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zpin 2018-11-24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艺术史家万青力形容18世纪的清代画坛“派别林立、高手如云”,在清廷捧为正宗、正统的“四王”画派之外,有遗民色彩浓厚的“四僧”以及金陵、新安、京江等地方性画派,还有被认为与正统派分庭抗礼、反映新兴市民趣味的扬州画派,独树一格的高其佩及其指头画派等,史载清代画家人数更高达6000人左右,远超前代。(注1)

由于过去受到历史因素影响而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清代绘画不仅较不被重视,甚至遭受许多诋毁。许多画家的成就距较为合理的评价仍相去甚远,致使不少精彩的画家和作品为世人所忽略,包括此次展出阿部房次郎的藏品在内。无论这些画家是御前行走的宫廷画家、在野的山人或画僧,还是鬻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无论备受荣宠,还是潦倒失意,今日他们的丹青心血都值得我们发掘、欣赏和用心品味。

天地之大却无一可容身

八大山人《彩笔山水图》

论及八大山人(1626—约1705),我们脑海中总是浮现他“哭之笑之”的名款以及那些翻着白眼的怪鱼、怪鸟或墨荷等简笔大写意花鸟画,偶见其山水画也多是“荒山剩水”的墨画渴笔山水。此次大阪市立美术馆展出的《彩笔山水图》(图1)却是八大笔下罕见、属于精细风格的浅绛山水。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1. 八大山人,《彩笔山水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为朱耷别号,法名传綮,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凤阳,为明朝宗室,与石涛、石溪、渐江等人并称为“四僧”。他身为旧王孙,少壮亲历亡国惨祸,为避祸而皈依佛门,又佯装发狂,大哭大笑焚毁袈裟,弃僧还俗,最后以鬻画为生,是经历最为传奇的一位画僧。(注2)

《彩笔山水图》以墨画浅绛为之,构图近似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加上逐渐后推的层峦叠嶂、高坡陡崖、峦头平台等常见于大痴笔下的元素,看似只是一幅仿大痴、云林笔墨风格,并承袭董其昌以峦脉结组走向求取画面气势的作品,实则八大于此画中别出新意。比如中景与远处峰峦看似相连,实际上远隔河谷遥望;中景于山巅处留出一大片不寻常的空白,其上绘一倪云林式的低矮孤亭,位于画面居中枢纽之处,然而前后遍寻,却显然无径可至。画中近景、中景处俱为茂密杂林,间有枯树,一片静寂苍凉,虽可见莽莽生气,却空无人迹,予人孤绝之感,似在寓托八大身为宗室遗民,慨叹天地之大却无一可容身之清净地的心境。

表现山石质地的披麻皴全出以中锋用笔,复以短促劲利、纵横交错的浓墨线条勾勒提破,部分山石块面与树丛处仅以赭石、花青略施浅绛,加以大面积留白,整体色调给人明净清雅、空灵绝俗之感。此画无纪年,被认为是八大70岁以后所作,愈见其笔墨老辣恣纵,自用其法。

集唐宋元诸家大成

王翚《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别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王石谷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四王”,笔墨参古今,画技精熟。论者认为他能集宋元之大成,实现“正统派”画家之理想,因此尊其为“画圣”。(注3)王翚为康熙皇帝绘制《南巡图》,奠定他在画坛不可撼摇的地位。他也是所有清代宫廷画家中,唯一被乾隆皇帝钦评为“神品”的画家。

《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图2)绘制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是王翚借由仿北宋李成(营丘)寒林雪景,追溯王维风格;也是他集唐宋元诸家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的得意巨制。此作以墨画浅绛设色,画千里江山雪后天晴的景致。卷首近景湍泉自岩壑间蜿蜒而出,手卷自此展开,坡岸有成排长松,山间筑有亭台楼阁,山路、栈道盘绕曲折,时隐时现于丘壑峰峦之间,溪桥行旅、山野渔樵、江畔舟渡者,引导观者展阅手卷赏画的视线。继之为烟波浩渺的湖泊,沙渚起伏,江面空阔,点缀行舟,映带楼阁、城门与村舍。其后即为连绵横亘、气势撼人的重峦雪峰,寒林枯树,山间屋宇俨然。续之又为大江之景,沙洲陆连,水天一色,远山空蒙,烟水迷茫,行旅络绎。复行之,出现一座由山岩、洞窟与湍泉组成,内壁倒生树丛,洞窟内雪融水涌的天然岩穴奇景,与其左边斜向的巨大山石,动势正好相反,也形成一虚一实的对比,相当特殊。(图3)卷末近景江岸泊有众多舟楫,复见成排长松后,一隅有城楼与城墙,画卷于此戛然而止。

