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之驴是贵州驴吗?

 地图帝 2020-07-02

贵州省的简称,除了贵,还有黔,黔驴技穷的故事无人不知。

这个“黔”在哪里呢?就是现在重庆东南的彭水县。彭水面积不小,3903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54万。

彭水在秦朝属黔中郡,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朝廷在彭水设立涪陵县。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把原巴东属国改称涪陵郡,治所就在彭水。西晋的涪陵郡没啥变化,但涪陵郡的治所(地级市市区)却从彭水迁到了南边的汉复县。

南朝的涪陵郡,把治所放在了汉平(今涪陵区南),不过涪陵县还在彭水。等到北周(打着西魏的旗号)占领蜀地后,涪陵郡治所依然不在彭水,但彭水却开始牛了起来。北周在彭水设置了地级的奉州,公元574年,周武帝把奉州改为黔州。

从此,彭水和“黔”有了更密切的关系。

短命的隋朝把黔州改称黔安郡,唐朝又恢复了黔州的设置。黔州面积30万平方公里,辖区包括现在的贵州、重庆、湖北、广西结合部的大片地区。众所周知,这里是非汉族的聚居地,因情况特殊,朝廷就在这里设置很多羁縻州,黔州的规模几乎相当于省。彭水县是就相当于当时“黔州省”的“省会”,政治意义相当重要。

当时的黔州隶属于江南道(省级)。江南道的面积太大了,长江以南,东海以西,贵州以东、岭南以北。包括现在的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以及苏南、皖南、上海。

唐朝中期,随时形势的变化,江南道太大,必须拆分。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江南道被拆分为三块。江南东道有苏南、上海、皖南、浙江、福建,江南西道主要是江西和湖南两省,而新成立的黔中道,主要包括现在的贵州省,以及湖南、重庆各小一部分,以及湖北的恩施州。

可以说,黔中道是贵州省的前身。现在的贵州省会贵阳,当时称矩州,发展规模还不大,就把黔中道的治所放在了规模相对较大的彭水。因为“省会”在彭水,现在有这么一种观点,说柳宗元写的“黔之驴”,去的不是现在的贵州,而是当时的“贵州省会”彭水。所以,应该把黔之驴改为彭水驴。

理由是从中原进入“黔”,尤其是“船载以入”,那走水路,首先来到的,就应该是位于黔中道最北端的“省会”彭水。彭水处在乌江江边(当时称涪陵江),往北不远就汇入长江。所以,驴子走水路入“黔”,第一站只能是彭水。

但在总体上,黔州彭水在当时还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朝廷上争权夺利失败的人,往往会被发配到这里。唐初,长孙无忌风光无限,但贪婪过头,得罪了外甥媳妇武则天。武则天斗倒长孙无忌后,就把长孙无忌发配到彭水,绝望的长孙无忌在彭水自缢身亡。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也在公元1095年被贬到彭水,在彭水住了3年。黄庭坚非常喜欢彭水,常对人称老子是黔中老农,逍遥自在!

宋朝没有黔中道的设置,但彭水依然是黔州治所,隶属于夔州道(治所在重庆奉节)。不过,黔州有飞地,彭水以南,隔着珍州、承州,在现在贵州遵义以南,安顺以东,都是黔州所领的羁縻州。到了南宋,彭水更了不得了,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黔州升格为绍定府。宋朝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城市,数量不多。彭水以其特殊的地理和类似蜀汉南中的地位,升为“副省级城市”。

元朝的彭水,地位依然很高,从公元1291年到1330年,40年间,彭水是总管府级别。之后就改称绍庆路,但还是地级市。

彭水降为县,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朝刚灭掉明玉珍父子割据的大夏国,设重庆府,就把彭水划到了重庆。

新时代后,设立了隶属于四川的涪陵专区,彭水被划到涪陵。当时重庆也属于四川,彭水的所隶省没有变化。1987年,彭水又被划到了同属四川的地级黔江地区。10年后,重庆直辖市成立,黔江地区整体并入省级的重庆市,彭水又回到了重庆的怀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