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如何正确爱护孩子

 木香草堂 2018-11-26
 
家长如何正确爱护孩子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他们的关注和支持,需要父母的爱、爷爷奶奶的爱。

2、家长不要溺爱孩子,给孩子正确的爱。

3、家长对孩子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小事、细节上,更重要的是放眼长远择眼全局。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家长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的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因为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应该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一旦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一定不能溺爱,否则,就可能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种下祸根。

背景材料:

一个例子不得不让家长们警醒:李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家里,李天这根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惟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父母对他的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眼看李天这个“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可是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上三年级了,还让父亲背着去上学。这时候,父母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把他宠坏,将来难以成才,急需改变一下爱的方式,使李天能够得到正常的发展。

可是,李天的父母却由一个溺爱的极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在一起商量教子良方,反复酝酿,几经权衡,决定从经济上严加限制抓起。

有一天的上午,“小皇帝”要买一支气枪,父母没答应。又一天,李天捂着肚子,硬要钱买哈密瓜吃,得到的是两只白眼。再一天,他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没想到竟然被打了一巴掌……

一连几个月,他们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合理的要求也不满足他。“小皇帝”一下成了“阶下囚”,他心里的委屈层层叠加,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终于有一天,他的情绪爆发了。他趁父母不在家,撬开大立柜,摸出5张百元大钞,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可是李天的父母蒙在鼓里,他们看见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心里暗自得意:还是严点好,这孩子倒还懂得父母心。

有了“成功”的开端,李天这个“小皇帝”再无顾忌,隔三差五就偷家里几百块钱。但是这种小钱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有一天,他把大立柜里一个5000元的活期存折拿走了。他的父母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脚,直打得儿子哭天叫地,好不悲伤。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李天,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全靠一帮小哥们的资助,并开始把手伸向了别人的腰包……他被人当场抓住过3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可李天并没有引以为戒,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他甚至这样想:挨两巴掌,听几句骂,这些痛苦是暂时的,算不了什么!

最后,李天终因“一发而不可收”,先后4次进了收容所。

李天走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完全是由父母不当教育所致。渴望孩子成器无可厚非。但是,良好的愿望只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鲁莽和粗野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走向歧途。首先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的溺爱,然后在意识到自己溺爱行为时,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急转弯,对孩子实行了“大棒政策”。应该说,李天父母的教子观念的转变并不算晚,但是,他们不应该从溺爱的极端转到严加管制的另一极端。他们懂得了溺爱对孩子的危害,却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方式,最终使孩子走上了歧途。

授课: 

某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了在押的100名未成年犯。结果显示,他们都来自溺爱型家庭,80%以上的未成年犯承认他们在家中都备受溺爱。溺爱孩子表现在下面几种形式:

1、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2、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3、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4、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5、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子女致父母的备忘录不要宠我,我很清楚我不应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6、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7、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8、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9、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溺爱是家长给孩子亲手挖的一口陷阱,它会在无形中终止孩子的美好前程和丰富多彩的人生。家长只有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不溺爱孩子呢?

1、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邓颖超也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对孩子理智、有分寸的关爱是避免溺爱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既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能让孩子关心家长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心灵。

2、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每个人都会有要求,而且这些要求是多方面的,有时候也是无止境的,当然,孩子也不会例外。孩子有合理要求,也会有不合理要求,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顺。”满足孩子要求应该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千万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期望,要知道,欲望无止境,一味满足孩子的欲望只能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家长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最终会导致难以管教的局面,甚至会使孩子走上邪门歪道。这应该是每位家长都要注意的。

孩子一旦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家长千万不可打骂,应该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但是,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小孩子书画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时,一般应给予满足。如果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该向孩子说明理由。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以免孩子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3、不给孩子搞特殊待遇

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421”式的,即6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1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般孩子的地位可能就会高人一等,处处会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比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比如过生日一定要买大蛋糕,送好礼物,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可以不过。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高人一等的待遇后,他就会自感特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所以,一定不能给孩子搞特殊待遇,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以免孩子养成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家长一定要学会做一个理性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

4、全家总动员,不要当面袒护孩子

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全家总动员,劲儿往一处使,不能一个教育孩子,另一个却出来护着孩子。这样的现象可能很常见。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是个孩子呢!”有的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可能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长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好呢!”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难度非常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所以,大都没有是非观念,其后果只能是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

家长如何正确爱护孩子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http://loveanqi707.blog.163.com/blog/static/107919173201204017497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