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阅”60年,看合肥变迁 | 对话摄影大师,新老照片对比,唤醒您满城记忆……

 Qingakxwv8yzjt 2018-11-26


11月23日上午9:30,由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共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包河经济开发区、合肥包河文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地铁报承办的以“影像·变迁”为主题的2018包河国际摄影周正式拉开了大幕。 

摄影周分量最重的单元之一——致敬展当日在安徽省图书馆同时开展。其中曾用相机直击生死瞬间,拍下大量纪实新闻照片,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航拍合肥的摄影师董青,更是为后辈留下弥足珍贵的城市老照片。

为了与董青当年航拍合肥的老照片形成比较效果,应本届摄影周组委会邀约,合肥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岩基本按照董老照片的同一位置进行了后期补拍。“其实补拍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当年董老是坐着飞机航拍的,用的是变焦或长焦,可以进行局部拍摄;但我目前只能使用无人机,使用24毫米的广角镜头,照片无法拍摄出局部细节。”在经过两个星期的紧张拍摄后,新合肥图片终于“出炉”,并在摄影周期间和董青拍摄的合肥老照片进行对比展出。

接下来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新老照片对比,去感受新时代的更迭,见证新合肥的变迁吧。 



把城市的记忆留给后人


1

长江路、安庆路附近

△1959年的长江路、安庆路,那时大部分都是低矮的建筑群

△如今的长江路、安庆路建筑群



2

包河公园

△1959年的包河公园

△今天的包河公园


3

芜湖路

△1959年的芜湖路

△今天的芜湖路


4

大钟楼

△1984年的大钟楼 

△今天的大钟楼


5

阜阳路

△1984年的阜阳路

△今天的阜阳路


6

黑池坝附近

△1959年的黑池坝(现琥珀山庄 附近)

△今天的琥珀山庄


7

大蜀山

△1959年的大蜀山

△今天的蜀山森林公园


8

逍遥津

△1959年的逍遥津

△今天的逍遥津


9

孝肃桥附近

△1959年  坝上街  孝肃桥

△今天的坝上街  孝肃桥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直到进入21世纪后,合肥的大拆违、大建设,所有的变迁,都记录在董青的镜头里。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都被董老捐给了安徽省档案馆与图书馆等国家机构。



在高空把合肥拍了个遍


如今航拍已经很常见了,然而在五六十年代,想要在高空拍摄合肥城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点董青做到了,他也成为最早航拍合肥的摄影师,在空中几乎把合肥拍了个遍。

曾经合肥最高的建筑是合肥饭店与江淮旅社。长江路很窄,城里到处都是低矮平房,还有茅草屋顶的房子。而东郊最高的工厂烟囱他都爬上去过,从上往下拍摄。


10

省委旧址附近

△1959年的小东门附近

△今天的省委旧址附近


11

小东门周边

△1959 年的小东门 

△今天的小东门


12

环城公园周边

△1959年稻香楼宾馆

△今天的稻香楼宾馆

△1959年金寨路(安徽日报旧址)

△今天的金寨路(安徽日报旧址)


13

四牌楼

△1959年的四牌楼

△今天的四牌楼


14

三孝口

△1984年的长江路三孝口附近

△今天的长江路三孝口


15

寿春路

△1984年建设中的寿春路

△今天的寿春路


16

长江路农学院附近

△1984年的长江路农学院附近(过去称蜀山路)

△今天的长江路农学院(现名为安徽农业大学)附近


董青个人简介

董青(1921~2013),原名董玉福,河北省霸县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红色摄影师,安徽摄影界元老。

作为我国第一代战地记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董青和广大指战员一起穿梭于枪林弹雨,手中相机就是武器,直击生死瞬间,拍下大量纪实新闻照片,如今这些照片都已成为宝贵史料,存入国家档案馆。



     感谢为我们这个城市留住历史瞬间,

留住时代风云的人们。



本期编辑:江婷

来源:合肥地铁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