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蜂中小群的饲养管理措施:刘守礼;申如明

 济蒼之梅兰竹菊 2018-11-24

在中蜂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中小群和弱群。尤其是在冬末春初时节,历经越冬春繁的蜂群大多比较弱小,如何使其尽快恢复发展成为强群,培育更多的蜜蜂,投入生产是每一个养蜂人的追求。为此,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以下饲养管理要点。

一、中蜂中小群及弱群的定义与特点

就目前养蜂实际来说,活框饲养的中蜂,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意蜂十框标准箱,其巢框宽高各为 42.6 cm、20.6 cm,面积达 877.5 cm2。衡量蜂群群势的标准是以爬满一个标准巢框框两面的蜜蜂为 1 足框计算。不同季节对蜂群的强弱要求不同,初春一般 1.5 脾以下为弱小群,1.5~2.5 脾为中等群,2.5 脾以上为强群;夏季一般 4 脾以下为弱小群,4~6 脾为中等群,6 脾以上为强群。

中小群是蜜蜂少于 2.5 足框的蜂群,其特点是蜜蜂少,群势小,调节群内温湿度和出巢采集的能力弱,适应性不强。因此生产性能不好,收益低。

二、中小群饲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中蜂活框饲养源于意蜂活框饲养技术,因此在其推广过程中照搬意蜂标准箱的大小与巢框规格及管理技术来进行中蜂的活框养殖,忽略了中意蜂之间的群势差异等特性,导致了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进展缓慢。其根本原因是意蜂标准箱巢框的大小远远大于传统蜂巢(棒棒巢、背篓巢、窑洞巢)中蜂巢脾的面积,尤其是对弱小群而言更是相差悬殊,极不利于蜂群调节巢内温度。

二是现代蜂箱的箱壁厚度远小于传统蜂巢的厚度3 cm 以上,仅有 2 cm,其保温防暑能力远远不如自然蜂巢,易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容易引起蜜蜂应激反应。

三是人为的过度或不当管理,频繁检查等行为干扰蜜蜂的正常生活秩序。

三、中蜂中小群和管理措施

与传统养蜂的蜂巢相比较,意蜂十框标准箱不仅巢框面积远大于自然蜂巢,与中蜂的产卵量和抚育力不相称,而且蜂箱的厚度明显薄于自然蜂巢,其保温防暑抗逆力也逊于自然蜂巢。因此其蜜蜂的繁殖效果显然不如自然蜂巢和高窄式、GN 式和 FWF 式等巢框面积较小的小巢框蜂箱。针对活框养蜂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蜂箱结构性缺陷和蜂群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 缩小巢框宽度变巢框纵向放置为横向排列

蜂箱是养好中蜂的主要工具,巢框的大小与蜂群的强弱是适应比蜂箱的空间大小更加重要。面对现实,目前在不改变中蜂养殖用意蜂十框标准蜂箱的实际情况下,缩短巢框的宽度,改变巢框的排列方向,由原来的纵向放置变为现在的横向排列,将现行大巢框变为小巢框饲养中蜂,更加接近中蜂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蜂群特别是弱小群密集群势力,调节巢内温湿度,筑造优质巢脾、培育蜂儿,壮大蜂群。而弱群用巢框大饲养,则容易形成半截脾或垛垛脾,不利于蜂群的管理调整和繁殖生产。相对而言,小巢框适应范围更大,调整蜂群更加灵活、见效。

目前,GN 式和 FWF 式小巢框蜂箱很适宜于中蜂中小群的饲养,但要更新换代蜂箱、巢框和匹配摇蜜机等具,需要较大开支。

2. 外粘内填保温板,增设通风底纱窗

与传统蜂巢相比较,活框蜂箱箱壁薄,不利于蜂巢内温度的维持与缓冲,在温度较低时期,通过外粘保温板、内填保温物,适当增加活框蜂箱的箱壁厚度和缩小蜂箱空间,有助于蜂群保温;在温度较高时期,撤除巢内保温物、打开蜂箱纱窗,促进群内温度下降;有利于蜂群温度的维持与缓冲,减少蜜蜂的应激反应,提高繁殖与生产效率。

3. 有目的、针对性的适时快速开箱查处蜂群

借鉴传统蜂巢的管理方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开箱检查蜂群,平时多做箱外观察,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检查,快速处理蜂群,注重控制查蜂时间和环境,不随时随地开箱、不随意提脾看蜂,勤取蜜,要减少取蜜次数,生产成熟蜂蜜,做到适度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这是活框养蜂关键所在。

4、注重放蜂环境的选择和蜂箱的排列放置

选好场地尤其重要,传统蜂巢总是放置在蜜源丰富与有自然遮挡物的房前屋后、靠山、靠墙等小环境优良之处。借鉴传统养蜂选择放置蜂巢地址、排列蜂巢的方法,尽量让蜂箱背风向阳、遮风避雨。

5. 采取双王群同箱饲养或继箱饲养措施

中小蜂群自我调整能力差,采用双王群同箱饲养或继箱饲养措施,两群蜂相互借暖,有利于增强蜂群的抗逆力,而快速强大。天凉时相偎放置在闸板两侧,共同结团取暖;天热时分开放在蜂箱的两头,适当降低成本箱内温度;发展较强时,则加上继箱饲养,十分灵活方便。对于中小群的管理措施要适度,以小调整为主,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切忌调脾力度过大、过快,管理不当。

6. 重视养蜂的各个环节

采用综合管理措施养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选择分蜂性弱、采集力强、能维持大群的优良蜜蜂种群作为育种素材,培育蜂王、定期更换新王,培养强群,投入生产。要长年保持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的养蜂常态,增强蜂群的自我调节能力;要多造新脾,多留蜜脾,保持巢内饲料充足;要注意蜜蜂病虫害的防治,防重于治,始终保持蜂群健康无病状态。要做好蜂场记录,积累经验。 注重养蜂的各个环节,综合施策,才能养好蜂、养强蜂。


中蜂中小群的饲养管理措施:刘守礼;申如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