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才绝艳录(17)双卿

 江山携手 2018-11-25

菊花虽艳奈何霜--平生最苦是双卿

才子才女们往往是命运多蹇的,但是江湖夜雨觉得在众多才女中,最苦、最可怜的就是这位贺双卿了。人们常替朱淑真惋惜,叹惜她所嫁非人,但是朱淑真的老公至少还是官宦或者富商,生活上也是“供厨不虑食无钱”的,而且朱淑真出身于书香门第,还能够主动和老公离异,所以和贺双卿比起来,幸福不知多少倍。而贺双卿却一生凄苦,她像一个从石缝里好不容易拱出来的兰芽,却被无情的风霜、愚蠢的牛马践踏而亡。

贺双卿的故事见于清代文人史震林的《西青散记》中,贺双卿(1715~1735年),是江苏丹阳蒋墅(距镇江比较近)人。她虽然生于普通的农家,但是却天生丽质,聪颖好学,据说双卿的舅舅是在学馆里做杂活的,小双卿常常跑到学馆的窗外偷看偷听。学馆的先生倒也是个好人,看到双卿聪明伶俐,就让她进课堂旁听。小双卿免费在学馆旁听了三年,就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对吟诗作词特别爱好。

等双卿长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她已经对作诗填词十分精通了。但是在愚蠢偏僻的乡下,她无知的父母和蠢如马牛的乡民一点也不懂得欣赏她的才气。他们可能觉得,如果是个男小子,会读书识文,作诗作词,还能考进士,中状元,升官发财,而一个姑娘家会这个有什么用?他们看得上的是只要能为男人生孩子,能干家务活,就是好媳妇,双卿会作诗作词指不定还当成缺点呢。所以双卿到了成婚的年龄,就像一般的乡村姑娘一样理所当然地嫁给一个体壮如牛、大字不识半个的乡农。

唉,如果朱淑真知道双卿的故事,可能也不会那样伤感了。双卿的老公据说叫周大旺,双卿性爱洁净,周大旺却是满身狐臊刺鼻,脖子上的垢腻搓可成丸,双卿劝他洗一洗他就大怒。而且她还有个恶婆婆杨氏,据说是个年轻时守寡的女人。越是这样的女人,往往心理变态,对待儿媳妇加倍的凶恶狠毒。像张爱玲写的《金锁记》中的七巧,也是对儿媳妇有一种天生的敌意而百般摧残。双卿喜爱写诗,她那蠢老公和恶婆婆却一看到她拿书磨墨,便要恶骂。有人形容朱淑真的老公是“其夫村恶,蘧篨戚施,种种可厌”,江湖夜雨觉得未免有点冤枉,但此词来形容这个周大旺,却觉得还骂得不痛快,双卿这样的好美眉被这样一个家伙摧残折磨,比之鲜花插牛粪更令人痛心和惋惜。

旧时的农村,农活比现在要繁重得多,煮饭、喂鸡、养猪、舂谷、纺线、做鞋、清扫庭院之类的杂活都落到双卿的头上。双卿原本身体很弱,在娘家时虽然也做这些事情,但是母亲总是疼爱她,不让她过于劳作。但她嫁过来后,她的恶婆婆却“好便骂,不好便打”,催她整天做这做那,一刻也不得闲。他老公是个所谓的“孝子”,秉承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说教,不但不同情双卿,反而站在那个恶婆娘一边来帮着叱责妻子,双卿满心是泪,只有在诗句中倾诉:

浣溪沙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嫌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湿罗衣

世间难吐只幽情,泪珠咽尽还生。手捻残花,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

双卿虽然没有正式上过一天学,也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学诗学书,但是她的词却读来不俚不俗,自有一种清新之气。由于她境遇凄苦,诗中之句常令人心痛,像“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这样的情景别的才女诗中是见不到的,可怜双卿,她只能在干农活的空隙中来进行自己的创作,但如果因此耽误了一点时间,她的蠢老公和恶婆婆就会又是好一顿臭骂。

贺双卿有病在身,患有严重的疟疾,但是她的婆家根本无钱也不想给她治病,经常一会冷一会热地发作,她写有这样一首词:

孤鸾(病中)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折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算一生凄楚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从词中看,双卿的疟疾相当严重,但她一边受着疟疾发作忽冷忽热的煎熬,却还要干洗衣服(“素裙未浣”)、做饭(“爨烟薰”)等一大堆活儿,送饭送得慢了(“东菑却嫌饷缓”),他老公就是一顿臭骂和老拳,可怜双卿的一双皓腕因为天天干粗活都被磨出了老茧,她感慨自己的“锦思花情”都被烧柴火的烟熏得不成样子,但是她没有别的办法,她只有把眼泪咽到肚子里--“算一生凄楚也拚忍”。 

