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朝历史年表简说

 星河岁月 2018-11-25

周朝历史年表简说

 

作者:萧 佑

 

 

周朝,是继远古的唐朝、虞朝、夏朝、寒朝、后夏和商朝以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七个全国性政权。如果说,商朝以前的几个朝代缺乏文字方面的确切记载,商朝的历史记载出现于甲骨文中的话,那么从周朝的“共和”也即周厉王时代的后期开始,中国的古代历史开始进入了有可靠的文字记载的信史的时代。周朝,同时也是中国在迈入封建社会以前,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最后一个完整的朝代。因为从后周中后期的周元王的时代开始,中国将结束奴隶制社会,而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代。

周朝从周武王元年(约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周朝开始,至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共历经周王13任,另有追谥为王者2人(姬亶、姬昌),共计15人,历时约257年。


历史上的周朝的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是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时期的周西伯——姬昌。他是商朝的诸侯国周国的国君。当时,作为周国的国君,乃是商朝诸侯中的方伯,故姬昌被称作“周西伯”。姬,是他的姓,昌,是他的名。他是商朝的第二任周西伯。第一任周西伯,是姬昌的祖父姬亶(历史上称之为“周公亶父”或“古公亶父”)之子、姬昌之父姬历(又作“季历”)。

商匡王子托时期,姬历领导下的周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匡王感受到了这个诸侯国对于商朝的潜在的威胁,于是,以封赏为名,召姬历至商朝的国都殷邑,封其为周西伯,同时将其软禁,不许他归国。后复将其杀害。

姬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任周西伯。姬昌重用吕尚(即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姜子牙),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威服西北,使得周国的国力及疆域得以继续发展壮大。这引起了当时在位的商纣王子受的严重不安。子受因效仿先匡王子托的办法,故技重施,召姬昌入京,拘之于羑里。姬昌被囚期间,著作了著名的《周易》一书。后,周国大臣散宜生行重贿于纣王,姬昌始得获释并返回周国。姬昌任周国的国君长达50年,于商纣王三十九年(约公元前1040年)去世。

商纣王四十年(约公元前1039年),姬昌之子姬发即位为第三任周西伯。

商纣王五十年(约公元前1029年),周西伯姬发决心率领周军主力讨伐商朝。姬发亲赴盟津与诸侯会盟,拉开了周灭商朝之战的序幕。商纣王五十一年(约公元前1028年),姬发率领周国与诸侯联合军,联兵进军讨伐商朝。商纣王五十二年(约公元前1027年),在牧野(今河南省汲县)会战中,由奴隶编成的商朝军队于阵前大批哗变倒戈。周军乘势进攻,一举击溃了商军的主力。姬发擒杀商纣王,灭亡了商朝。

同年,姬发以丰邑为都,正式建立了周朝。这一年,即为既是商朝的商纣王五十二年,同时也是周朝的周武王元年。丰邑,在今陕西省长安西南沣河以西。姬发追谥其曾祖姬亶为周太王,其父姬昌为周文王。姬发的四弟姬旦(即周公旦。所谓周公,指的是姬旦是周朝的公爵。因其事迹在历史上以“周公”或“周公旦”的名字而流传于后世,故本文亦因循成例,这样称呼他)的封地大约也在这一年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周国,即西周公国。周公旦即西周公国的首任国君周文公。但是,他没有赴封地就任,而派自己的次子就封,即周平公。

次年,即周武王二年(约公元前1026年),姬发于建国大业功成后猝然长逝。其时,姬发之子姬诵尚未成年,遂由担负辅政职责的周公旦继任为王,并追谥姬发为周武王。姬发任商朝的诸侯国周国的国君11年。建立周朝后,居其王位仅2年。周国与周朝,一为商朝之诸侯国,一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意义全然不同,不当混作一谈。

有关周公旦曾经即位称王一事,自汉武帝独尊儒家以降,历代史书为了将周公树为所谓“圣人”、“完人”,而皆对此讳莫如深。但是在事实上,更早的历史典籍对此是有记载的。周朝初建,战事方熄,百废待兴,武王之子正当年幼,国家的内外情势尚未稳定,商朝的复辟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图谋复国。政治形势之复杂,远非幼主所能掌控。故周公旦在这种情况下取代姬诵而即位称王,实属形势使然,也是当时的周朝政权的必然选择。

周公旦在位为周王7年,于第8年上还位于姬诵。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王爵谥号,本文作者私谥他为周恭王。他应是周朝的第二任周王。古谥法表上说,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执事坚固曰恭,这些评价周公旦都是当得起的。周恭王姬旦的元年,应当为公元前1025年,也即周武王去世后的次年。

