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LED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那在漫长的前现代社会,那些幽暗的夜晚,我们的老祖宗如何解决照明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宋朝,宋朝经济之繁荣,物资之丰富,商业之发达,远超唐朝。宋代夜禁制度松弛,城市中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市民的夜生活很是丰富,酒楼茶坊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瓦舍勾栏每晚都上演精彩节目,令人流连忘返;店铺与街边摊营业至深夜,乃至通宵达旦;街市上热闹不减白昼。然而城市夜生活的展开、市民对黑夜的开发,离不开一个前提条件:发达的照明.如果没有明亮的照明工具,在黑夜里,大伙儿能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早点洗洗睡。 那么宋人用什么照明呢?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因为答案众所周知:不就是油灯吗?油灯确实是古代最常用的照明工具,不过,宋朝时,人们已比较广泛地使用蜡烛。 也因此,我们看宋人描述夜生活时,总是提到灯烛.“(东京)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多年之后苏轼回忆起马行街的繁荣时,也写到“灯火”:“蚕市时光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灯光,消弥了白昼跟黑夜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夜晚与白天一样光线明亮、人声喧哗。 白蜡的应用 可实际上,中国人使用蜡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魏晋时期,到了宋代形态上已经跟汉代的蜜烛完全不一样,而跟我们现在所用的蜡烛更接近,呈长长的管状,中间有烛芯,可以直接点燃。这种长管状的蜡烛,它不但携带、使用方便,燃烧时间较长,亮度也远大于油灯,可谓是人类照明史的一次进步。 它的出现,得益于古人对制烛新材料的发现:白蜡。白蜡熔点比黄蜡(蜂蜡)高,既有可塑性,又有一定硬度,这才可以制成长长的蜡烛,点燃后也比较光亮,正是照明的理想材料。 宋人还用乌桕油脂制作蜡烛.按南宋诗人陆游的使用体验,桕烛的光亮可将蜡烛比下去,“乌桕烛明蜡不如”.宋人用来制烛的原料还有石油,叫做“石烛”,据说石烛也耐烧,一支可顶蜡烛三支,但缺点是烟浓。 蜡烛的商品化 从出土的唐墓壁画来看,长管形的蜡烛至迟在唐朝就出现了.陕西乾陵博物馆的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就绘有手执蜡烛的侍女.但是,蜡烛此时还是贵族高官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平民可消费不起。因此,燃烛也是唐朝人炫富的一种方式,如贵戚“杨国忠每家宴,使每婢执一烛,四行立,呼为烛围”. 到了宋代,蜡烛才成为普通的商品,开始进入一般士庶家庭.我们查宋代笔记,便会发现关于蜡烛的使用记录突然多了起来,《夷坚志》多次提到"烛",宋朝图像也佐证了我们的观察.南宋初画院摹本《蚕织图卷》蚕织户的家具当中,就有一架烛台. 那么宋代的蜡烛价钱几何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哲宗年间,定州采购的防城器具的记载,大致可以计算出,每根蜡烛约18文钱,顶多是20文钱左右,相当于一名城市平民日收入的十分之一.这个价格,显然是一般市民都消费得起的。 今天,灯烛是我们习焉不察的寻常之物,但它们背后,也蕴藏着人类文明演进的生动信息。时代和技术不断的前进,我们开始使用各种灯具,包括水银白炽灯和受智能系统控制的LED灯具,科技和创新让黑夜变得更舒适、美丽和安全. |
|
来自: Rebecca_six > 《资料??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