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系列——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征及其表现

 昵称27494174 2018-11-25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系列——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征及其表现

历史上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以战或和的形态表现出来。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是其显著特点。其主要表现是民族关系的战争与和平。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战争

中国古代的民族战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一是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战争。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系列——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征及其表现

应注意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冲突,不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但是战争有是非之分,即它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之分,区分的根本标准在于战争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外,还应注意有些民族之间的战争性质是按照阶段的不同有变化的。例如金国建立以后,对辽的战争,就带有反抗民族压迫的性质;但是,当辽一再被金所打败,已经不可能对金实行民族压迫的时候,金仍然对辽继续发动进攻,这时的战争性质就属于非正义的民族掠夺战争。历史上的蒙古对金的战争、后金对明朝的战争都属于这一类情况。

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在中国古代用和平方式进行交往,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系列——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征及其表现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系列——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征及其表现

注意:怎样评价辽宋、夏宋、金宋之间的三次和议?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即辽宋于1005年的澶渊之盟、夏宋于1044年的和议,金、南宋于1141年的绍兴和议。这三次和议基本是宋朝统治者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的产物,是两宋软弱的表现,对两宋来说多是屈辱性,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两宋的统治危机。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一,结束了辽宋、夏宋、金宋之间的战争局面,使双方处于长期的和平稳定状态。从民族关系来看,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是主要的。第二,为各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见,民族间的和与战不但要从民族双方的利害得失衡量,更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来评判,看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

三、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三种发展模式

1、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战的局面。在混战中,各民族相互融合。代表: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间的混战。

2、发展强大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导致各民族政权间相互并立,割据分裂。但在割据中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代表:辽、宋、夏、金的并立相持局面。

3、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代表: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民族交往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更大发展。

四、对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发展,共同反抗压迫。尽管各民族间也有掠夺,迁移,战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友好则是长期的,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民族隔阂主要指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它只是民族关系中的次要部分。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

更多学习资料可关注头条号,长期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