约公元前1018年,武王子姬诵成年。同年正月,周公旦还政于姬诵,自己退为辅政,姬诵亲政。这一年就是周成王元年。姬诵为周公旦建立了诸侯国鲁国。因此,周公旦既是周朝的诸侯国西周公国的周文公,同时也是鲁国的首任国君鲁文公。但周公旦也同样并未赴任鲁国,而是继续留在朝中辅政,以其长子伯禽赴鲁国就封,即鲁公之位。

周成王十三年(约公元前1013年),周公旦去世。

周朝之兴,文王姬昌至其去世,仍仅为商朝之诸侯;武王姬发方建其国而竟猝逝,应当即位继任的姬诵又远未成年。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政权及其统治之所以能够立住、稳固并且延传下去,且令其国祚长达250余载,周公旦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他为周朝所做出的最大的历史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朝之肇建,是以文王奠其基,武王立其国,而周公成其业。

周公旦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他身为周朝的重要宗室和周武王的托孤重臣,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以及很好地处理王位传承的问题。面对武王的猝逝和年幼的姬诵,以及国家肇建所面临的复杂局面,他没有过多地考虑身后可能的篡位诟谤,毅然即位称王,担负起了领导国家的重任,并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在王位上待了7年之久,但是当姬诵成年时,他最终没有贪恋王位,更未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还位、归政于姬诵,自己则退下来,甘居辅臣之职。这在当时乃至历史上,都是极难得的。甚至直到今天,后人提及周公,仍会对他抱以敬重。周公旦是中国古代一位享有盛誉与崇高地位的政治家,他也因此而赢得了身后长久的声誉。

周公旦逝后,考虑到他为周朝所建树的巨大的功勋,周朝特决定:周公的爵位,由其后代子孙世代承袭。因此,西周公国和鲁国的历任国君也都称作“周公”、“鲁公”。周朝还指示后世的历任鲁公,可以用天子的礼仪规格来祭祀周公旦。这实际上是把给予周公旦的纪念待遇,升格为与周天子相等同的地位。至后周考王姬嵬时期,周考王又分封自己的弟弟于王畿,“以续周公之官职”。由此,在历史上又出现了以当时的周公——姬揭为其首任国君的季西周公国。后周显王姬扁在位时,从季西周公国中又分出了一个季东周公国。周朝灭亡后,这个小公国成为了当时在正统关系上,周朝的唯一的继承者,将“周”这个国号又往后传递了七年之久。在以周公旦为首任国君或是其后裔所建立的周朝和后周朝的诸侯国中,在西周公国、鲁国、季西周公国和季东周公国等四个最主要的诸侯当中,其中的三个都是以“周”为其国号的。由此也可见周公旦及其封国在周朝和后周朝的历史上,所具有的深远的影响。

周成王十八年(约公元前1008年)4月,姬诵去世。其子姬钊即位,追谥姬诵为周成王。周成王亲政后,很好地继承了祖、父辈以及周公旦所开创的基业,使得周朝的政权得以进一步稳固,并很快使国家步入了强盛期。周成王和他的祖、父辈一样,是一位在周朝的历史上占据有重要地位的国君,也是守成有方的一代名君。

约公元前1007年为周康王元年。周康王六年(约公元前1002年),周朝的开国功臣、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姜尚)逝世。吕尚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周武王的辅弼之臣,曾辅佐武王治理周国、灭亡商朝,为周朝的建立立下大功。他因功而被周朝分封于齐,并因之成为后来山东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史称“齐太公”。

周康王二十六年(约公元前982年),姬钊去世。其子姬瑕即位,追谥姬钊为周康王。康王和他的父亲成王一样,也是一位守成有方的国君。在他的任内,周朝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得以稳步发展。后世有史家把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合称为所谓“成康之治”。

约公元前981年为周昭王元年。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63年),姬瑕去世。其子姬满即位,追谥姬瑕为周昭王。

约公元前962年为周穆王元年。周穆王三十九年(约公元前924年),姬满去世。其子姬繄扈即位,追谥姬满为周穆王。

约公元前923年为周共王元年。周共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00年),姬繄扈去世。其子姬囏即位,追谥姬繄扈为周共王。

约公元前899年为周懿王元年。姬囏在位时期,周朝国势衰落。国都所在的宗周地区备受西北少数民族戎狄的威胁。周懿王十五年(约公元前885年),姬囏被迫自宗周迁都槐里。周懿王十八年(约公元前882年),姬囏去世。其子姬燮表现软弱,不孚众望。姬满之子、姬繄扈之弟姬辟方乘机打破周朝严格的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成功夺取了王位。他追谥姬囏为周懿王。

