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四)

 书蠹之家315 2018-11-24

空间结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比较

 

    由于空间结构思维的材料(思维加工对象)主要是表像,而表像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因此人们往往容易把它和使用客体形象作为加工对象的动物思维方式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对这种混淆必须加以澄清。

 

    如前所述,思维是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经历几百万年进化而获得的一种特殊机能。思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说,思维总是和问题求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就是问题求解。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枣对各种不同事物进行辨别、对事物的某种性质进行判定、对所处境遇作出决策、对面临问题确定处理或解决的方案……等等,都是不同情况下要求作出判断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能否作出正确判断,也就成为是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即思维能力的主要标志。由此观点出发,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动物也有类似人类的思维,并列举了大量的例证。

 

    例如,动物一般都具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食物,能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危险之中从而能及时逃避(如老鼠遇见猫)。愈是和人类相近的动物,这方面的能力就愈强。威廉·卡尔文指出[13],一般的狗不能解开将其系于某根柱子上的皮带,但是黑猩猩则有可能。在铁笼的门上安一个象系狗皮带一样的揿扣足以将猴子们锁在里面,即使它们够得着去拨弄揿扣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黑猩猩在这种情况下则会设法弄开它。所以对于黑猩猩,你必须用铁锁而且不能把钥匙留在里面。

 

    上述各种事例有力地证明许多动物(尤其是和人类同属灵长目的动物)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即具有思维。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动物的思维和人类所具有的空间结构思维还是两码事,因为这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动物思维是完全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思维材料(思维加工对象)只能是当前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当前的事物一旦消失,感知的形象即不复存在,思维也就中断。而人类的空间结构思维,不仅可以使用当前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材料,还可以使用表像(而且主要是用表像)作为思维材料。如上所述,表像虽然也由感知觉产生,但它可以脱离当前的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因而可以对它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感慨和想象等),仅仅利用当前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就不可能进行这一类的加工。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灵长目动物中和人类最相近、且具有最高级动物思维的黑猩猩来进行论证。

 

    著名的心理学家科勒(W. Kohler)曾在特纳里夫岛上用4年时间对黑猩猩作过有关动物思维能力的大量实验。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在一个铁笼子的顶上悬吊着香蕉或其它食物,然后给黑猩猩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它利用这些条件把食物弄到手。这类条件可以是一根长竹杆,或几段能连接起来的短竹杆,也可以是一些能够堆起来和爬上去的箱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探、失败、思考后,黑猩猩最终学会通过用长竹杆(或是把几段短竹杆连接起来,或是把几只箱子垒在一起再爬上去)等方式来获取吊在笼子顶上的食物。

 

    上述实验证明,黑猩猩的确具有运用简单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的人因为这不属于逻辑思维,就楞是否认或不承认这种思维能力,我们认为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个使科勒感到很困惑的问题是,他始终无法让黑猩猩学会把树上正在生长着的一根树枝折下来,用于勾取它够不着的食物[2]。原因在哪里呢?科勒没有找到答案。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心理学家仍无法对此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黑猩猩运用的思维材料是对事物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而不是表像。在黑猩猩当前的感知觉中,树枝和树干是连成一体的,若不运用表像来思维,就决不可能在它的大脑中对的形象进行分解(把树枝的形象从一棵树的整体中分解出来);而对于人来说,由于他可以使用不受当前具体感知对象限制的表像作为思维加工对象,因而能够很容易地作到这一点(只需进行表像分析这类简单的心理操作就可以完成)。这正是人类的空间结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根本不同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外心理学界在关于动物有没有思维,以及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有何区别的问题上产生过多次激烈的争论,有关论著汗牛充栋;各种似是而非甚至很荒谬的观点(例如曾经有人认为,松鼠为过冬而储存硬壳果,是动物具有超前计划性这类高级思维能力的例证),也不胜枚举。究其根源概出于此枣各种争论大都围绕一些事实、现象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而未能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枣思维材料,因而就总也弄不明白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