-请横屏查看-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2. 王翚,《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局部,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画虽题为“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实则在构图上结合了北宋“全景山水”与行旅图等形式,并以元人笔墨为之。全卷山水布局作虚实开合等各种组合,依物象的远近比例,犹如镜头拉近与推远般,不断转接与变化。顶天立地的峰峦、烟水迷蒙如水天一色、斜向层叠交错的峰峦、平行交叠的陂陀等形式,在长卷画面中巧妙地结合,创造出整合高远、平远与深远的空间感。披麻、斧劈、折带、解索皴等呈现不同的山石质地,为融合南北宗的笔墨表现,具体展现出王石谷“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深厚功力。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3. 王翚,《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局部

此作中可视为李成风格的标记者,见之于画中外形圆润起伏似云头,并相互叠接形成推移卷动之势,如风卷云动之状的巨大叠巘与溪涧山石,顶部留白表现峰峦岩石上的皑皑积雪,缝隙或轮廓阴影部分则以深浅浓淡不一的墨点苔提破,或以瘦劲线条勾勒,或淡墨加深轮廓,突出山石堆栈的量体感。此即米芾形容李成笔下的山石之形,犹如云朵卷动般的“石如云动”。(注4)由此来看,卷末那座外观如卷云涌动,逐渐向内旋转而近似旋涡,犹如天然奇观的岩穴,或可能代表着王翚对此风格的理解与诠释。

石谷于卷末题款:“右丞江山雪霁图,李咸熙曾仿之,余由李溯王,亦行远必自迩也,质之梅溪老先生,以为何如?”近年根据学者考证,此画的受赠者为寄籍湖北汉阳的吴氏兄弟。梅溪老先生为吴开治,因家在金陵秦淮河畔青溪,岸植梅,又号梅溪,其兄吴正治于康熙二十年(1681)授武英殿大学士,参赞内阁机务,为当朝相国。王翚曾多次受吴氏之托作画,如他在进京绘制《南巡图》而声名大噪前最重要的代表作——《重江叠嶂图》卷即是为吴正治所绘;而吴氏兄弟于引介、推举王翚进入京中高官、文人交游圈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其画艺生涯影响甚大。(注5)

喻花卉为仙姬

恽寿平《花卉》册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又号云溪外史、白云外史,后以字行,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诗书兼擅,早年攻山水,因自谦无力与好友王翚争胜,遂改攻花卉。南田与四王、吴历(1632—1718)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六家”,是六家中唯一以花卉画闻世者,为清代花鸟画宗师,影响深远。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远承五代徐崇嗣,托古改制,参以己意,开创个人独特风貌。他力主“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以创新的构图与笔墨技法,捕捉花卉内在的生命神韵,清润明丽,自成一格,有“恽派”之称。恽寿平不仅确立了没骨花卉画在清代“正统派”的地位,其影响也远及扬州和海上画派。