约公元前881年为周孝王元年。姬辟方即位后,在其在位的9年当中,致力于振兴周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周朝的国力有所恢复。周孝王九年(约公元前873年),姬辟方去世。王位重回姬囏之子姬燮一系。姬燮追谥姬辟方为周孝王。

姬燮是周朝的第10任周王。约公元前872年为周夷王元年。姬燮在位8年,周朝的国势重陷于衰落。周夷王八年(约公元前865年),姬燮因患病,无法继续治理国政而宣布退位。其子姬胡初临君位(所谓“初临君位”的意思,就是非正式即位)。约于同年,周朝诸侯国楚国的国君(子爵,但自封公爵)熊渠以天子自居,并分封其三子为王,形成了事实上的前楚朝,与周朝分庭抗礼。

姬胡,就是周朝历史上著名的周厉王。约公元前864年为周厉王元年。周厉王十一年(约公元前854年),前任周王、姬胡之父姬燮病重不治。姬胡追谥姬燮为周夷王。周厉王十二年(约公元前853年),姬胡正式即周朝王位。

此后,姬胡在其在位的十余年间,弃用国内上层“世为卿士”的旧贵族,起用荣夷公为卿士,力图改变积重难返、国力日衰的局面。但是他所施行的政策中有严重的错误,且为政暴虐,不得人心,在政治上又得罪了已经拥有着遍及国内的庞大政治势力及影响力的旧贵族,因此,尽管他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击败了起兵反周的周朝诸侯国噩国,平定了淮河流域的淮夷对周朝的进攻,以及对外威慑并迫使熊渠偃旗息鼓,自己取消了前楚朝,重新臣服于周朝而复为周之诸侯,卫护了周朝的统治和统一,但是其在国内的统治地位非但没能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愈加岌岌可危。

周厉王二十三年(约公元前842年),在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突然暴发了“国人暴动”(国人,指居住在京城里的平民)。厉王出奔彘地(今山西省霍县东北)。这一暴动事件,开启了周朝历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所谓“共和时代”。

对于周厉王时期的“共和”时代,历来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一、国人暴动尽管有其合理性,但镐京的暴动事发突然,且局面迅速失控,以致厉王不得不从镐京仓惶出逃,失去了最高统治权。其暴动之所以猝然发生,我疑为有旧贵族从中煽动。其理由是:

暴动发生后,显然有人与之里应外合,以致厉王只能选择出逃这一个选项,说明在暴动发生前,镐京及负责保卫国都与厉王的驻在军队,事实上已经不在厉王的实际掌控之中。

暴动的结果是:厉王人虽然活着却不得还都复其王权,厉王的太子无法正常地立为新一任的周王,周王之位出现长时期的悬虚,旧贵族们卷土重来,重新掌握了周朝的实际权力,成为暴动在事实上的最大的赢家。

虽然国人暴动距今已年代久远,其事实内幕究竟为何,恐怕也早已难觅其真相。但是这一切,有理由使人怀疑:

尽管有着厉王以往在政策上严重错误的因素,但是暴动发生在当时的周朝的国都,当时的“国人”们恐怕更多地是受到了人为的煽动,而被某些意图在于推翻周厉王统治的政治势力所利用而被当了枪使。因此,所谓的国人暴动,实际上应当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政变!

制造这一起政变的最大的幕后黑手,则是当时为厉王所开罪、而其影响力仍无处不在的周朝的旧贵族们。

二、由于国人暴动的直接结果,是周厉王的统治被事实上推翻,周朝的王位出现了长期的虚悬。因此,后世有史家以国人暴动的年份,作为周厉王的年代结束的年份。而以国人暴动后的次年,作为所谓“共和”纪年的开端,记之为“共和元年”,并依序下推。我对此不予认同。理由是:

周厉王的统治虽然被人为地终止了,厉王本人也被赶出了京城,失去了实际的统治权力,但是周朝还在,厉王本人当时实际上也还活着。周朝的中央政权也还在,并且仍在继续地运行着。而在周朝的朝廷里,实行“共和”统治的旧贵族们,也并未拥立厉王的太子或者任何一位新的周王即最高统治之位。而这样的统治又必须要考虑符合当时在政治上的合法性,并且还要力图抹去国人暴动的政变痕迹,那么最合乎情理的办法,莫过于继续打着周厉王的旗号,行旧贵族们的“共和”之实。

