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之谜: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父亲到底是谁?

 思明居士 2018-11-26

古代中国,在皇帝这个顶尖职业上,对血统是特别关注的,但总有那么几位皇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的身世在后人眼中变得扑朔迷离。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秦始皇嬴政、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而且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知名度高、历史影响力巨大。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有一位身世成谜的皇帝,他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力绝不亚于秦始皇和乾隆,他的个人成就也绝对堪称一流,但却鲜为人们所了解、关注。他就是结束了北朝十六国乱局的北魏帝国的缔造者,北魏道武皇帝、鲜卑人——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主流身世——遗腹子拓跋珪

历史之谜: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父亲到底是谁?

在说拓跋珪身世之谜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

拓跋珪(公元371年-409年),字涉珪,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珪是代国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孙,奶奶为拓跋什翼犍的皇后慕容氏,父亲拓跋寔是拓跋什翼犍的二儿子,同时也是嫡长子,母亲贺氏。

公元371年,代国将领长孙斤叛乱,杀到了皇宫大殿之上。当长孙斤拿着武器杀向拓跋什翼犍时,太子拓跋寔挺身而出,将长孙斤挡下,但也因此受伤,同年5月,拓跋寔伤重去世,同年7月,拓跋寔的妻子贺氏生下了拓跋珪。

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代国之时,因为感谢弟弟拓跋孤迎立之功,于是将一半国土交给了弟弟拓跋孤管理。拓跋孤死后,拓跋什翼犍并没有将这一半国土的管理权继续交给拓跋孤的儿子拓跋斤,拓跋斤对拓跋什翼犍产生了愤恨,于是挑唆拓跋什翼犍的庶长子拓跋实君(主流称呼其实是:拓跋寔君,为避免大家混乱,我文中还是用“实君”二字作为他的名字)说:“现在皇位继承人没定,你是庶子,你老爸其他儿子都是慕容皇后死后再娶的慕容妃所生,将来肯定会立其他儿子当太子,之前必然会先杀了你,不如我们一起造反。”拓跋实君信了,当夜,将拓跋什翼犍和他的其他儿子杀死,只有最小的儿子拓跋窟咄侥幸活了下来。

之后,前秦大军攻陷代国,拓跋斤和拓跋实君被押回长安,前秦皇帝苻坚认为这两人十恶不赦,命以车裂处死。但对于年仅五岁的拓跋珪,苻坚的态度要温柔很多,他只是想让拓跋珪迁至都城长安居住,但母亲贺氏说:“现在代国刚亡国,到处都很混乱。您可以让拓跋珪还是在原代国居住,以后长大了,拓跋珪肯定会感恩于你,让部族永世为你效力。”苻坚同意了,后拓跋珪和母亲贺氏躲避到了独孤部居住。而拓跋什翼犍唯一活着的小儿子拓跋窟咄被苻坚下令迁居长安。

公元383年,苻坚一意孤行发动淝水之战,大败。随后前秦分裂。公元386年1月,年仅15岁的拓跋珪再称“代王”,重新建国。公元386年3月,拓跋珪改称“魏王”,建国号“魏”,这就是未来结束十六国的“北魏”。

拓跋珪的身世疑云——那些史书挖的坑

历史之谜: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父亲到底是谁?

小编本来这篇是想说参合陂之战的,想着写参合陂之战时最好要简要介绍一下拓跋珪,然后我就掉坑里了。拓跋珪的身世彻底让我晕了,于是把凡是能找到的涉及拓跋珪身世的史书都翻了一下。按照成书时间先后,小编我翻阅了《宋书》、《魏书》、《南齐书》、《晋书》、《北史》、《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宋书》的坑

作为成书时间最早的《宋书》,成书于南朝宋国时期,是小编能找到与拓跋珪所处时代最近的正史,而其中否定了主流说法中的两点:一、《宋书》直言拓跋珪不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而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二、《宋书》直言拓跋珪改“代”为“魏”的时间不是在公元386年,而是在公元397年。