恽寿平《花卉》册无纪年,绘四时各色名卉,均以折枝方式表现。没骨法不像传统勾染法可用叠染的方式创造层次,下笔后无法修改,染色时也没有边线轮廓辅助,难以层层叠染(容易显出水渍、笔触),因此没骨画家对色彩饱和度、水分控制和作画程序,须充分掌握。恽寿平为没骨法研发许多新技巧,例如著名的“粉色点染同用法”,多用于花瓣上,“粉笔从瓣尖染入,一次未尽腴泽匀和,再次补足之,故花头圆绽不扁薄,然后以脂自瓣根染出,即脂汁亦由粉厚增色”,也就是点、染同用,使脂和粉相遇后自然产生渐层效果,可见于本作之《木莲图》(图4);又如“撞水”,多用于叶片,也就是在染好色的叶缘处,趁其色未干时注入水,自然相互排斥,使该部位淡而白,干后色泽不均,叶脉向背清晰,益增其层次与趣味,见于本作的《紫藤图》(图5)与《牡丹图》(图6)的叶片。(注6)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4. 恽寿平,《花卉》册之《木莲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5. 恽寿平,《花卉》册之《牡丹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6. 恽寿平,《花卉》册之《紫藤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7. 恽寿平,《花卉》册之《桃花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恽寿平题花卉画的自作诗多以花拟人,并善于运用文学典故,将花卉喻为仙姬或神女知己,格调高雅,所作题画诗歌有《瓯香馆集》传世,体现南田的审美理想,也反映他不凡的艺术修养。如本作《桃花图》(图7):“山斋尽日无莺蝶,只与幽人伴醉眠。”以及《牡丹图》:“蕊珠宫里无双鬓,昼锦堂前第一人。笑问芳心深几许,却能容受半天春。”诗画交融,对读之,蕴意无穷。

凡所作皆山川真境

高其佩《天保九如图》

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祖籍奉天辽阳(今属辽宁)铁岭,曾服务于康熙朝宫廷。(注7)高其佩以创立“指(头)画派”而扬名画坛,但是他并非指画的创始者。相传指画始于唐代张璪,继于明代浙派画家吴伟,高其佩承之。但据学者考证,清初已出现许多指画,广东画家吴韦才是指画的始祖。(注8)除了画作外,高其佩本人并无著述流传,幸而他的从孙高秉撰有一部《指头画说》,详细记载了高其佩的创作历程及技法,也使今人可借以探讨指头画的来龙去脉。

《天保九如图》(图8)画群峰耸峙,山谷重深之间,云雾缭绕,画面左上方的主峰巨岩直入天际,有壁立千仞之势,岩下崖边立有二位高士,正仰首瞻望天际。“九如”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此诗连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九个“如”字,因得此语,后世多用以祝贺福寿延绵。此作山石全以青绿淡彩设色,最精彩处在以指头代替笔墨皴法,指墨运化无痕,成功表现出巨岩山壁的嶙峋质地,以及倚生崖壁之上的树木纠枝延伸之状等,处处机趣盎然,呈现与传统笔墨迥然不同的意趣。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8. 高其佩,《天保九如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画构图亦别具一格,作为主题物象的岩下高士居于画面中上部,观者视点亦聚焦于此。高秉《指头画说》云:“唐宋元明诸家画法皆以下为主,上为客,近主远客,在下近处作树石屋宇,在上远处作峰峦沙岸……惟公数万指画笔画中竟无一出此者。凡所作皆生平经历山川真境,故丘壑无或雷同。”(注9)是为高其佩指画特色,证之此作,信然。

此画绘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八月一日,高其佩时当48岁,任浙江温处道道台,图上有满人画家莽鹄立(1672—1736)题跋,由其末句“敬题于御题之浦云堂中”来看,浦云堂应为康熙年间工部尚书熊一潇(1638—1706)之斋名,康熙南巡御题以赐,可能系高其佩为熊氏家族长者祝寿所作。(注10)

精谨端丽的宫廷品位

蒋廷锡《藤花山雀图》

蒋廷锡(1669—1732),字扬孙,号酉君、南沙,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有政声。雍正年间任礼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与军机大臣等职,“任户部时,厘剔弊端甚晰,官吏畏之如神”。(注11)他少时即工诗文,工书、善画,间作水墨折枝窠石,善画花卉,没骨花鸟画得南田先生余韵。他以逸笔写生,兰石独饶风致,点缀坡石无不超逸,为清初著名宫廷画家。