同时,在那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社会里,也不可能像欧洲的古罗马那样,搞出一个古典“共和国”的模式来。包括在纪年上也是这样。当时的历史纪年,只能是以某王在位的年份来纪年,而不可能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所谓“共和纪年”来。那么既然下一位的周王尚且无法产生,那么继续延用那个事实上已遭变相废黜的周厉王的年份,来对那时加以纪年,理应成为后世史家的唯一合理的选项。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不选用所谓的“共和纪年”。

三、对于“共和”时期,周朝具体的执政者究竟是谁,历来也有不同的说法。具体涉及到几个人。

姬和。姬和其人,有说他是当时周朝的诸侯国共国的国君(共国的国君为周朝的伯爵,因此,亦称他为“共伯和”)。也有说他是周朝的另一诸侯国卫国的国君(卫国的国君是周朝的公爵,“共和”时期,卫国的国君是卫武公。因此,也有称他为卫武公的)。总之,他究竟是当时的共伯和还是卫武公,历史上存有争议。

周定公。周定公是周朝的诸侯国西周公国当时在位的国君。前已述及,西周公国是周公旦最早的一个封国。因此,西周公国的历任国君都是周公旦的后裔,所以也都被称为“周公”。到了这时,正好是周定公在位。由于西周公国是一个小国,再加上当时的战乱,以及历史年代久远等原因,导致有关这个诸侯国的历史的记载很不完整,缺佚的情况很严重,甚至连历任周公的世系及其名字、爵称等,很多也都没能传下来。这其中,就包括这位周定公本人的名字在内。

召穆公。召穆公姓召,名虎。是当时周朝的诸侯国召国的国君(召国的国君为周朝的公爵。“共和”时,召国的国君为穆公)。

历史上,有说姬和是“共和”时期周朝的摄政者的,有说是周定公与召穆公联合执政,代行天子职权的。总之,也是提法不一。由于历史上的共和时期长达14年,而争议又一直存在至今,未有定论,故我们倾向于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折中”的选项,即:“共和”前期,为姬和摄政;“共和”后期,则为周定公与召穆公联合执政。

从“共和”时代开始,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因此,之前的公元前“约”的时代,可以至此划上句号。

周厉王二十四年(公元前841年),所谓的“共和”时代开始。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姬胡死于彘地。当时秉政周朝的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拥立厉王的太子姬靖即位为王,并追谥姬胡为周厉王。

公元前827年为周宣王元年。姬靖即位后,继续以周定公、召穆公担负辅政之责。而那些在国人暴动后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周朝的旧贵族们,此时摇身一变,在历史记载里,全都成了那时的所谓“贤臣“。这表明当时的周王,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政治上的傀儡。而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以周定公、召穆公等人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的手中。姬靖在位期间,对内,行事作风武断,封诸侯、杀大臣,大夫杜伯等多人被杀,显示国家内部的政治斗争很激烈;对外则屡屡用兵,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国力继续衰落。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姬靖死去。其子姬宫湦即位,追谥姬靖为周宣王。

有关周宣王之死,历史上有着很蹊跷的传说。说他是在圃田(今河南省中牟以西)游猎时,被遭他杀害的杜伯等大臣的冤魂驾着战车射杀而死。大白天的被冤魂杀死这当然不可能,但是这种传说似乎也隐隐地透露出,周宣王可能属于非正常死亡。由于年代久远,历史的真相虽已不可考,但是不能完全排除他系死于某种政治谋杀的可能性。

姬宫湦,就是历史上的周朝末代君王周幽王,他是周朝历史上的第12任周王。公元前781年为周幽王元年。有关他的故事不用多说,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他在政治上重用虢石父等佞臣,在后宫宠幸美人褒姒,并且不惜为此而在事关国家未来继承人的王太子的废立这一重大问题上,执意采取废长立幼的做法,甚至连前太子姬宜臼之母、王后申氏也因此事件而遭到废黜。历史上还传说,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而冒失地点燃当时在国防上作为应急警讯之用的高台烽火来戏弄诸侯。幽王的种种肆意妄为,都为自己和这个从他的曾祖父周夷王起,就一直处于国运衰落之中的王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患。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周朝的诸侯国申国的国君申侯(申国的国君是周朝的侯爵,故称“申侯”)姜宁,联结少数民族犬戎的军事力量,攻入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周幽王姬宫湦以及在他废掉原王太子姬宜臼后,而改立为太子的褒姒之子姬伯服被杀;原王后申氏被废后,被立为新王后的褒姒也为犬戎所掳。周朝就这样灭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