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尔干游记——波斯托伊纳溶洞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18-11-25
27日,在卢布尔雅那西南面,有着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且很富盛名的波斯托伊那溶洞,今天我们首先就奔它去了。天气不好,厚厚的乌云压得很低,这里是地中海气候,天凉了,雨就来了。
 
 
导游说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大溶洞是由比弗卡河的潜流对石灰岩地层长期溶蚀而成,100年才长1毫米。溶洞在1818年被当地人卢卡.契齐发现,有一万个地下溶洞,其中最美丽的20个向游客开放。早在1872年,洞内就铺设了铁路线,1884年,洞内实现了通电。
 
 
 
溶洞全长22公里,游客乘坐10分钟小火车进去,游览中间部分要用1个小时左右,再坐小火车出来。导游说中国的溶洞里为什么要打五颜六色的彩灯?是因为没有电,开始是打着火把进去看,把里面都熏黑了,只好用彩色灯光来遮掩。而波斯托伊那溶洞没有,为了让游客看到钟乳石本来的颜色;白色、乳白色、浅粉色……只用自然的灯光照明。
导游强调重要的是在溶洞里要跟紧大部队,因为里面太大了。洞内乎没有台阶,全是斜坡路,有的路尽管很湿,有的还淌但不用担心路滑。溶洞每天开放4场,我们是赶第一场的时间10点进——12点出来。
这里的游客不少,中国游客也不少,洞里平均温度8-10°衣服还是要多穿一点。我们坐上小火车,大约都是第一次在大溶洞里坐小火车,大家都有点兴奋。
 
 
火车开动了,速度可不慢,有时就贴着岩壁呼啸而过,仿佛不缩一下脖子,头皮可能会被蹭破。火车走的距离不短,沿途已经见识了溶洞之大。
 
 
 (网)
洞里只有一种颜色的灯光——白光,但灯安装的位置非常用心,尽量充分完美地展现这个地下世界的宏伟规模和壮观景象,在这里,地质历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记录。洞内有大量的沉积景观,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和各种时代形成的方解石、钟乳石和石笋。
 
 
 
 
 
 
 
步行的这段路新鲜刺激,简直是一步三景、一步多景,而且一会儿上行,一会下行,有时像在几层楼上俯瞰下面的景致与游客,就这个“最大的溶洞之一”先就折服了我们,边欣赏边赞美边拍照,我相信大部分人拍的都不如看到的那么令人惊奇。每个人眼里的美景也不同,各自在心里为大自然的创造喝彩。
 
 (仔细看,才能看到下面有人,几层楼高的大溶洞)
 
 
 
 
 
在这深115米的地下还生活着一种类似娃娃鱼的珍奇动物,形体纤巧,无鳞,有四肢,长寿百年,被斯洛文尼亚人称为“人鱼”,可以10年不吃不喝。在洞里有水族箱,有人鱼在里面展示。
 
 (水箱左下角的是人鱼)
(在网上找到一张清楚一点的人鱼照片) 
我平衡能力很差,凡下坡的路就小心,走了一段潮湿的路,感觉到脚底一点都不滑,真是怪了,就这点细节上的讲究让我对斯洛文尼亚刮目相看。
盗了不少朋友拍的精彩照片,依然意犹未尽,再贴几张洞口广告上的照片。
 
 
 
 
 
 
 
虽然在出团通知里说导游会告诉你洞内各区域内各种种类钟乳的形成原因,区别。实际上导游说进去后,游客就分散了,言外之意就没有必要聚在一起听她讲解了,但是我看到过几拨游客跟着他们的导游听讲解,真是羡慕。我们就是走走,拍拍照,傻了吧唧的。其实这里准备了15种语言的“语音导览机”,包括汉语,花3欧,就可以领一个,可惜没有人告诉我们。
出来后,导游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吃的披萨和意大利面条,味道不错。
 
 (云朵说披萨的味道不错)
 (美味的意大利面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