这个说法明显和多数史书记录不同,但理论上最应该被相信的《宋书》,因为其作者沈约在《宋书》中记录的“牛继马后”故事,被很多史家所嘲笑、不齿,因此被人不信也就理所当然了。其实沈约也很冤,“牛继马后”的故事目前来看留存的最早记录其实是《十六国春秋》,他可能也就是抄了一把。

《魏书》的坑

《魏书》成书于南齐时期,他又改称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孙子。且改“代”为“魏”的时间也改回了主流的公元386年。

《南齐书》的坑

《南齐书》成书于南梁时期,他再次直言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关于拓跋实君和拓跋寔的事情根本不提

《晋书》的坑

《晋书》就更有趣了,他同样未提拓跋实君和拓跋寔。仅说一个叫翼圭的儿子在苻坚攻代国的时候,将父亲绑了交给苻坚请降。而翼圭就是拓跋珪的另一个称呼,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父亲应该就是说拓跋什翼犍。这么一来,拓跋珪又成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了。但问题是,根据主流说法,当时的拓跋珪年仅6岁,他是如何做到那么成熟的呢?

《北史》的坑

《北史》应该算是一本汇编型史书,他记载了拓跋什翼犍共有九个儿子,其中关键点是:大儿子拓跋实君、二儿子献明帝、三儿子拓跋翰、七子拓跋地干、九子拓跋窟咄。

其中,二儿子其实就是《北史》中记载的拓跋珪的父亲,没说名字,没有评价,只按照主流说法记载了他为父亲挡刀、身死的事情。关键是其中对三儿子拓跋翰的描述是:15岁就开始征战,建国15年去世,拓跋珪登基后,追赠他为秦王。

根据所有史书描述,拓跋珪是先登基后、追赠的秦王,那么这个建国15年肯定不应该是指魏国15年,而是说的是代国15年。代国十五年大约是公元353年。但问题是,根据主流记录,公元371年,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才15岁,怎么可能他的弟弟在公元353年就已经至少15岁了呢?

《新唐书》的坑

《新唐书》的记录其实按小编我的推理,以为可能最接近史实的。他记录了拓跋什翼犍的儿子数量不是9个,而是7个。其中主流说法中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消失了,书中明言拓跋实君是老大,也是拓跋珪的父亲,另外一个消失的人是拓跋地干,不过这个人真的不重要。

《资治通鉴》总算没坑了

说没坑,只是他大抵与主流说法近似,没有什么太多矛盾。但《资治通鉴》也是小编查阅资料中成书最晚的。

拓跋珪的身世之迷——好多疑点!

历史之谜: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父亲到底是谁?

由于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帝国,因此理论上来说,汉人史家大抵也不需要为拓跋珪遮羞,至于说丑化,到底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孙子,貌似也没有差异。但很可能古代史家能看到今天我们都看不到的一些史料,那么这种到底是儿子还是孙子的说法,很可能有些是基于民间流传,有些是基于已失传了的北朝史料。而在北朝史料上,小编一个都没找到,但作为北魏皇帝的拓跋珪是否有掩盖的必要呢?小编我以为是有的。

总体来说,拓跋珪的身世之谜主要疑点大致如下:

疑点一:拓跋实君和拓跋寔到底是谁?

按照主流说法,他们分别是拓跋什翼犍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拓跋寔是慕容皇后所生的嫡长子,而拓跋实君是庶出,母亲是谁不知道。但拓跋实君(准确应是:拓跋寔君)和拓跋寔两人名字太像了,貌似汉化程度很高的拓跋什翼犍起名字水平不应该那么弱。且,“寔君”与“弑君”同音,是否存在一定暗示?理论上,汉化程度很高的拓跋什翼犍不应该会给儿子起这样一个方自己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他后来的多数儿子:阏婆、寿鸠、纥根、力真、窟咄,在名字风格上与这两人也差异太大了点吧?

疑点二:拓跋珪母亲贺氏的二儿子哪里来的?

