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式风格细分及设计要素

 华夏建筑艺术 2018-11-26

来源:简二家  ID: zhebahu




前几日,我一朋友跟我吐槽,说她在杭州的新房交房了,因为没时间,就把装修的事情交给了她妈,预算100万,建议美式风。


结果…


六个月后装修完,她气得差点吐血:


从顶到地,就连家具居然清一色红棕色……


说好的美式呢?



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能和她一起吐槽:


美式到了我大中华后,统统都变成这副“红棕”模样!不信百度里输入关键词“美式”搜一搜就知道了!


百度图片搜出来的“美式”



「为什么会这样

与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


1.而在国内,美式风格讲究实木,大部分是黑胡桃,而实际上,很多色调偏红,或者通过偏红的油漆,以提高单价。



2.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业主的审美偏好,停留在“豪华的层面。


豪华貌似与重口味不分家啊,豪华是豪华了,但会不会太压抑太沉重了?



其实,纯正的美式,是清爽,淡雅的,并不是重口味的。


讲究家具的实用性,不求奢华和大尺寸,注重舒适度。

美式风格的书房强调社交功能与家庭聚会需要。大部分都较为质朴,亲和。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中产,也都开始向往美式风格。


不过是因为美式倡导的大家电大家具大浴缸,往往在使用中实用又大气。虽然深受欧洲移民影响,但和又和欧洲皇室倡导的华而不实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你可以用舒适大气来概括美式风格。





美式乡村、美式现代
美式简约、美式工业
怎么选?



细分之下,你倒是可以将这四种美式换个角度理解:


前两者需要大house,后两者90方也能凑合着搭。


美式乡村风


显而易见,乡村远离城市,地广人稀…要壕气地打造一个类似欧洲庄园的大house,也在情理之中。



而内部多以自然大地色系为主,下图为例,处处都透着质朴粗重,好在颜色浅,没有那么憋屈。



你会看到美式乡村的家具大多都是:体积大,厚重的


连餐桌和陶罐都不例外。



大量的自然元素的运用,木、剑麻、棉,加上一些动物皮毛。


这么看来美式的乡村风大体和牛仔味十足的西部世界拖不了关系了。


电影《不可饶恕》里牛仔的大地色


美式现代风


从乡村往城市靠一些,就来到美式现代风。


颜色从大地色过渡到了米色和浅冷色。除了一些明显的线条感,四方四正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我们国人模仿最多的美式,基本就出自这一类别。



方正的壁炉+方正联画+方正镜子+敦厚的茶几造型,都是典型的美式元素。



连卫生间的洗漱台和镜子都依旧延续了这一特征。



再加上后美式特有的蓝色图案地毯(或者抱枕)告别乡土气,走向摩登现代感的美式现代风就近在眼前了。





美式简约风


当你真的来到大都市,美式经典元素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了。没办法,纽约新贵们都走在了潮流的最前端,不仅仅服装的潮流在变,家居的世界大融合也越来快。


于是,你发现,墙面、家具居然也简约起来。



比如下面这幅图中的细胳膊细腿的单人沙发和茶几,若是没有方正联画和蓝色图案地毯的衬托,你可能会连美式和北欧都傻傻分不清楚。


好在从装饰物的颜色和图案里,你还能依稀能看到一些印第安本土图案的影子,证明你脚下的突地确实是美利坚合众国。



这一类简约风,可不是我们国内装修公司模仿的对象,一点也不美式。


毕竟人家走的是北欧+本土化的路线,真模仿起来,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会成为北欧风,还是美式四不像。



美式工业风


工业风的兴起主要是源于 LOFT 风格发源地,也就是纽约 SOHO 区,建筑原址也本是 19 世纪末的工厂。


虽然本意是为了改造厂房,让空间更具有艺术气息。


没想到这种裸露墙面、裸露电线和黑色金属元素的推出,一下子就拥有了一批追随者。即使后来没有那么多厂房可改造了,这种工业风格也被这一批人带到了家居生活中。



所以,美式工业风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比较简单的,抓住这几点,基本就跑不了:


黑色铁艺(特别是椅子)+厂房灯+皮质沙发+砖墙+黑框玻璃窗




打造美式的六要素


如果真的对美式感兴趣,不妨简单点,记住几个“YES” or “NO”,用几个一学就会的美式元素,搭配现代感的设计,你也能拥有属于自己舒适」美式。



不要吊顶不要棕方砖


是的,你没看错,美式不要吊顶!