《藤花山雀图》(图9)绘一株有紫藤依附、攀生于其上的高大榆树,紫藤花茂盛绽放,山雀一停伫一飞翔,树下有湖石峙立,溪流由远方蜿蜒至近景,坡渚映带,坡岸上又有兰花、灵芝等祥瑞象征。除紫藤花以没骨法、湖石坡渚以皴染写意并加墨线轮廓,其余物象或以工笔写实或双钩淡彩描绘而成,反映康熙、雍正朝好尚精谨端丽的宫廷品位。右下落款以端正楷书题“臣蒋廷锡恭画”,为应制之作。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9. 蒋廷锡,《藤花山雀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寓意新岁吉祥

金廷标《春元瑞兆图》

金廷标(?—1767),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写真,善取影,妙绘仕女人物及花卉,白描尤工。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时,进呈《白描罗汉》册称旨,命入内廷供奉,后以画艺出众,被晋升为一等画画人。近年学者研究清宫《活计档》,有乾隆多次谕令金廷标创作历史故实画的记录,而在高宗御制诗文中亦载有诸多题咏金氏历史故实画之作。(注12)

《春元瑞兆图》(图10)画早春雪景,山径雪封,年老高士携两童仆正于巨岩下拾集落于雪地上的红梅花瓣,落英来自生长在绝岩顶端的一株梅树,梅干铁骨自画面左上部向中央伸展,虬枝斜欹转而下伸,一只白猿攀抱树上,手握折枝,与树下撷起衣袵接取落英的老高士对望,构图安排甚具巧思。《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画:“雪里梅花白猿抱树折枝,树下一叟仰首撷衣袵承之,一童执杖侍后,一童俯拾地下落英。”此作笔墨精练,设色清丽,山石以渴笔淡墨斧劈皴擦,再加点染、勾勒草苔,衬以留白,浓淡变化有致,描绘人物衣袖、襟摆皱折的线条遒劲有力,表情与姿态生动传神,是一件富于细节描绘与叙事性的作品。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10. 金廷标,《春元瑞兆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白猿如同白雀、白龟等,被认为是灵物瑞兆;红梅花开则为早春雪融、新岁将至的先声。此作有“臣金廷标恭画”名款,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二十八日见有此画记录:“二十八日接得员外郎六格押帖,内开十六日首领吕进忠交……金廷标春元瑞兆图一轴,传旨:着交如意馆将挂轴做套、手卷做匣……”(注13)此件寓意吉祥瑞兆的画作,应为仰承乾隆意旨所绘制,作为宫廷装饰之用。

亦何恨乎秋声

嵒《秋声赋意图》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等,福建上杭人。初寓杭州,后客维扬,布衣终生。其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无一不工,画风闲淡清雅,不泥于古,脱去时习。笔意纵逸骀荡,种种神趣,无不标新立异,机趣天然。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评曰:“不求妍媚,诚为近日空谷之音。”华嵒刻苦自学,在书画上取得极高成就,尤其花鸟画被认为足以与南田并驾,超越流辈。其诗作亦有极高造诣,论者以为,他是在画工出身的扬州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注14)

《秋声赋意图》(图11)绘于乾隆二十年(1755)冬,以欧阳修《秋声赋》为题,根据赋意,作图画意。淡墨设色,近景山石、坡地以淡青皴染,全幅物象以具粗细、浓淡、干湿等各种笔墨描绘,不拘成法,如屋瓦、人物、树木枝叶等以短促而松散的线条、赭石或墨色点画而成,笔下有如行云流水般的飘脱韵致。所画正是欧阳修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而视之”的当下,观画如闻远方萧飒而来的风声,树枝随风摇摆,秋叶纷披零落。画面右上方书以《秋声赋》全文,字迹刻意歪斜错落,行文亦随景物高低布排,文字宛如叶片或枝丫,正随秋风摆荡、飘落。华嵒此作不仅是为欧阳修《秋声赋》作图,更是以形意合一的图绘方式,为“秋声”传神赋意。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11. 华嵒,《秋声赋意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我来似客花如主

高凤翰《草堂艺菊图》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又号且园,晚号南阜山人、松懒道人、石顽老子等,山东胶州(今山东省胶县)人。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其私淑门人。曾官泰州巡盐分司,去职后流寓扬州。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乾隆二年(1737)病偏痹,以左手作书画,笔愈苍辣,遂以尚左生以及丁巳残人为号。

