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政权的君主大多以“天王”为称号,这是为什么?

 思明居士 2018-11-26

十六国时期,在皇帝尊号上有一较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十六国政权中的君主(大多数为胡人,也有汉人君主)多以“天王”作为其头衔。 为什么“天王”这一称号在这—时期被使用,此称号代表着怎样一种帝王传统呢?

首先来看五胡诸国称“天王”之例。

1.后赵:319年,石勒在石虎以及麾下将吏的请求下,自称赵王。石勒灭刘曜后,330年,石虎等人奉皇帝玺绶请上皇帝称号。石勒在其固请之下称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九月,又在群臣“以名位不正,宜即尊号”的奏请下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建平。石勒死后,石虎废勒子弘掌握政权。群臣劝其称尊号,他对曰:“朕闻道合乾坤者称皇,德协人神者称帝,皇帝之号非所敢闯,且可称居摄赵天王,以副天人之望。334年,石虎称居摄天王。337年,在群臣的规劝下,他去居摄,自称大赵天王。349 年,石虎又去天王之号,改称皇帝。

2.前秦:苻健一方面奉表东晋,另—方面又接受石祗(石虎之幼子)之封爵。351年他公开背叛东晋王朝,自称天王、大单于,年号皇始。第二年正月。在苻雄等人“宜依汉晋,兼皇王之美,不可过自谦冲, 同赵之初号“的奏请下,称皇帝。 357年,苻坚继承皇帝位,自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

3.后秦:姚苌死后,姚兴以太子嗣位。399年,“兴以日月薄蚀,灾眚屡见。降号称王’。关于此事,《魏书》载:“僭称皇帝于槐里,号年皇初。天兴元年。兴去皇帝之号,降称天王,号年洪始。

4.后凉:吕光仕于前秦,苻坚败北后,他东还至姑臧,据守该地。396年,吕光即天王位,改元龙飞。吕光死后,太子吕绍嗣位天王。后来吕绍遭到吕纂的进攻,最后自杀,吕纂即位天王,改元成宁。后来他被其从兄吕隆所杀。吕隆即天王位。

5.后燕:慕容盛398年称长乐王,摄行统治。同年十月称帝,改年号长乐。长乐二年正月初一,慕容盛以天时不利、谷物歉收、境内不安、自责自贬,自去帝号,改称“庶人天王”。

6.北燕:慕容云本姓高氏,慕容宝收其为义子.遂赐予国姓,改称“慕容云”。后燕最后—个皇帝慕容熙被杀后,冯跋等人拥立慕容云为主,即位,称大燕天王,国名依旧。慕容云被部下所杀后,众人推举冯氏为主,冯跋即位天王。

7.夏:赫连勃勃自谓乃夏后氏大禹之苗裔。407年即位为大夏天王,又号大单于,建国号夏。410年,在长安即位为大夏皇帝, 年号昌武。

由上可知,十六国政权中共有13位君主称过“天王”称号。这一时期的天王称号大多与佛教有关。佛教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北方急速的发展。 十六国中最早提倡佛教的是后赵的石勒、石虎。为了寻求政治统治的理论依据,后赵选择了对佛教的支持。”

思想上的贫乏与软弱始终困扰着石勒等胡族统治者,他们不可能创立—个新的思想体系来抗衡儒家学说。于是他们努力寻求新的精神支柱,终于发现了佛教,将它改造成可资利用的思想工具。

石勒是十六围时期第—位重视佛教的帝王,他将佛教与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他所称的天王也就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而后赵政权中佛教的流传又与中亚龟兹的佛图澄有极大关系。

前秦是继后赵之后北方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统治者符坚笃信佛教。当时佛教传播的代表人物是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前秦的苻坚、 后凉的吕光称天王都与佛教有关系。

西晋末年,北方胡族纷纷南下,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许多政权。而其中前秦政权还曾统—北 方。广大汉族人民受以汉人政权为正统的观念之影响,对胡人政权进行了强烈抵制。为了消除民族隔阂,淡化晋民正统王朝的政治观念,十六国统治者在政治、文化上极力同汉民协调起来,树立起正统王朝的旗帜,努力使自己的统治呈现出正统色彩。这种做法在国号、年号的使用上都有体现,在皇帝尊号的使用上也能体现出统治者的这种目的。十六国时期,帝王称号出现的这种颇多君主不称帝而称“天王”的特殊现象,采用此称号的目的是借“佛是戎神”来神化自己的统治,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涂上正统的色彩,从而吸附更多的胡汉民众。

五胡十六国政权的君主大多以“天王”为称号,这是为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