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的三首《生查子》

 伊顿书屋 2018-11-24
百度百科对《生查子》词牌作如此讲解:“《尊前集》中注《生查子》为商调,其句法整饬,因而音韵颇为铿锵。又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更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因此《生查子》调最易于抒发怨抑之情。因而唐五代到北宋此调多写恋情,又以怨叹感伤居多。但在后来有了新的变化,南宋后用此调抒怀则尤现劲健。”因此,便极力搜索唐宋诗词名家所作的《生查子》。结果发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过许多首别开生面的《生查子》,正可以担当上面所说的南宋之后《生查子》劲健抒怀的风格,将《生查子》的怨抑之风翻转得颇有功力。其中最爱之一便是《生查子 漫天春雪来》。它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温馨活泼的春雪歌饮图,可说是关于雪写得最有趣的诗词之一。

宋 辛弃疾 《生查子 漫天春雪来》

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雪儿偏解歌/饮,只要金杯满。谁道雪天寒,翠袖阑干暖。

这首小令当中,除了第四句“楚些裁成乱”之外,整篇的文字可以说是非常之浅近、自然、流畅,然而丝毫不影响文字生动、活泼、丰富的意义表达。

第一句中“漫天”写出了雪之大;“春”表明了下雪的时节是早春;第二句中,“半”既可以解为梅花半开,更可以令人联想到大雪落在梅花上,只遮盖了”半边梅花和梅枝的情景。对于任何一位曾经赏过雪景的人来说这个意象很容易联想到。“才抵”还可以理解为刚刚落到梅花上便已是“雪压梅花半”的一幅红白相映衬的画面了,这又进一步注释了前一句中的雪大之意。第三句中,词人用了“雪边人”而不是“雪中人”,便指出了人在廊中赏雪的情形。

第四句大概是该词中对于现代人来说最不易解的一句了。楚些一词来自《楚辞 招魂》篇。因为这首诗中每句都以一个“些”字作为句末语气助词,便如《楚辞》其它诗篇中常以“兮”字作为句中、句末语气助词一样,所以后来人们便用楚些来指代招魂歌。例如,宋 范成大《公安渡江》诗:“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民国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莫倚巫阳歌楚些,杜鹃已唤不如归”。这里的“些”字不像通常表示“少许,一定数量”之意的“些”字读作“xie1”,而是应该读作 “suo4”,即简化汉字拼音声标体系中第四声的“索”音,或者繁体汉字声标体系中的“斯罗切,去声”。

乱字在这里的含义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纷乱、凌乱”之意,而是用了古意,指乐曲的末章。合起来看“楚些裁成乱”的意思便是这位“雪边人”竟将《楚辞 招魂》篇编成了的乐曲尾章的“乱曰”(这两个字读音是luan4 yue1,古意为乐曲末章的歌词)来歌唱。这便是在描写雪天赏雪伴歌的情景了。但谁知道呢,没准儿辛弃疾也与我们一样用“乱”这个多意字捎带上了“大雪纷飞乱”的意象。

从网上贴出的词来看,下阙首句有“雪儿偏解歌”和“雪儿偏解饮”两个版本。在“雪”字之后加一个“儿”字,既可以理解为昵称雪为“雪儿”从而表达了词人对雪的喜爱之意,又可以联想为一个人的名字从而将雪拟人化。读者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必然不断萦绕在雪和雪儿两个平行又有交叉的形象中,也因此丰富了词句的涵义,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采用“解歌”的版本,便是与上句“楚些裁成乱”相连,意思是说“雪儿”居然听得懂招魂歌,纷纷响应着飘过来,落进歌者的酒杯;还像一个劝酒的人一样,一定要把金色的酒杯满上。而“解饮”的版本则是与后一句“金杯满”相连,意思是说“雪儿”居然懂得饮酒,飘落进酒杯中似乎也要饮上一口;还像一个饮酒的人一样嚷嚷着只要把酒杯满上。这两个版本虽然意义稍有差别,但是都深得辛弃疾一向不直抒胸臆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投射到所描绘的物体之上从而将其拟人化,并想像出自己与拟人化的外物之间的交流。

下阙第一句中的“偏”字与第二句中的“只”字联在一起,俏生生地写出了雪儿的伶俐和娇嗔。简单的两个字,用得到位便带上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令描绘的人事物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中,翠袖就是翠色衣袖之意。翠色是一种浅绿的颜色,一般是女子常穿的服色,所以也指代女子。有了翠袖一句,可以坐实,词人的意思的的确确是要写一位女子在这场景中的,而不仅仅是他对雪的拟人化想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谁说下雪天寒冷,阑干因了翠袖而变暖了。至于翠袖如何与阑干暖联系在一起,作者没有具体写,也不可能写得那么具体。读者可以运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填补这里的空白。所以,我们不妨想象一位穿着翠绿色冬装的佳人,手扶阑干站在廊檐下赏雪。时间长了,她的手把阑干都捂暖了,而自己却不知道。她放手之后,词人也扶上阑干,才发现原本下雪天应该冰凉的阑干却是暖暖的,就像词人此时的心境一样。

这首《生查子》充分展示了一场漫天春雪给词人带来的快乐、明朗、温馨的心境。能够如此感受和描写雪之乐趣的词人,生活中一定不会是位刻板的人。而小令短短四十个字叙事、写景、状物、描情,还要兼顾韵脚的音律美。虽然用典不多,却能做到一字不浪费,且常常于一字之中带出多层次的含义,从而在平易的行文中传达出如此丰富、细腻的想象和情感。不得不佩服词人高超的语言掌控力和表现力。从中也可以体会到高水准的古典诗词简洁凝练却意味隽永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关于雪的题材有不计其数的篇章,而这一首却能别出心裁地切入,构思奇巧,令人过目难忘。

此外,辛弃疾用《生查子》还写过几首游山玩水的小令,同样别具一格。其中之一是《生查子 独游西岩》。西岩在江西上饶城南,风景优美。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宋 辛弃疾《生查子 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便是:“青山高耸在那里,我召唤它,它不过来。你那么骄傲,有谁会喜欢你呢?到了年末大寒的季节,它叫我去山脚下的溪边小住。每天晚上,原本在山头高高天上的明月都会潜入青溪水中,听我读完《离骚》诗篇才离去。”

这一首《生查子》面上读来不过是写出了一幅山溪小居夜读《离骚》图。但与上面的那首一样,词人同样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投射到青山、明月上将它们拟人化,并写出它们像人一样与自己进行的对话和交流。读者当然明白,在这犹如寓言一样简单又平淡的故事之外,词人自然有言外之意要传达。只是这样写来,便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且独具匠心了。

辛弃疾的独游系列还有一首《生查子 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把这两首独游词放在一起看,便知道词人虽然孤独却是一点儿也不寂寞。一个人与蓝天白云、明月清溪玩儿得不亦乐乎。要论苦中取乐,只服这位辛老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