所建。

道教传入湖南,比佛教稍晚。东晋太宁四年(326年),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的女道士魏华存,到衡山结庐修道,被视为道教正式传入湖南的标志。但也有史料称,衡山早在西晋时就建成了栖真观、南岳观等道观。南朝时,衡山又建了太平观、九仙观。湖南其它地方也建成了一些道观,如巴陵青霞观、醴陵登真观、长沙陶公庙等。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的长沙陶公庙,据传是东晋大臣陶侃之孙陶炎、孙侄陶桓结庐修道之处。

随着佛教与道教的三湘四水的传播,两教之间的争斗也随之出现。最典型的案例是南朝陈时期南岳衡山的佛道冲突。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晨钟暮鼓悠荡千年,青灯古佛恍如隔世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佛教天台宗第二代祖师慧思(若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则慧思为天台宗三祖),率40余僧徒从光州(今河南潢川)南下,入住南岳衡山。慧思是河南上蔡人,俗姓李,15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以后游化各州,声誉远播。关于慧思南下的原因,常见的说法是受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被迫南下,但这种说法明显有误。因为北周武帝下令灭佛是在建德三年(574年)五月,此时慧思已南下衡山6年之久。而且,慧思南下前曾在光州游化历时14年。光州当时是北齐的地盘,并不属于北周。北齐直到577年才被北周攻灭。实际上,慧思南下衡山的主要原因是遭同门排挤。当时北方地区佛门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慧思多次遭到迫害,甚至被人下毒。为躲避同门谋害,慧思不得不南逃,先是逃至光州,后来再到衡山。据说慧思南下前,冥冥之中曾有声音指引说:“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也。”虽然这事极有可能是慧思为鼓动僧徒南迁编造出来的,但也说明了慧思南下的目的地很明确。

南岳衡山是道教圣地。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当时衡山的道教势力比较强大,对初来乍到的慧思自然十分排斥。于是,以慧思为首的僧人,与以南岳九仙观道长欧阳正则为首的道士,为争夺南岳展开了一场激烈冲突。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为给自己入住衡山找一个正当理由,慧思先将一具枯骨和一些僧用法器埋在地下。然后当着道士的面,将遗骨和法器挖掘出来。接着宣称,自己此前的“一生”、“二生”都曾在衡山出家修行,现在已是第“三生”,还将继续在此修行。今南岳福严寺的“三生塔”,据传是慧思死后的埋葬之处。

道士们当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既然慧思瞎编故事,那就将计就计,反咬他们一口。道长欧阳正则也安排人偷偷将一些兵器埋在山上,然后诬陷慧思私藏兵器,是北齐派来的间谍。为把事情搞大,欧阳正则还带领14名道士赴京城告御状。当时南方地区的政权是陈朝。陈宣帝刚刚废掉他的侄儿陈伯宗,自立为帝。陈宣帝接状后,立即派人前往衡山调查。由于双方各说各话,都没有确切证据,自然查不出什么结果来。

为洗脱间谍的嫌疑,慧思决定亲赴京城,面见皇帝。《续高僧传·慧思传》中说,慧思入京后故意显露了几手,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前往瓦官寺时,袈裟遇雨不湿,鞋子遇泥不污,令人惊异。连当时的大都督吴明彻,都成了慧思的粉丝。《佛祖统纪》中更是将慧思进谒的情形描绘得神乎其神,说慧思乘空而下,有菩萨的庄严之相。本来就崇信佛教的陈宣帝,见此情景,二话没说,就相信了慧思。陈宣帝于是下令以诬告罪处死欧阳正则等道士。没想到慧思反替道士求情:“害人之命,非我所愿。请求皇上放道士归山,给僧人当奴仆,作为惩罚。”陈宣帝答应了慧思的请求,将14名道士放还衡山,给僧人当奴仆,并赐14道铁券为凭。事后,慧思在南岳立了一块刻有《陈朝皇帝赐南岳思大禅师降伏道士铁券记》的石碑,铭记此事。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以佛教完胜而告终。此后,佛教势力主宰南岳,道教退居次要地位。

佛道之争,本质上是争地位、争资源。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为能在中国立足,早期曾主动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相结合,互相利用。有人还编出了“老子化胡”之说,称道教始祖老子,曾西出函关,到达西域(广义的西域包括中亚、西亚和印度半岛),对胡人实行教化,故佛道两教有着共同的渊源。但是,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自然要正本清源,不再承认老子化胡说,只尊崇佛祖释迦牟尼。而道教为打压佛教,则坚称老子化胡是历史事实。西晋道士王浮还专门撰写了《老子化胡经》,作为道教高于佛教的依据。于是就有了佛道之争。

然而,决定佛道之争输赢的,却并不是哪种宗教更高明,而是皇权。皇帝尊崇佛教,道教就受冷落。皇帝喜好道教,佛教就遭排斥。所以,不同时期佛道两教的起伏沉浮,实际上都是皇权意志的体现。(文/谢志东)

南陈南岳佛道冲突:陈宣帝判道士给僧人当奴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