史书记载,拓跋珪其实还有一个同母弟弟:拓跋觚,但他的父亲也同样是一个迷。

说法一:拓跋觚是贺氏与拓跋寔弟弟拓跋翰两人所生的儿子,从当时少数民族伦理来说,其实没有问题,但拓跋翰本身就是一个迷,所以这个说法很难站住脚。

说法二: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有学者猜测,其实拓跋珪和拓跋觚都是拓跋什翼犍和贺氏的儿子,但这样一来,就说明贺氏与拓跋什翼犍在拓跋珪父亲没死之前就有奸情,这样后来有人为此遮掩就能说得过去了,所以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也不少。

疑点三:拓跋实君的造反疑云

根据史书记载,拓跋实君的造反是因为嫡庶之争而起,他杀死了那么多兄弟,为什么会没有尝试杀拓跋珪的记录?无论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嫡长孙,也都应该是拓跋实君的最大威胁。

另外就是拓跋实君的造反时间很奇怪,正是前秦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这时候造反意义何在?

疑点四:拓跋什翼犍的死亡疑云

主流记载中拓跋什翼犍是暴毙,死亡原因不明。这明显与《晋书》记载是由拓跋珪绑了交给苻坚后被杀不一致。但拓跋实君倒的确是被苻坚抓住后车裂而死。

疑点五:苻坚的神奇选择

苻坚攻下代国后,居然只让拓跋窟咄长住长安,同意了拓跋珪留在代国故地,理由还是他长大后领导旧臣效忠前秦。是人都知道,小孩子留身边教育,以后用身份压制旧臣更靠谱,但苻坚却没有选择这个最靠谱的方案,为什么?

疑点六:拓跋珪为什么要改代国为魏国?

代国的开国之君是拓跋什翼犍,按照古代帝王的习俗,多数以自己称王时候的王爵为国命名。比如李渊在隋时为唐王,因此后来建国号为“唐”;慕容鲜卑自前燕之后建国,也都以“燕”为国号……类似的例子太多。

而拓跋珪明明是继任“代王”,却不沿用“代”为国号,而是急吼吼的改称“魏王”,改国号“魏”,这是典型的不认先祖的行为,又是为什么?

拓跋珪到底是谁?——小编我的浅薄推理

历史之谜: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父亲到底是谁?

首先说明,小编是历史爱好者,不是历史学者;其次说明,以下只是小编基于史料作出的自认为合理的假设,不代表史实。毕竟学者们所能获取的资料比我多得多。我这里只是基于推测,找到一个能解释我看到所有史料的合理假设。

推测的主基调: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但拓跋实君和拓跋寔实际上是一个人,他也是拓跋珪和拓跋觚的父亲。真实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拓跋什翼犍和慕容皇后生了拓跋寔,然后拓跋寔在公元271年为拓跋什翼犍当下了长孙斤叛乱并受伤,只是拓跋寔实际上并没有死。之后,拓跋珪出生。

公元276年,前秦大军兵临城下,拓跋寔看大势已去,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拓跋珪,选择了谋反。他杀死了很多兄弟,也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拓跋什翼犍。这样一来,如果苻坚如果想快速收服代国旧部,自己的儿子拓跋珪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筹码。

拓跋寔连自己的父亲都杀,肯定不能为苻坚所认可,因此索性自己把自己绑了,假借儿子拓跋珪之名,将自己送到苻坚帐前,后代国灭,拓跋寔被苻坚车裂所杀。而自己的死,也再次加重了儿子拓跋珪的筹码。此时,自己的二儿子拓跋觚已经出生,或已经在妻子贺氏腹中。

后来,拓跋寔的儿子拓跋珪成年,建立代国。因为拓跋寔实际是杀“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因此继任代王怕追封父亲不合适,于是很快改称“魏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父亲的恩德,拓跋珪必须牢记,但父亲的不忠不孝也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拓跋珪将父亲的忠与不忠、孝与不孝一分为二,虚拟了一个庶出的大伯——拓跋寔君。所有的叛乱都归于拓跋寔君,所有的孝义都归于父亲,追谥父亲为献明帝。

根据后来史料记载,唯一没有被拓跋寔君杀死的兄弟拓跋窟咄在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并没有效忠拓跋珪,反而帮着前秦一直盯着拓跋珪怼,这点其实也是一个疑点。但如果拓跋珪的父亲实际上也是拓跋窟咄的杀父仇人,那么拓跋窟咄的行为也就很好解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