每到夜深人静时,他的老公发出猪一样的鼾声时,双卿只有这时候也能有比较宽裕一点的时间来写东西,但是她的心中全是苦痛:

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空惊。


通过双卿的这首词,我们能想像她是何等的寂寞孤独,只有一盏残灯相伴,她的世界也仿佛是那漫漫无休的寒夜,永远看不到有什么希望,就是在睡梦中也得不到安稳,做的也会全是恶梦。李清照曾说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但身处穷乡僻壤中的双卿,她根本不可能有酒来解愁,她家里恐怕是买不起酒的,即便偶尔有点也不可能有她喝的份。她说:二郎神(菊花)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生受,新寒侵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幸,撇你黄昏后。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洗无酒。
这首诗是双卿咏菊花的,“新寒侵骨,病来还又”,这哪里是菊花,分明就是经受风刀霜剑的双卿啊,在另一首诗中,双卿说得更为直接:冷厨烟湿障低房,爨尽梧桐谢凤凰;野菜自挑寒里洗,菊花虽艳奈何霜。“野菜自挑寒里洗,菊花虽艳奈何霜”,江湖夜雨看到这一句,不觉百感交集,几欲滴泪,看多了诗词中的愁肠离恨,已经有些麻木,但是这句诗,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双卿别说喝不上酒,就连笔墨也买不起,也不敢买。她就用木棍醮了石灰粉在芦叶、竹叶、桂叶等树叶上写,也不敢擅自保存,任其散落四方。不然她的婆婆和老公看到要骂的。这天,举人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文人偶尔来到这个小村,看见一个姿容清雅的美眉手执畚箕出外倒垃圾,史震林等非常惊奇,一看这美眉的样子就是个不俗的女子,在这穷乡僻壤中显得格外抢眼。再看垃圾中有不少树叶,上面居然用白粉写有工整端丽的字迹,捡出来一看,更是惊异。经打听,方知双卿身世,不由地十分同情和敬佩,他们于是写诗作词以示问候,双卿也诗词唱和,但双卿思想比较守旧,不敢和这些才子们交往过密,她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但即便是这样,她的恶婆婆却以此为由对她痛加责骂。江湖夜雨觉得双卿应该像“红拂夜奔”一样和史震林等私奔出走,这样才会不枉一生。就算是当个青楼女子,也远胜于在这个“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的鬼地方受折磨。但江湖夜雨说是这样说,人们有时候常是说比做容易得多,如果真是身处其境,迈出这一步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略的,其实江湖夜雨也是没有勇气的人。而且据说贺双卿也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不敢和这些文人们来往过密,文人们画了她的像,请她题诗,她题了后又后悔了,要回来剜了去。对自己的诗词流传在外也是惴惴不安,生怕人们认为自己是像青楼女子那样招摇自售。而史震林等碍于封建礼教,也不可能带她出逃,这些书生们谈论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汤卿谋曰:‘……人生须有两副痛泪:一副哭文章不遇识者,一副哭从来沦落不偶佳人。’(赵)凤岐……曰:‘……吾则以一副痛泪哭失节之佳人。’段玉函曰:‘佳人失节,思之亦必自哭,不自哭者,安得闲泪哭之?”他们虽然对双卿极为同情,但是却又死抱着封建礼教观念不放,他们认为,佳人不论怎样沦落不偶,不论所嫁的是怎样不堪的丈夫,都必须为丈夫守节,这才是天经地义;失节的佳人比沦落不偶的更可痛哭,她自己先该痛哭而死,否则旁人又哪有闲泪去哭她?岂不知世间大英雄、真名士、奇女子均视世间凡俗说教如儿戏。惜乎双卿未遇此等人物,叹叹!愁病相煎的双卿早早地死去了,这一年她才20岁,正是女子们最好的青春时节。但是她却早早地凋谢于愚夫毒妇之手。所谓“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天天过这种受折磨的日子,也许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史震林等人感慨于双卿悲苦的一生,着意搜集双卿的诗词,他说:“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史震林把双卿的遭遇和她的诗词写进了《西青散记》一书中,从而让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位苦命的才女。虽然双卿是个乡下女子,但是她的诗作却是那样的出色,清末词家黄燮清评双卿的词云:“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白雨斋词话》也评曰:“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确实,双卿的词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几乎能和李清照相媲美,我们看一下她这首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陷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这首词写得十分精彩,词中运用叠字极多,李清照那句著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精妙,但全词中只有这一句用叠字,而双卿这首词却用了20个之多,读来却丝毫不觉拗口罗嗦,妙极!还有像“断魂魂断”、“见谁谁见”之类词也妙不可言,双卿之才高如此,可惜却命薄如纸,寿夭而终,造化何其不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