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泥璐 主播:佳萌 常听人说:这世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个,一个是雄鹰,另一个就是蜗牛。
雄鹰靠的是天资,而蜗牛靠的除了坚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路,走的正确。
只要路走的对,蜗牛看到的风景和雄鹰也是一样的。
而想要路走的对,就必须时刻做到这一点——常省内心。
《菜根谭》有言: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往往能够得捕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一个人如若做到三十年如一日地常省内心,则就能达到一念有余福满至的境界。 常省内心,方可知不足。
常常反省自己,勿忘初心,就能时刻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欠缺也更需要的一点,就是繁忙中不忘自省、快节奏里保持初心。
时时常省,就不会被大时代搅乱内心,而时刻保持初心,就会更清楚自己走过的,以及将要迈出去的每一步,就能在人与亦云的氛围里,一直清楚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最后终会取得进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走的越远,就更越需要常常反省内心。因为很多时候,挡住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缺陷,而是“经验”。
所以,常自省,就会更确定不足,从而会更高效地把精力用在正确的位置上,最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内省的人,常常会被眼下的小利蒙逼了双眼。而常自省的人,才会永远保持着空杯的心态。 常言道:空杯才能在装满。求知的道路没有尽头,杯子若是满的,就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相信自己的经验,最后却发现被经验困住,甚至走了弯路,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空杯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打破固有思维,成就更好的自己。
《礼记·学记》中有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内省而知不足,知不足才能更好学。
凡事有足亦有不足,常常反省内心,才能知不足,有进步。
常省内心,就可知方向。
白岩松说:“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方向错了,精力投入的越多,你离目标就会更远。
常常反省,静心看看要达到的终点,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是在节约时间。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带着目标的前行,比分秒必争地埋头赶路更容易达到目的地。
我们始终要明白:低着头做事的前提,是清楚事情发展的结果,是心中有把该在哪一步转角的方向牌。
如果,在不清楚事情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前提下,依旧保持着低头做事的态度,那只能称作愚人的方式,结果也往往只是劳神伤体,得不偿失。 前行者,按方向。
别总纠结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记住永远向前走!
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需要每天不断的反省,问心。
做人做事,一定要踏实,要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贪多,要重结果;赶路,不贪快,方向对了,就不怕晚。
常省内心,才可严律己。
一个人做到自律的极限究竟有多高?
59岁的倪萍,因暴瘦20斤,靠的就是自律。
自律,像把启明灯,总是在迷茫时,给人一抹光亮。
常内省者常自律,毕竟总在原地打转的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前方的景色,而常自律者,又总是做到恰当处理与他人的交往,免除不必要的焦虑。
北宋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写到:
律己则寡,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通。
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
常要求自己,路才能走的更宽阔;常要求别人,就会越走越窄。 李嘉诚说:“再强大的焦虑,也会败在行动力和自律面前。”所以,着急赶路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时时自省,时时自律。
如何能一直严于律己,关键在于反省内心。
常反省,就能少犯错;常扪心自问,就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每一步该怎么走,每一件事该如何做。
常省内心,就会更严于律己,就更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常常苦恼于一件事——为什么给他人说了,他们依旧旧错重犯?
却常常忽略问题中最关键,也最容易改变的一点——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一下突破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情绪定律”,意思是说,人大都是情绪化的。再理性的人,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
而一个人的情绪往往左右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所以,做一个不被情绪把控的人,才会在人情世故中,一路绿灯。
王阳明说:.“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理也,常省内心,就能知不足,知方向,就能时时刻刻严于律己。
无论时代如何变,常自省,就不会被抛弃。因为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
|
来自: 李艳fctu3tuf7t > 《教育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