直接上大白顶就好,最多在墙和顶的交界处再加一圈石膏线。



常见的棕色方砖和肉酱红地板也免了吧,不管是用地板还是地砖,你都可以选带一点点灰度的颜色,更有高级感。

如果地面不小心中招了,那你还能用地毯来拯救。





带色彩的墙面


美式很少和北欧一样,全面用大白墙的。即使有,也很少让墙面留白。


通常比较常见的,是用米色或者藏青



大概因为美利坚的国旗中有一抹蓝色,美国人还是很喜欢把蓝色运用于家中,即使这抹蓝色有点灰度,属于藏青,我们还是习惯把它称为美国蓝。



至于花纹墙纸,二姑娘不推荐。但你也可以少量使用,正确的打开方式,也是选择偏灰色系的图案。


要宽门套要宽踢脚线


不管墙面用什么颜色,大量白色的门框、窗框和踢脚线成就了真正的美国风。


整体上能让使得美式风格相比北欧风更加宽大舒适,又兼容并蓄。


这种感觉就仿佛北欧风是个隽秀的女子,美式就是那大气宽容的男人。都让人着迷。




大桌子与实木餐边柜


同样大气的还有美式餐桌。


不用怀疑,实木大餐桌和实木餐边柜是美式餐厅的标配。喜欢大家庭聚会的美国人,餐桌最少是6人座的。


这时候如果能再搭上几幅方正联画,那这个味就对了。




灯具


要是你在选灯上会开始纠结,那么我就要推荐两款不会出错的搭配。


一是下面这种圆柱形的灯(通常是仿布艺的),吊灯、台灯、落地灯都可以通用。



由圆柱形演化而来的圆台形,同样在台灯和落地灯上出现很多。



另一种呢,则是比较复古的吊扇灯,也是各类美国房子中的常客。



除了美式简约风,剩下的几大美式风格,这款灯通通适应。


你可以把它用在卧室、客厅、餐厅,只要不是太跳跃的颜色,都可以搭配。



地毯和抱枕


地毯在美式中起到的重要的地位。


看看生活大爆炸,混乱的家具、摆设,因为有了大块地毯一下就有了中心点。


有人觉得美国人似乎喜欢在地毯上加入印第安本土特色,色彩丰富,民族味十足。


这可以看成欧洲的宫廷感和印第安的民族味在美式这里都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融会贯通又独成一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千万不要出现下面这种花色的地毯!切记,切记。


NO



同样,布艺类中的抱枕用的好,同样能给你带来惊喜(保守中产阶级用四叶草图案或美国蓝,自由派用民族图案,田园或乡风可以用碎花)

以上,众多元素中,你只要在自己家中用到3-4种,然后配上通用的方正联画+百叶窗,美式风格就能呼之欲出了。


比如,不吊顶+米色墙+白色踢脚线+美国蓝茶几(抱枕)+百叶窗+方正联画…


绝对,屡试不爽。



关于美式风格


美式风格是来自于美国的装修和装饰风格,是殖民地风格中最著名的代表风格。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欧洲各国各民族人民来到美洲殖民地,把各民族各地区的装饰装修和家具风格都带到了美国,同时由于美国地大物博,极大的放开了移民们对尺寸的欲望,使得美式风格以宽大,舒适,杂糅各种风格而著称。



特征与优势


自在与随意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这也造就了其自在、随意的不羁生活方式,没有太多造作的修饰与约束,不经意中也成就了另外一种休闲式的浪漫,而美国的文化又是一个移植文化为主导的脉络,它有着欧罗巴的奢侈与贵气,但又结合了美洲大陆这块水土的不羁,这样结合的结果是剔除了许多羁绊,但又能找寻文化根基的新的怀旧、贵气加大气而又不失自在与随意的风格。


讲究简洁实用

因为风格相对简洁,细节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式家具一般采用胡桃木和枫木,为了突出木质本身的特点,它纹理本身成为一种装饰。可以在不同角度下产生不同的光感。这使美式家具比金光闪耀的欧式家具更耐看。美式家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的实用性比较强,如有专门用于缝纫的桌子,可以加长或折成几张小桌子的大餐台等。另外,美式家具中的五金饰比较考究,小小一个拉手便有上百种造型。正是这些小玩意使得美式家具更具风格。


崇尚古典

美式家具中常见的是新古典风格的家具。这种风格的家具,设计的重点是强调优雅的雕刻和舒适的设计。在保留了古典家具的色泽和质感的同时,又注意适应现代生活空间。在这些家具上,我们可以看到华丽的枫木滚边,枫木或胡桃木的镶嵌线,扭扣般的手把以及模仿动物形状的家具脚腿造型等。


开放式多功能厨房

厨房在美国人眼中一般是开敞的(由于其饮食烹饪习惯),餐厅基本上都与厨房相连,厨房的面积较大,操作方便。还要具备功能强大又简单耐用的厨具设备,如水槽下的残渣粉碎机,烤箱等。在与餐厅相对的厨房的另一侧,一般都有一个不太大的便餐区,厨房的多功能还体现在家庭内部的人际交流多在这里进行,这两个区域会同起居室连成一个大区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心。


注重温馨与家庭社交

不要认为,因为崇拜仿古,美式家居就严肃刻板,在这点上,和中国的传统家居的特点有所不同。实事上,美式家居很多都是感人和温馨的。因为美国人认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欣赏的,要让住在其中或偶尔来往的人都倍感温暖,才是美式风格家居的真正设计精髓。现代美式多用非炫目灯光,且尽量做到只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注明:来源于简二家  ID: zhebahu,感谢二姑娘的悉心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