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接地基础知识

 flyk0tcfb46p9f 2018-11-24

保护接地 --- 作用分析

保护接地的作用:

1)对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如果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接地,当设备带电部分某处绝缘损坏碰壳时,外壳就带电,其电位与设备带电部分的电位相同,显然这是十分危险的。

2)采取保护接地后,接地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与人体两条途径流过。因为人体电阻比保护接地电阻大得多,所以流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小,绝大部分电流从接地体流过(分流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或减轻触电的伤害。

保护接地的实质和关键

实质:通过接地电阻与人身电阻的并联,使整体电阻下降。当发生漏电时,降低人体触电电流。

关键: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保护接地 --- 局限性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保护接地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该系统中,当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便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流经相线和保护接地线、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如果接地短路电流不能使熔丝可靠熔断或自动开关可靠跳闸时,漏电设备金属外壳上就会长期带电,也是很危险的。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比较

(1)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维护人身安全的两种技术措施。

(2)保护原理不同。低压系统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保护接零的主要作用是借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3)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适用于一般的低压不接地电网及采取其它安全措施的低压接地电网。保护接零适用于低压接地电网。

(4)线路结构不同。保护接地系统除相线外,只有保护地线。保护接零系统除相线外,必须有零线和接零保护线;必要时,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其重要装置也应有地线。

发生漏电时,保护接地允许不断电运行,因此存在触电危险,但由于接地电阻的作用,人体接触电压大大降低;保护接零要求必须断电,因此触电危险消除,但必须可靠动作

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

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低压 配电接地,接零系统分有IT、TT、TN三种基本形式:在TN形式中又分有TN—C、TN—S 和TN—C—S三种派生形式。

形式划分的第1个字母反映电源中性点接地状态;

T——表示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

I——表示电源中性点没有工作接地(或采用阻抗接地);

第2个字母反映负载侧的接地状态;

T——表示负载保护接地,但与系统接地相互独立;N——表示负载保护接零,与系统工作接地相连。

第3个字母

C—表示零线(个性线)与保护零线共用一线;

第4个字母

S—表示中性线与保护零线各自独立,各用各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