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下的人生

 我是安庭和晶灵 2018-11-24
就是这本书了

如果明天将死,你会做什么?

是会出于危在旦夕的生命和刹那之间的心情而沉湎于享乐、尽情地吃喜欢的食物,做喜欢的事情?

还是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怕得瑟瑟发抖,悲叹于自身的不幸命运?

又或是一个劲儿地求神拜佛?

我还没到那时,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是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下的人生。

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可能来临,这个道理似乎尽人皆知,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个突然被死神选中的人身上,它却呈现出了残酷的具体性,就是同是与死神不期而遇又侥幸地逃脱,情况也很不相同。

而我,就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三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听到那个熟悉的善良老头绝望而又伤感的声音:“孩子,你妈经检查,得了很严重的病……哎……怕是……?”

……

是的,母亲患上了宫颈癌,怕癌细胞扩散,必须进行手术,记得母亲被推进手术室的那天,我就在外面一直等,那段时间自己既忙工作,又忙家里,既照顾母亲,又照顾两个孩子,真是累极了,但是一想到要是母亲有个什么万一,这点累又不值一提。

我坐在手术室外的椅子上,一直在祈祷,也很担心,但和父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就那样静静地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手术室的灯灭了,护士将她推了出来,并告知我们,手术很顺利,要多休养,好好恢复,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好幸运,也不知母亲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竟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病床前,孩子们给她讲故事,我也常和她开玩笑地说:“妈,你看,这么好的生活,你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很多地方没去过呢!可不能到别的地方去呀!”

母亲看着我们,感受着我们一家人的爱,微笑着点点头:“嗯,是哦,我喜欢旅游,广场舞也还没跳够,还有那么多喜欢的人在牵挂我呢,我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呢?就算明天不在了,今天我也要把这些事做完啊!”

出院后,我们经常和她聊天谈心,经过全家人悉心照料,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好,也许她也有这样一个信念:“我要坚强、更要好好生活”吧!

马丁路德有句名言:“纵然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不妨碍我今天种下苹果树。”

而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日本作家樋野兴夫《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书名不仅如出一辙,内涵道理也及其相似,里面的故事情景,可能与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有关,更深深打动了我。

我的读书笔记

无论是路德的苹果树还是樋野兴夫的花,其实寓意也都是相同的。

樋野兴夫,医学博士,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病理学、肿瘤学教授,于2008年创办“癌症哲学门诊”,通过谈话为心怀不安的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与援助,填补医疗现场与患者之间的“空隙”,著作有《抱着良好的觉悟而活》等。

癌症哲学门诊其实是一种和癌症患者一对一的私人对话,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患者非常有利,在哲学门诊,电脑、病历、纸、笔统统不用,只有茶水和点心,目的就是让患者能以一种非常放松的姿态将自己的痛苦和忧愁讲述出来,通过和医生的交流,将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

樋野兴夫也将这一过程叫做“伟大的管闲事”,这也是癌症哲学门诊的概念。

这很像当时母亲患癌症时,我们经常和她谈心聊天一样,看着她一天一天好起来,我能深刻体会到这种“话疗处方”的力量。

这样看是不是好一些

其实不要以为这本书只适合内心烦躁郁闷的病患和身心俱疲的家属,它更需要推荐给所有陷入困境、迷茫不知前路的人。

最近,母亲又给我发来了不少她和父亲刚从迪拜旅游回来的照片,从国内游到国外游,老妈自从身体好了以后,去的地方比以前还多,看着穿着年轻,笑脸盈盈的她,很难想象三年前她还得过癌症,看到她的身体越来越好,我们的心里也都非常高兴。

很好的一本书

是的,我们终究是凡人,所以会对死亡心生忌惮,会对失去掌控的流逝时光感到惶恐,但是只要我们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每一分、每一秒,只要还活着,就有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到的事,做到这些事,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生命是否还存在这件事,就不会总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烦扰着我们。

无论怎样,从出生起我们便注定会走向死亡,但即便这样,我们也要直面它、接受它、甚至拥抱它,这才是我们人生旅程中必然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我们余下的人生吧!

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