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奔御风:黄敖训大师新作剖析

 闲情偶的 2018-11-26

▲黄敖训大师新作《乘奔御风》(黑松)



创作难如蜀道,

模仿易如折花!


图丨黄敖训  文丨嘉  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


黄敖训先生以取动势之意,融画论之理,协古文之韵,历时六年创作出《乘奔御风》。


▲黄敖训作品《乘奔御风》(黑松)


作者黄敖训大师擅长松树盆景制作,在创作中总结出了三个特点:

一、在创作方面,通常运用“群组结构”使作品加深了空间变化,更趋于自然,同时也丰富片层之间的节奏感。

二、运用背枝为正面服务的理念,增加了作品的纵深感。借透视产生效果,使得作品产生视觉上三维画面感为四面可观打下基础。

三、对松树盆景的自然形态,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通向符合自然的创作途径。



2015年在木箱中第二次复整姿态。2012年荒坯购入园中,第一次是2013年改作的,当时只定主骨架。



翌年春季,植入观赏盆。



下半年,切芽之后拔去老针后的树姿,显示出黑松雄浑壮观之感。




由于此素材是2012年荒胚购入园中,黑松通常6~7年一次大改作。2018年下半年开始为改作做准备。



严谨的态度是盆景制作的前提!通过第一次的修剪,作者发现有拥堵之感,透视效果不佳,且树冠部还是偏大,内部结构不清晰等,无法走骨架路线以求线条变化。



通过再次修剪,干身的藏与露和叶量的对比平衡等方面还是与作者理想状态有差距。


工作计划:先绘制设计图,调整主骨架,然后蟠扎。


要点:

一、左下飘枝要大改,调出飘逸之姿。

二、右中大空间太满,强调变化中求的平衡。

三、树冠塑造有难度,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

四、只能强调细部的虚实变化和片层的空间变化来取胜。



第一次复整结束之后,作者对自己提出了疑问,还要检查。此时已展现出内部结构线条丰富的变化,与之前的“日本盆栽”有着截然不同的姿态。“大老黑摘掉了华丽的外套,展露出铁骨铮铮之态。”



宁波茂松园松树盆景创作的精神追求——风格。首先,一切建立于基础条件之上(茂松风格的逐步完善,离不开时间上的管理养护和12种规格蟠扎铜线),对于作品改作要有独特的个性。如果能遇见一个高人点拨那必定会是幸事,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专注攻克(确定树种——松)。其次还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真正的学艺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需要脚踏实地潜心练习基本功。玩树在于养护,创新在于追求。与盆景结缘30多年以来,世事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变的是对盆景的执着和对松树的眷念。“盆景给予我无穷乐趣,带给我许多人生感悟。”随着时间推移盆景在悄然变化,随着它的成长会越发地成熟,带给人更好状态和无限的期盼。正如人生没有圆满,人生在永不停歇地探索中逐渐沉淀和丰满。


对于一件作品,相对幅度大些的调整,只能说是向逐步成熟跨出了一大步。而作者无疑对松树的自然形态与在盆中章法表现有着独特的的认知和理解,不计工本的再次付出,也呈现出虚与实,争与让,藏与露,收与放的艺术特征和令大家耳目一新的树姿。与此同时作者也在深刻感悟这次创作中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下次升华的焦点:



一、修剪是最高的技术。此作品在未调动主干和树芯的前提下,只依靠修剪枝架,调节空间变化,使原树冠有右倾之厌巧妙化解,突出内部结构展现枝架线条变化,改作后比较自然而有野趣。






二、改作前后对比,似乎有背枝不足之厌?(背枝作用:运用背枝为正面服务的理念,增加了作品的纵深感。借透视产生效果,使得作品产生视觉上三维画面感为四面可观打下基础。)从四面照可证实改作后尚能显示多面可观的正常树姿。从中可以揣测出作者的匠心汇聚及松树盆景创作的高超技法。


以上二个方面,综合体现出“细心”的核心部分:精心做到一丝不苟与不随大流的个人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