高凤翰有砚癖,能制砚,尤爱好收藏砚石,最多时曾达千余方,他将收藏的砚石拓印成册,皆手自镌铭,大半手琢。所拓砚图112幅,仿司马迁《史记》书名与体例,命名为《砚史》,又名《西园砚史》。此书不仅为高凤翰个人以砚寄寓心声、生涯交游以及艺术创作思想的忠实记录,作为清代三大砚谱之一,也是文房艺术中的重要经典。(注15)

《草堂艺菊图》(图12)所描绘的正是高凤翰自己的家,也就是西园、西亭的实景。画中绘一正一侧的草堂两栋,正者为石块砌基,前有台阶,木框大门上有卷帘,室内可见桌椅、屏风等。侧者墙上开圆窗,见有几上瓶插。堂后有奇石叠山、梅树杂林,一株孤松高耸天际。堂前篱外植有竹、梅,庭园内竹篱曲绕,园石错落,菊华遍满,一持杖高士观菊于篱下,画上自题“我来似客花如主,一路将迎到草堂”,以极为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烘托出画题。此作构图疏朗有致,用色清丽淡雅,笔墨随物象或刻画谨细、朴茂劲挺,或信笔点染、不甚经意,浓淡变化,俱极为自然。

追随阿部房次郎收藏,清代画坛三百年神品尽出!

12. 高凤翰,《草堂艺菊图》,清,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有学者指出,此图中的赏菊高士就是画家自身的写照,他引陶渊明隐居不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以自况;以石块砌基、门前有台阶的草堂则为其居处的实际写生,但是为了弥补实际环境中“艺菊之苦,灌溉为难,以草堂去河少远而僮仆乏人”之憾,因此聊于画中的堂门前加画小溪板桥;而生长时序不同的松、竹、梅、菊等同时出现于图中,明显是以“岁寒三友”与隐士象征作为自我形象的表态,以示文人傲骨。(注16)

文|刘榕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毕业,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数字典藏研究助理,目前任职于翦松阁

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注释

1.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台北:雄狮出版社,2005年,第27—30页。

2. 王方宇编,《八大山人论集》(上、下),台北编译馆,1984年。

3. 方闻,《王翚之集大成》,《故宫学术季刊》,1968年,第3卷第2期,第27—30页。

4. 方闻著、利瓦伊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2004年,第42—43页。

5. 凌利中,《山水清晖赐紫宸,布衣亦得拜恩纶——析王翚生平各阶段之交游与创作的关系》,该文原发表于“山水清晖──王鉴、王翚及虞山派绘画学术研讨会”,转载自雅昌艺术网:

https://news.artron.net/20131224/n550144.html.(检索日期:2018.9.18)

6. 邱馨贤,《恽派没骨花鸟研究》,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第68页。

7. 关于高其佩生平及其指头画艺,可参见:Klaas Ruitenbeek, ed., Discarding The Brush - Gao Qipei and the Art of Chinese Finger Painting, Rijksmuseum, Amsterdam, 1992.

8. 饶宗颐,《清初广东指画家吴韦与铁岭高氏——吴韦指画花卉卷跋》,《新亚学术集刊》,1983年,第4卷,第367—372页。后收入饶氏著,《画宁——国画史论集》,台北:时报出版,1993年。

9. [清]高秉,《指头画说》,收入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一册・初集第八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第444页。

10. 熊一潇,字蔚怀、汉若,康熙三年进士,以工部尚书致仕,江西南昌人,有《浦云堂诗文集》。里居有浦云堂,康熙癸未(1703)南巡,迎銮,御书堂额以赐,因以名集,当世荣之。

11. 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象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25—126页。

12. 杨婉瑜,《乾隆朝宫廷画家金廷标历史故实画研究》,台湾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

13. 杨婉瑜,前引书,第163页。

14. 万青力,前引书,第34页。

15. 简欣晨,《砚为心声:高凤翰〈砚史〉研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17年。

16. 庄素娥,《高凤翰绘画研究》,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6年,第99—100页。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中文简体版2018年10月刊。原标题:《传神赋意,竞以丹青——阿部房次郎藏清代绘画选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