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权谋角度揭示,背后是其思维方式的失败!

 宁静致远ciq 2018-11-25

夜读《诸葛亮集》,看到《论斩马谡》这一段,斩马谡这个故事读过三国的都熟悉。这里面引用了《三国志》里裴松之注解的一段对话。蒋琬对诸葛亮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诸葛亮的回答是“孙吴所能制胜天下者,用明法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可以说,自古以来,对于马谡的死都是有争议的。之所以没有定论,就是因为大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在职场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三种处理问题的思维:

1、上层,政治思维

蒋琬就是站在领导者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的。楚国的将军得臣(左传中名字为子玉,)战败后,楚王逼他自杀。自然楚国的对手晋文公就非常高兴。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自身,还有各方利益的变化。政治思维方式就是作为一把手的思维方式,要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平衡。杀了马谡,让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才的蜀国,更加雪上加霜,而且不给人才犯错的机会,本身就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2、中层,法制思维

而诸葛亮却站在了执法者的角度,也就是臣子的角度,他引用的故事是,魏绛杀了扰乱军纪的晋悼公弟弟扬干的车夫。作为执法严格的例证。魏绛执法就是臣子的思维方式,作为组织的中层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定就是好下属。而诸葛亮作为一把手,却用作为臣子的思维,真的是可笑。作为下级,自然是按规定走即可,但是,领导却不能这么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权谋角度揭示,背后是其思维方式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